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希茹  王波 《中医药导报》2019,25(14):84-85
为了进一步扩展临床治疗痛证的思路,提高针刺治疗痛证的疗效,从心的生理功能、针刺调神、经络循行3个方面梳理了"心主痛"的理论源流,以期更好地为临床解决痛证服务。在"心主痛"说指导下,临床治疗颈椎病剧烈颈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刀与针刺并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在针刀留刀的同时行常规针刺取穴治疗颈型颈椎病102例.结果:针刀与针刺并用治疗颈型颈椎病102例,治愈率82.35%,有效率100%.结论:针刀与针刺并用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珊宁  郑敏钦 《光明中医》2011,26(8):1641-1642
目的探寻颈型颈椎病治疗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先经络刮痧后走罐,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28.3%;对照组分别为72.5%、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刮痧配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陈琳 《河南中医》2014,34(2):335-336
目的:观察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双侧风椎穴针灸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结果:两组NPQ评分、McGill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经络调气法的起源、基本理论及适应范围等,说明经络调气疗法来源于临床。经络调气法治疗经络病,尤其是其痛症,疗效显著。其打破了目前固有取穴思维即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丰富、拓展了针刺按经络辨证的取穴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现状,分析目前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欠佳的原因,探讨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对策。从颈椎病颈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入手,针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分析发现目前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一是重针轻灸;一是重经络轻脏腑。而灸法可祛风散寒、温阳固本,标本兼治,防止复发。肾主骨生髓,心藏神、主血脉,调理心肾,可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认为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关键在于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且重在调补心肾;刺灸方法应做到针灸并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颈椎病颈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3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各穴均行针刺,留针20min;灸法组各穴均行麦粒灸,毎穴灸5壮;针灸组于针刺后行麦粒灸。毎3天治疗1次,各组受试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评价各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时,3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针灸组的NPQ、MPQ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NPQ:15.9±4.7vs 18.2±5.0,20.2±4.5;MPQ:3.3±2.4vs 4.7±2.5,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说明3组均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其中以针灸组有效率最高。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现状,对远期疗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轻脏腑重经络;二是轻灸重针。在临床上运用针灸对颈椎病颈痛进行治疗,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一个关键,其中重点为调心补肾,并且针灸还应该做到灸法与针法并重,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毫针斜刺配合弹拨手法松解小圆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放射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颈背部穴位并配合弹拨手法肩胛小圆肌区推拿;对照组颈项部及上肢部位取穴,常规针刺。结果:上肢放射痛及肩背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毫针斜刺配合弹拨手法松解可解除肩背部肌肉痉挛,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直流电疗法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颈椎病颈痛患者均先接受直流电疗法5~10 min,然后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1周3次,6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治疗前后颈痛综合评定。结果:31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90.32%,其中颈型颈椎病疗效较神经根型颈椎病好;31例病人治疗后的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VAS和PPI治疗前后的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流电疗法配合针刺能够明显缓解各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痛症状,且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颈痛胶囊结合俯卧位整复推拿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来本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给予口服自拟颈痛胶囊、银质针拟施行银针经筋理论取穴报刺法结合俯卧位颈椎定点斜扳复位治疗的7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康复科门诊或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实施常规颈椎牵引、推拿、针灸等方法,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组人员实施治疗。治疗后2周及半年随访观察疗效,观察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口服自拟颈痛胶囊配合银针经筋理论取穴报刺法结合俯卧位颈椎定点斜扳复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容易使患者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健敏  陈秀华 《新中医》2014,46(8):157-15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有明显颈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NPQ颈痛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PQ颈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NPQ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椎病颈痛有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无增加不良反应,可考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解结针法治疗,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及N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活动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解结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个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手三里、外关)30例和对照组(针刺颈夹脊、太阳、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3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P>0.05)。结论: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取穴少、远端取穴、方便、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新设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风池穴治疗,均留针30 min,出针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即时颈痛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即时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有显著的即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方氏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方氏头针的相关方法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37%。结论:方氏头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高效快捷、安全无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颈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c 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因子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讨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简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 30例和观察组(针刺配合痛安汤) 3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予中医证候、视觉模拟量表(VAS)、诺夫域公园颈痛问卷(NPQ)及临床疗效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愈率为80%,对照组显愈率为5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按照针刺"下颈夹脊穴"方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根据《针灸治疗学》中颈椎病的取穴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但是试验组患者疼痛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在治疗时选取针刺"下颈夹脊穴"方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地:通过不同间隔时间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临床研究,找出较佳的治疗间隔时间。方法:选取颈椎病颈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隔天1次,每周3次,周六、日休息)和治疗2组(每天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运用NPQ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来观察两组间的差别。结果:治疗1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与74.07%,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组治疗第6次后较治疗前、治疗后较治疗第6次后、治疗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及McGill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组第6次治疗后与治疗2组治疗后、NPQ及McGil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中,隔天针刺一次与每天针刺一次都有效果,隔天针刺一次可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