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线电缆》2017,(3):15-17
为了证明电缆结构对电缆的EMC性能有影响,对比了总包屏蔽和总包加分包屏蔽两种结构的仪表控制电缆的EMC性能,分别进行了转移阻抗、屏蔽衰减和串音三项性能的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总包加分包结构的屏蔽电缆的EMC性能要明显优于总包屏蔽电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基于"三同轴法"屏蔽对称数字通信电缆转移阻抗的测试原理,并介绍了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信号源及接收器实现转移阻抗的测试;着重讨论了影响屏蔽数字电缆转移阻抗测试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余翔 《电线电缆》2013,(5):12-14
以三同轴双短路法为例,讨论了编织屏蔽电缆的表面转移阻抗测试,以及从生产工艺方面改善表面转移阻抗性能的方法。通过探讨有助于理解三同轴双短路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的准确获得,同时也有助于生产企业改善编织屏蔽电缆表面转移阻抗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机电缆屏蔽层破损会影响其屏蔽性能的问题,研究了薄壁管状屏蔽层和编织网状屏蔽层破损时的转移阻抗。首先,提出了低频并联等效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屏蔽层结构应用电磁耦合理论推导出破损屏蔽层的转移阻抗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将破损屏蔽层的三维几何模型在ANSYS HFSS中进行电磁场分析;最后,应用算例对比破损屏蔽层转移阻抗的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并分析不同破损因素影响转移阻抗的变化规律。文中结果表明,破损屏蔽层的转移阻抗与屏蔽层的结构、所处频率、破损半径等因素相关,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内屏蔽电缆容易受到雷电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端接设备损坏,有必要开展电缆端口的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研究。基于电磁骚扰的耦合路径分析,提出了依次求解电缆屏蔽层响应和电缆内部响应的耦合分析步骤。对于电缆屏蔽层响应,指出了基于地电位差的传导耦合分析方法和基于空间磁场的感应耦合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更一般的分析方法;对于电缆端口响应,提出了基于转移阻抗和转移导纳的分布激励源的传输线计算方法。通过典型算例,计算了屏蔽电缆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时端口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双端接地比单端接地具有更好地雷电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6.
邱畅  邱扬  田锦 《电线电缆》2004,(1):40-42,44
本文首先论述了由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对多芯电缆屏蔽效能进行仿真计算,根据多芯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区别与联系,对各种电缆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测试多芯屏蔽电缆的转移阻抗,进而求出其屏蔽效能的注入线测试方法,并且比较了仿真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达到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电缆作为连接各种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元件,是电磁兼容设计的重点问题之一,大部分电磁干扰敏感问题、电磁干扰发射问题、信号串扰问题都是电缆产生的。针对电缆是否应用屏蔽层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运用Q3D软件对电缆的寄生参数进行提取并得到其场分布图,建立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使用6500B阻抗分析仪对于屏蔽电缆和非屏蔽电缆的寄生参数进行测量验证,分析了屏蔽电缆的接地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屏蔽电缆的寄生参数有所增加,但是其对辐射干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温超导电缆的屏蔽层在非对称故障情况下会在变电站间产生入地电流,影响系统的零序阻抗。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相高温超导电缆的屏蔽层电流的影响因素。首先建立了超导电缆的电磁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解析公式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仿真计算不同屏蔽层等效电阻下,屏蔽层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大小。结果表明,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屏蔽层电阻的大小,且屏蔽层与导电层间的电磁关系可以采用变压器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同时,搭建了超导电缆屏蔽层电流的测试实验平台,初步验证了屏蔽层阻抗对屏蔽层电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护套椭圆度、编织密度、成缆节径比等关键参数,合理选择内导体、铝箔、编织线等材料,设计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MINI RG59集束电缆,该集束电缆的屏蔽衰减和转移阻抗性能满足EN 50117标准中规定的CLASS A++最高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时的地下管线对通信电缆的电磁屏蔽模型,以管线节点电流代替管线单元电流进行插值,改进了传统电磁屏蔽效应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管线对地下通信电缆的电磁屏蔽系数计算,探讨了屏蔽保护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管线粗细和端接阻抗将明显影响屏蔽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知道,全屏蔽的通信电缆无论是埋地或不埋地敷设时,都不会受到外界电场的干扰。这是由于电场与磁场不同,它不能透过全金属的屏蔽层。用金属箔包覆或金属丝编织的屏蔽层,其上存在着缝隙和孔口,这不仅使产生的磁场的干扰增大,而且失去对电场的充分屏蔽。为了定量研究外部电磁场对这类电缆的影响,在计算电压和电流时,除屏蔽层的耦合阻抗以外,我们引出耦合导纳这一概念,用以表征干扰源与电缆芯线之间直接的电导耦合。通常,屏蔽层的耦合阻抗 Z_(CB)为:  相似文献   

12.
山东电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电缆厂)建成六面屏蔽的高压电缆试验大厅。这是全国电缆行业第一座全屏蔽高压试验大厅。高压电缆试验大厅借鉴和吸收了武高所高压大厅成功的经验,并参考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大厅长40m,宽27m,净高20m,装有两个充气式屏蔽大门。大厅六面体全钢屏蔽,建有工频接地网和冲击接地网,配备了冷暖风和换气装置、无干扰照明设备、试验用吊车、吸音装置以及消防设施。大厅还设立了电缆试验预备厅,试品运送方式及道路均给予足够合理的考虑。大厅实测电磁屏蔽效果良好,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阻抗大大优…  相似文献   

13.
编织型同轴电缆转移阻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表征同轴电缆编织外导体屏蔽效率或泄漏量大小的参数——转移阻抗时,由转移阻抗的定义并利用电磁理论推导了转移阻抗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所有的电磁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了转移阻抗的数值表达式,此数值表达式与电缆编织屏蔽层的结构参数相联系。最后计算了几种编织型同轴电缆的转移阻抗,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表达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中,考虑到切合站场母线会对通信设备产生强大的电磁干扰,通常会将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然而,在变电站受到雷击或发生短路故障情况下,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转移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一方面可能会破坏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主绝缘,形成电树枝或介质击穿,另一方面转移电位差会在铠装层形成回路,产生很大的暂态电流,干扰通信设备导致设备误操作。因此,转移电位差对变电站设备的影响亟待更深入的分析。笔者针对发生对地短路故障的变电站,建立铠装电缆的电气模型,给出变电站短路故障下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转移电位差解析式,分析电缆参数对转移电位差的影响,并且通过接地工程软件CDEGS分析接地网、土壤等参数对转移电位差的变化规律,提出抑制转移电位差的措施,为实际施工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杂接地系统冲击接地特性的数值计算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齐磊  崔翔  赵志斌 《电网技术》2006,30(13):66-69
为抑制变电站开关操作时产生的瞬态电磁场对站内二次设备的干扰,通常将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双端接地。而雷击变电站接地网时,由于接地网的高频接地阻抗较大,在屏蔽层的两个接地点会产生很大的地电位差,这一电位差将通过二次电缆的转移阻抗耦合至二次设备,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工作。将矩量法与传输线理论相结合,将无穷远处视为零电位参考点,提出了分析复杂接地系统冲击接地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在频率不高或电缆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可简化为集中参数电路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还在试验接地网上进行了冲击接地试验,理论计算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该计算模型及方法可用于实际变电站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特性研究以及二次电缆电磁干扰的数值预测。  相似文献   

16.
编织型同轴电缆的编织层参数与屏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编织型同轴电缆编织层的结构参数与电缆屏蔽特性的关系,并在描述编织层结构的参数和描述电缆屏蔽特性的参数-表面转移阻抗之间建立了联系,同时作出了这些关系的二维及三维曲线,从而为编织型同轴电缆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变电所控制屏蔽电缆接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外部电磁场对控制电缆造成干扰的原因,阐述了好屏蔽电缆的接地抑制外部的干扰电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微波通信站使用的天馈线电缆转移阻抗的计算及测量结果,并估算了不同雷击电流下天馈线电缆可能引入机房的干扰电压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电缆屏蔽性能的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设计出了高屏蔽性能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的护层结构,同时对综合护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所生产的电缆的理想屏蔽系数≤0.2。  相似文献   

20.
在解剖一个 110 k V交联电缆的故障终端中 ,发现长时间与终端浸渍剂直接接触的交联电缆的绝缘屏蔽发生了严重变性。验证试验表明交联电缆的绝缘屏蔽材料与常用终端浸渍剂的相溶性能很差 ,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绝缘屏蔽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导率发生很大变化。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交联电缆终端时 ,应该注意电缆的绝缘屏蔽与终端浸渍剂的隔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