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溴氰菊酯在不同地形疟区的灭蚊抗疟效果观察四川五通桥卫生防疫站乐山614800梁德忠,郭玉泉,袁光全,吴思克,王平为了探索溴氰菊酯在不同地形疟区的灭蚊防疟效果,我们于1989年在酉溶镇的深丘、浅丘、平坝三种类型的地区进行了实验观察。采用溴氰菊酯12mg...  相似文献   

2.
1DDT在云南抗疟过程的作用与功过云南自1956-1957年的抗疟准备阶段就提出了在超高疟区和工矿城市试用DDT进行人房和畜房的滞留喷洒灭蚊,以后40多年在我省高疟区广泛使用从未间断,时至今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DDT使用于防治媒介,且用量可观。在此...  相似文献   

3.
DDT滞留喷洒防制媒介控制疟疾流行的远期效果观察安徽省舒城县卫生防疫站舒城231300袁忠存1概况为了迅速控制疟疾流行、降低发病、减轻危害,于1983年开始对我县恶性疟和间日疟流行均较严重的庐镇乡用DDT进行室内滞留喷洒,辅以对现症病人用氯、伯喹进行...  相似文献   

4.
1.加强传染源管理,搞好疫点处理。2.加强四热病人血检,及早发现疟疾病人。3.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管理。4.滞留喷洒灭蚊。5.采用多种形式,搞好疟防宣传,为了普及疟防知识,调动群众搞好疟防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  相似文献   

5.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控制间日疟效果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措施,选择六合县马鞍乡为纵向观察试点,采取灭蚊与传染源查治措施的不同组合,观察1991~1996年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小学生疟原虫阳性率、间接荧光抗体(IFA)阳性率、按蚊种群比例和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采取灭蚊措施时,年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当无灭蚊措施时,则发病率回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和年发病率的变化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采取灭蚊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间日疟发病率,除年发病率外,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和IFA阳性率也可用于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县1987-1992年综合防治疟疾效果四川高县卫生防疫站高县645150邹永强高县长期流行间日疟,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全县47.1万人口。1986年发病5132例。1987-1992年对发病率在50/万以上的乡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DDT喷洒牛舍...  相似文献   

7.
我省历年普遍使用2.5%溴氰菊酯灭蚊,防疟效果显著。为节省费用,1990年我们在红星乡用英国生产的5%氯氰菊酯乳剂,喷洒蚊帐10779顶,喷帐率92.71%,受药量10mg/m~2。以未灭蚊的建设乡作对照,效果如下。蚊虫密度灭蚊前观察3次,计均值,灭蚊后5-10月,每月观察1次,每次于清晨捕捉40顶蚊帐内的全部蚊虫。用相关密度指数计算下降率。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的下降率分别为91.1%,100%和85.9%,每次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较少,下降率为-81.0%。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共有2个县12个乡(镇)有恶性疟流行,流行区范围人口179081人。这些地区有嗜人按蚊分布,间日疟病例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1983~1984年在局部地区恶性疟呈暴发流行。为了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消灭恶性疟。从1983年以来积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和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间日疟和基本消灭恶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12.
丹棱县应用溴氰菊酯连续灭蚊后按蚊敏感性的变化四川丹棱县卫生防疫站丹棱612260杨光武,费从云,易明祥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许国君我县自1986年在重疟区开展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以来,疟疾发病连续三年以50%以上幅度下降,获得了显著的抗疟效果。针对...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在川西南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35个县的276个乡,222.9万人口的地区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1 489 929顶,1988年扩大为42个县385个乡385.2万人口,喷洒蚊帐2 259 286顶,占蚊帐总数的96.67%,受药量为9.6~12mg/m~2,经连续两年灭蚊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分别较灭蚊前下降97.4%和98.9%。发病人数由1986年的60 264人减少为14 572人,下降75.7%,显示较好防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部应用伯喹预防性根治措施的防疟扩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88年采取伯喹预防性根治措施后,在1989年防疟及其扩大试验的结果。1988-1989年在试验区仅发现1例疟疾现症病1,而氯氰菊脂灭蚊长潜伏期间日疟带虫发病率下降70.8%,扩大试验区内带虫发病率下降84.8%原虫率如15岁以下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居较低水平,进一步证明了预防性根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夫控制疟疾成本一效益的评价,国内已有报道。在评价疟防效果时,不能单一考虑疟疾发病率的降低,还要对其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江苏省恶性疟流行区疟疾防治费用一效益作回顾性的定量分析。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文资料来自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及江浦、六合、盱眙3县的科技档案室。2方法按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疟疾防治经费投入江浦、六合、盯胎3县1985-1995年疟疾防治经费投入主要包括疟防专项经费550000元,抗疟药(氟隆、伯氨喳然、乙胺昭陵等)经费726554元,灭蚊药(DDT、…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危害我市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历史上疟疾流行十分猖獗,曾出现两次大流行和两次小回升,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和加强防蚊灭蚊的综合性措施,在各级有关部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下,全市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探索疟疾流行因素,巩固疟防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给疟防后期管理提供借鉴,现将流行因素和防治效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沙子乡全民化疗全民休根和灭蚊的抗疟效果贵州省晴隆县卫生防疫站晴隆561400龙昌国,王龙生沙子乡共有11617人,流行间日疟,未采取全民眼药前的1984—1985年和拉以吉普施的1986年疟疾发病人数分别为86、49和52例。1986年春季对两年有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措施,选择六合县马鞍乡为纵向观察试点,采取灭蚊与传染源查治措施的不同组合,观察1991 ̄1996年的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小学生疟原虫阳性率,间接荧光抗体(IFA)阳性率,按蚊种群比例和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采取灭蚊措施时,年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当无灭蚊措施时,则发病率回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和年发病率的变化基本吻合,结  相似文献   

19.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由于其对人类的安全性和对昆虫的迅速毒杀作用以及较长的持效 ,被广泛用于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目前生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厂家和剂型很多 ,为确保有限的疟防经费收到较好的浸帐灭蚊效果 ,本研究对各厂家提供的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不同剂型浸泡蚊帐后的灭蚊效果及其价格进行了成本 效果分析 ,旨在为选择最佳性价比的浸帐灭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杀虫剂品种和来源  1号 :2 .5%溴氰菊酯胶悬剂 (江门农药厂提供 ,批号 1 995.5.5) ;2号 :2 .5%溴氰菊酯悬浮剂 (商品名 :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