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中医不同证型脉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疹病人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由脉象采集仪自动完成脉象时域信号的采集,根据脉搏波波形图,进行时域参数提取和分析.结果:h3/h1血虚风燥型为(0.176±0.313),脾虚湿蕴型为(0.283±0.358);h5/h1血虚风燥型为(0.014±0.031),脾虚湿蕴型为(0.023±0.041);w/t血虚风燥型为(1.646±0.512),脾虚湿蕴型为(1.501±0.572).2组h3/h1、h5/h1、w/t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不同证型间脉图参数存在差异,为慢性湿疹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证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皮损中TNF-α、IL-6、eNOS及iNOS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AD中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中医辨证分析提供量化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皮肤科门诊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104例A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AD患者分为湿热内蕴组36例,脾虚湿蕴组43例,血虚风燥组25例。另选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qPCR方法检测所有列入对象皮损中TNF-α、IL-6、eNOS及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AD组TNF-α、IL-6、eNO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NOS在各组中呈阴性表达。其中TNF-α及eNOS在湿热内蕴组中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6在脾虚湿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血虚风燥组、湿热内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TNF-α、IL-6及eNOS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性表达,TNF-α、eNOS与"热"相关而IL-6与"湿"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AD的中医辨证分型,为AD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与皮损积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50名AD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和皮损严重程度的积分评价,分析证型特点、皮损积分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D的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阴虚血燥、脾虚血燥、湿热蕴结、脾虚湿困、心火炽盛;各证型之间的皮损总积分无显著差别;6种皮损中积分最高的是皮肤干燥,其次为表皮剥脱和皮肤苔藓样变;红斑皮损积分在阴虚血燥证和湿热蕴结证中较高,渗出积分在脾虚湿困证中积分最高。结论:特应性皮炎不同皮损的积分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尿液常规检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5例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将观察组分为湿热内蕴组48例、脾虚湿蕴组46例、血虚风燥组49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两组的尿液标本。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尿维生素C及尿比重异常阳性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证型之间比较,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阳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虚风燥型尿比重降低、维生素C阳性率较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维生素C和尿比重在(AD)组患者中有异常表达,其中维生素C阳性表达和尿比重降低异常在血虚风燥证型中较突出,可为AD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方法:AD患者风湿蕴肤证20例,血虚风燥证34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不同证型A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AD患者CD4~+、IL-4、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CD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CD8~+、IL-10表达高于风湿蕴肤证组及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Treg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Treg及IL-12表达低于血虚风燥证组,IL-4及IL-17表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结论:可根据IL-4、IL-12、IL-17、IL-10水平及CD4~+、CD8~+、Treg数量初步判断病情阶段及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总IgE及白介素4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总IgE及白介素4的关系.方法:126例AD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肾虚型4个证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及白介素4的水平.结果:湿热型患者血清总IgE高于血虚风燥型、肾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脾胃虚寒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型患者IL-4最高,血虚风燥型患者最低,与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肾虚型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索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miR-155、AQP2、AQP3和血清中LDL、TG与中医证型的内在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偏振免疫法分别检测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健康正常对照组皮损及正常皮肤组miR-155、AQP2、AQP3与血清LDL、TG相对表达量。结果 AD患者皮损中miR-155、AQP3及血清中LDL、TG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正常对照组,血虚风燥组高于脾虚湿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QP2在血虚风燥组及脾虚湿蕴组AD患者、健康正常对照组均未见表达;AD患者中AQP3表达水平与miR-155、TG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皮损中存在miR-155、AQP3表达量增加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血虚风燥组AD患者miR-155、AQP3、LDL、TG的表达量均高于脾虚湿蕴组、健康正常对照这可能与炎症-脂质氧化应激-衰老的激发机制有关,根据miR-155、AQP3、LDL、TG的表达水平可以对AD患者的证型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中医辨证的客观量化,指导辨证分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润肤止痒思维调护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敏 《新中医》2021,53(9):178-181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润肤止痒思维的调护措施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AD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糠酸莫米松乳膏适量外用于皮损处,口服氯雷他定片,并给予生活环境指导、沐浴指导,保湿剂、润肤剂的使用指导和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润肤止痒的思维下给予由中医饮食调护、润肤止痒方外洗和外涂紫草婴儿软膏组成的调护措施。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价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和血虚风燥证评分;治疗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SCORAD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虚风燥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在润肤止痒的思维下给予中医饮食调护、润肤止痒外方洗和紫草婴儿软膏的调护措施,能进一步减轻AD皮损程度,降低血虚风燥证评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60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健脾化湿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SCORAD积分,检测2组患者T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CORAD评分及IgE和EOS治疗4周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能显著改善AD患儿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降低血清TIgE和EO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药龙牡汤治疗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西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22例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患者给予中药龙牡汤或氯雷他定片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记录皮肤病变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计算SCORAD分值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78.33%,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蕴肤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汤治疗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对风湿蕴肤证患者疗效优于血虚风燥证患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收集151例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相关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糖耐量低减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阳虚血瘀型与气阴两虚型、脾虚痰湿型的年龄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体重指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体重指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甘油三酯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甘油三酯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尿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阳虚血瘀型的尿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临床客观检查指标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止血组方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4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24)和观察组(n=231)。对照组患者口服妈富隆治疗;观察组患者分阶段中药辨证口服治疗,以止血组方加减止血治疗,血止后(包括次月月经结束后)开始服补肾调周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6个月。结果:青春期功血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主。患者气虚质与月经周期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含量负相关(P<0.01),气虚质评分与子宫内膜厚度正相关(P<0.01),阳虚质评分与经期及子宫内膜厚度正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含量负相关(P<0.01),痰湿质评分与经期正相关(P<0.05),血瘀质评分与月经周期正相关(P<0.05)。止血组方可以显著提高平和质比例及评分,降低其他各体质评分。结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与青春期功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止血组方可以显著改善青春期功血患者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癌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方法: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仅给予吸氧、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术前30min取30mg磷酸可待因片口服,取5mg盐酸托烷司琼静推,术中选择洛铂50mg/m2行动脉灌注化疗,术后再静脉给予化疗.在介入治疗前3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从血透前到血液透析稳定阶段动态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60例新发的准备接受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透析后1、2、3、6个月5个点进行中医证型辨证。结果:血透前后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为主,且比例逐渐增高(P0.05);透析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在透析后1~2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而血瘀证则在透析后6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透析前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变化不大,血透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同时减少兼夹实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孕症证候规律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健康对照者19例,以辨证分型、证候积分、性激素检测为指标.结果:不孕症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肝郁证、肾虚证所占比例为高(P<0.01).月经周期第10天,各证型组雌二醇(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郁组、肾虚组孕酮(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痰湿组、血瘀组泌乳素(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组、肾虚组、痰湿组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证型组P/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痰湿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孕症证候与性激素变化具有相关性,肝郁和肾虚是不孕症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和缺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参苓白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472、0.945、1.89 g·kg-1·d-1),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0.2 g·kg-1·d-1),每组8只。以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模型大鼠,再灌胃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单纯溃疡性结肠炎组模型复制期间仅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结肠部位损伤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饮食增长率,检测大鼠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CRP、EPO、HI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饮食增长率、iNOS、MPO、SOD、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和CRP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体质量、饮食增长率、iNOS和MPO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EPO和HI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其它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中iNOS、PCT、CRP、EPO含量(P<0.01),提高饮食增长率、SOD及MPO含量(P<0.05,P<0.01)。结论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证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炎症和缺氧症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炎及抗氧化能力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