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7年6月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6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30)。对照组采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参考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对两组疗效率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治疗完毕后对患者进行1~8年随访,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1年、4年、8年生存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术后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4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个人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仅采用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观察组阴道边缘、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及血管浸润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Ⅰb~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化疗组28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介入化疗,新辅助介入化疗结束后1~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宫颈癌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通过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评价新辅助介入化疗在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介入化疗组有效率为92.9%;介入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潴留、淋巴囊肿、下肢水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宫旁累及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能有效缩小病灶,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疗效,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局部宫颈癌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方案治疗,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肠胃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宫颈癌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7-249
目的:观察宫颈癌(FIGO分期Ⅰa2~Ⅱa)患者应用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疗效,为合适宫颈癌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弋矶山医院妇科住院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FIGO分期Ⅰa2~Ⅱa)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放性手术)各4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t=3.735,P=0.000)、术中出血减少(t=3.539,P=0.000)、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t=3.252、4.210,P均<0.01);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量(23.60±6.82)枚多于对照组(20.08±6.3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8);术后生活质量EORTC QLQCA30量表评分观察组72.44±9.78,对照组66.15±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4,P=0.003);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生存率、子宫主骶韧带及阴道切除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01、0.311、0.456,t=0.216、1.140、1.966,P均>0.05)。结论:腹腔镜宫颈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佳等优势,是治疗宫颈癌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卓  张新  郑伟 《河北医学》2013,19(3):358-360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化疗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单纯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97%(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研究组的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宫旁累及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化疗或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宫颈癌(ⅠB1~ⅡA2)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毒副反应,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探讨该类患者术后采用单纯化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术后宫颈癌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入组患者均行标准宫颈癌手术,术后根据辅助治疗途径分为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通过治疗的有效性、远期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等指标探讨2种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间的复发率(x2=0.288,P=0.591)和病死率(x2=0.238,P=0.6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87.70%)和3年总生存率(97.60%)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81.40%和89.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87,P=0.375;x2=1.441,P=0.230);化疗组(16.70%)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放化疗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3,P=0.033);化疗组的生活质量得分(88.28±5.84)高于放化疗组(78.6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0,P<0.001).结论:单纯化疗辅助治疗ⅠB1~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中危因素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毒副反应略轻于放化疗组,可以作为一种备选的辅助治疗方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P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Ib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确诊后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先予2个疗程PC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观察组化疗前后宫颈癌肿块大小变化、两组术后切缘癌浸润及淋巴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肿块缩小的临床有效率达93.1%(27/29),对照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30.76%,淋巴结转移率38.46%,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PC方案是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以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同步放化疗,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比对照组的43.4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 CA15-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0.10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5-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7、13.880,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3.04%,高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宫颈癌患者(Ⅰb至Ⅳ期)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为新辅助化疗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03, 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淋巴节转移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宫旁浸润率为1.72%,对照组患者的宫旁浸润率的18.92%。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宫旁浸润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阴道切缘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医师可考虑为其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以提高其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宫颈癌(ⅡB-Ⅳ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95~2009年入院的局限性晚期宫颈癌患者156例进行对照性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和放射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和5年手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7%和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和42.3%。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8%和5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和34.6%。结论:观察组78例经先期化疗后67例可行手术,提高了手术可行性,其中48例术后病理证实宫旁病变完全消失。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和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将微创腹腔镜术式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时的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漯河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及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予传统的开腹切除术,观察组予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总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效果佳,远期预后较好,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早中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在行宫颈癌根治术前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6.7%、33.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宫旁累及率和淋巴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早中期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程娟  杜文芳  张静  鲁耀华  王莲 《医学综述》2013,19(15):2832-2834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移位标记同时延长阴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陕西电子409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8~40岁的Ⅰa~Ⅱa宫颈癌患者2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标记同时阴道延长;取同期38~45岁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历时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情况(长度、弹性、湿润度)、性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均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7,0.3837,P>0.05)。②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66,0.818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532,P<0.001)。③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阴道长度、性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t=37.8000,P<0.05;χ2=10.1149,P<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卵巢移位标记同时延长阴道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Ⅰb—Ⅱb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4cm)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作2—3周期(紫杉醇和顺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有指征者常规补充化疗或放疗;对照组除不做术前化疗外,手术及术后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临床有效率(CR+PR+MR)95%,新辅助化疗组5a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80%,高于对照组60.0%、50.0%,p〈0.05(X^2=4.350,6.493)。结论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和顺铂方案)可提高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57-160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间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依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2)。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术后护理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率,有助于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肿瘤根治术或肿瘤广泛切除术,术后行常规化疗3~4疗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术后常规化疗3~4疗程,化疗方案均采用ADM+DDP+MTX+IFO方案。比较两组转移/复发情况、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7.4±7.5)个月。术后3年,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0,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79,P0.05)。观察组优良率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7%(χ~2=4.267,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23.9±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3±4.8)(t=5.829,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9、3.146、2.419、2.325,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动脉介入治疗组)22例行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B组(静脉化疗组)26例行全身静脉化疗,两组后继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评定两组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化疗明显有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及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2);术后病理证实动脉介入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全身化疗组(χ2=3.931,P=0.047);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动脉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全身化疗组(χ2=4.825,P=0.028);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6,P〈0.05)。结论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副作用明显低于静脉化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10日疗法)与传统新辅助化疗(21日疗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剂量密集型组采用紫杉醇60 mg/m2+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间隔10 d。传统化疗组采用紫杉醇135 mg/m2+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间隔21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2周进行评估,剂量密集型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78.6%、化疗后手术率为89.3%,与传统化疗组(75.0%及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病检测量的肿瘤直径均较化疗前 CT 测量直径缩小[化疗前:剂量密集型组:(4.5±1.4)cm,传统化疗组:(4.6±1.3)cm;化疗后:剂量密集型组:(2.2±1.4)cm,传统化疗组:(2.3±1.5)cm]。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宫旁浸润率、脉管浸润率及深肌层浸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剂量密集型组患者术后放疗率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及76.0%,传统化疗组患者术后放疗率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6%及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与传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似,且可缩短手术前化疗时间,是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新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A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结果:纳入7项RCT,共1 1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能够降低不良预后因素,包括术后淋巴结阳性率(OR=0.48,95%CI=0.32~0.73)及术后宫旁浸润(OR=0.56,95%CI=0.32~0.98),但在改善总生存率(OS)(HR=0.91,95%CI=0.74~1.14)及无进展生存率(PFS)(HR=0.88,95%CI=0.73~1.07)上无明显优势。结论:目前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并未明显改善患者OS及PFS,但却能降低术后不良预后因素。由于纳入文献间化疗方案及疗程不同导致化疗疗效的差异,会影响预后的判断,未来仍需进一步探讨新辅助化疗的用药及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