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各分量表得分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性等指标均有十分显著差异;偏执、敌对和强迫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做一元方差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偏执、人际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性这几个分量表得分最高,高二学生的敌对和情绪不稳得分最高;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相比抑郁得分较高;强迫量表得分初中和高中差别不大,但均值普遍较高。总体来说,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差异,初一至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高中阶段学生的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性状态普遍高于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2.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为高中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ASLEC)和自我和谐量表 (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对不同地区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共 40 2人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或他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与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自我和谐量表的结果显示 :自我经验性和谐因子显著低于常模 ;同以前的结果比较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受惩罚和丧失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减小 ,差异非常显著 ,而健康适应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增大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263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5%;2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因子、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组明显高于低年级组;3除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纬度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15所高校的779名大学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ESCQ)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anual for Mental Health Pattern,MHP)进行测试。结果 1不同个人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2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呈负相关(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01);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情绪智力,家庭经济状况,性别,是否参加志愿活动等;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结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职业暴露前后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探讨职业暴露信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信息损伤理论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及相应干预依据。方法对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接触放射线前重点强调暴露源危害性.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5名受试者暴露前和暴露后(暴露1周)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SCL-90各项得分均高于职业暴露后,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总分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但焦虑、敌时和恐怖等因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暴露前个体SDS抑郁指数得分和SAS得分均显著高于暴露后。结论暴露源危害性信息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信息损伤,对职业暴露个体在暴露前的专业教育和心理教育非常必要,同时暴露期间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调查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评定湛江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1500名湛江市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30.93%。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初二有多项因子检出率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初一与初二,初二与初三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湛江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有针对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内容与教育方式上应有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有效样本192人。结果自考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5%)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特别关注,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相关应激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考研意向及相关应激源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阳性项目数,强迫、偏执、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②SCL-90与考研树关应激源的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考研压力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备研时间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现,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心理状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我中心接受ART治疗并接受新鲜胚胎移植的114周期进行心理状态测评。统计SCL-90自评量表总分,以SCL-90自评量袁全国常模分数129分为参照,分为心理健康组(≤129分)与心理亚健康组(〉129分),分析2组病人卵母细胞受精、胚胎发育情况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心理亚健康组不孕患者平均Gn量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组不孕患者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为77.47%和78.97%(P〉0.05),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健康组不孕患者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高于心理亚健康组(40.00%vs35.9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心理健康组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着床率也显著高于心理亚健康组,分别为60.98%vs55.56%(P〈0.05)、45.36%vs42.28%(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不孕患者心理状态虽然不影响其卵母细胞受精率,但影响受精后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同时由于心理亚健康组(知量增加,可能会导致心理状况差的不孕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因此,建议不孕患者在进行IVF—ET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Taksic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亚健康量表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300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t=3.19,P0.01);心理亚健康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差异显著(t=2.18,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表现差异显著(F=4.19,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F=4.19,P0.01)。结论情绪智力影响心理亚健康,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升提供一些依据。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325名大学生为被试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的情绪智力不存在性别差异,班干部学生在“运用情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t=1.97,P<0.05);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选择目标”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12,P<0.05),城市生源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t=2.48,P<0.05);情绪智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P<0.01);“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情绪感知能力”可联合预测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β=0.39,0.23;P<0.001),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能显著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不同维度。结论: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师范院校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进行30课时,共15次的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班不做干预。干预前后两班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班干预前后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6个因子差异极显著(P〈0.01),躯体化、精神病性2个因子差异显著(P〈0.05);95%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对自己帮助很大,54.7%的学生对辅导活动的满意次数迭13次以上。结论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战斗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军事应激损伤防护的效果,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参加重大演习任务的69名战斗机飞行员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飞行员心理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参演战斗机飞行员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t=3.753,2.219,3.141,2.032,2.060,2.772;P<0.05),心理训练后训练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56,-2.247,-2.244,-2.106,-3.181;P<0.05)。结论:心理训练能够调节战斗机飞行员军事应激反应,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市某高职院校38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心理健康的强迫、偏执、敌对、焦虑、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2.47,3.24,1.97,2.90,2.29,-8.43;P0.05);男生在问题解决、合理化、忍耐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04,1.96,2.69;P0.05);女生在逃避、发泄情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51,-2.07;P0.05);一年级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级组(t=3.04,1.96;P0.05);应对方式中的发泄情绪、幻想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忍耐、逃避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结论: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并与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军队士兵健康人格与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军队士兵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以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训练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和心理适应量表(MAS)对181名军人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在轻躁狂项男兵显著高于女兵(P〈0.05);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②初、高中在抑郁和社会内向上显著高于大专以上(P〈0.05,P〈0.01);③各级衔士兵适应能力达到一般以上的人数比例,士官1期最低(20.45%),其次为义务兵(31.71%),士官2期(46.34%),军官最高(57.14%);④健康人格与适应能力存在相关(r=-0.550,P〈0.001)。结论①绝大部分士兵(97.73%)健康人格为正常.但67.66%士兵的适应能力偏低;②影响士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适应能力,级衔和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92名在沪藏族初中生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施测,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沪藏族初中生心理状况总异常率为43.9%,其中轻度异常率为40.1%,明显异常率为3.8%;异常心理状况中,排序前3位的是强迫、情绪波动性、学习压力感;②各年级间比较,其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8,P<0.01);其中,初二学生的心理异常率最高(51.7%).排序前3位的是:初一、初二相同,分别是强迫、情绪波动性、学习压力感;初三:情绪波动性、强迫、焦虑;③男生、农村成长、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的在沪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异常率较高(45.3%、47.4%、58.3%、47.3%);④因子抑郁、焦虑与积极应对之间为负相关(P<0.01),所有10个因子与消极应对之间为正相关(P<0.01).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中,初二年级、男生、农村成长、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不良,其应对多表现为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评估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疗效。方法:将52例IAD青少年进行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疗程为3月,用IAD诊断问卷(IAD-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32例)和86.54%(45例),其治疗后的I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IAD青少年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躯体化(S)、精神病性(P)及偏执(Pa)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SCL-90总分及强迫(Oc)、人际敏感(Is)、抑郁(D)、焦虑(A)、敌对(H)、恐怖(Ph)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值(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上述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IAD青少年上网时间及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