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正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供肝来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和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应运而生。影响成人LDLT和SLT疗效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物体积绝对或相对过小,易发生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虽然LDLT和SLT已取得巨大进步,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活化特点,探讨MMP-2和MMP-9在小体积移植肝早期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将108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36只.分别为:全肝(100%肝体积)移植组、半肝(50%肝体积)移植组和小体积肝(25%肝体积)移植组.分别检测移植肝再灌注后0.5、6、12、24、48、72 h的肝功能及移植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明胶酶谱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移植肝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全肝和半肝移植组比较,小体积肝移植组再灌注后6~24 h MMP-9表达明显升高;而且MMP-9活化和表达增高伴随着移植肝功能损害和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MMP-9早期表达都集中在移植肝门静脉周围,与门静脉高灌注密切相关. 结论 MMP-9表达升高是小体积移植肝早期重要的致损伤因素;肝移植术后门静脉高灌注可能是触发MMP-9活化和表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活体供肝移植时,移植肝体积与受者肝标准体积之比(GV/SLV)在30%以下,或移植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GRWR)小于0.8%,即定义为小体积.我们既往的研究表明,小体积肝移植后的近期疗效不佳[1,2].  相似文献   

4.
大鼠系列减体积原位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的存活时间、肝再生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二袖套、胆管端端缝合法建立70%、60%、50%、40%和30%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受体鼠的生存时间、肝重/体重、移植肝/受体原肝的变化及肝功能、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全肝移植和70%、60%、50%、40%和30%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95%、90%、85%、70%、15%、0;2周存活率分别为85%、80%、75%、60%、0、0.30%和40%ROLT的生存曲线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100%OLT、70%ROLT、60%ROLT、50%ROLT、40%ROLT、30%ROLT的移植肝/受体体重分别为3.53±0.36%、2.86±0.37%、2.45±0.25%、1.96±0.26%、1.59±0.18、1.22±0.23;70%ROLT、60%ROLT和50%ROLT术后1周移植肝再生至术前水平,而40%ROLT、30%ROLT术后早期虽有一定的再生,但常死于肝功能栓;术后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但40%ROLT和30%ROLT可见肝窦内皮细胞水肿、肝窦充血;光镜可见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结论成功的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其移植肝/受体体重应大于1.96±0.26%(50%ROLT);50%以上的减体积性肝移植后肝再生能力较强,大多1~2周可回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附加门体分流术对小体积移植肝的保护效果.方法 建立巴马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将15只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1)A组,小体积肝移植组(对照组);(2)B组,远端脾肾分流术+小体积肝移植组;(3)C组,肠腔H形分流术+小体积肝移植组.手术后观察动物7 d存活率,动态监测肝功能生化指标、自由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量(PBF)以及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动物7 d存活率分别为:A组1/5,B组3/5,C组5/5.A组动物移植肝复流后自由门静脉压立即升高,高峰达(28.6±2.07)mm Hg(1 mm Hg=0.133 kPa),复流1 h后单位肝组织PBF达(3.56±0.1 1)ml·min-1·g-1;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包括肝细胞气球样变或肝细胞坏死、肝窦淤血、肝实质出血.B、c组中动物肝功能酶学指标有所改善.移植肝复流后自由门静脉压显著低于A组水平(P<0.05),PBF保持相对平稳.移植肝组织病理学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附加门体分流术可能可以避免小体积移植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198 9年首例活体肝移植成功以来 ,活体肝移植被认为是终末期肝病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染。有关移植肝体积 (GV)和标准肝体积 (SL V)比值的安全界限目前尚不清楚。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间九州大学医院进行活体肝移植 35例 ,其中 2例系辅助肝移植。作者将 33例活体肝移植病人根据 GV/ SL V分为中等体积组 (M组 ,GV/ SL V>40 % ) 2 0例、小体积组 (S组 ,GV/ SL V31~ 40 % ) 8例和超小体积组 (ES组 ,GV/ SL V 30 % ) 5例 ,分析比较 GV/ SL V对移植肝功能、移植肝再生和病人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组病人平均随访 15个月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前 ,供肝的缺乏是限制临床肝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肝外科手术的不断完善 ,人们开展了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等方法来扩大供肝的来源。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解决供肝缺乏问题的肝移植术式——多米诺肝移植 (Domino liver transplantation,DLT) ,也称为连续性肝移植 (Sequenti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现作一简介。1 概况多米诺肝移植是指第一位肝移植受者所要切除的肝脏同时再作为供肝移植给其他患者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地进行移植。 1995年葡萄牙首先实施了首例尸体供肝的DLT,一例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变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 (MIP 2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 ,5 0 %及 30 %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分别于术后 0 5 ,2 ,6和 2 4h处死大鼠 ,同时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TNF α含量 ,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肝组织内MIP 2mRNA的表达 ,同时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1)血浆TNF α高峰出现于术后 2h ,全肝移植组在 2h显著高于 30 %肝移植组 (377± 12 6 ,81± 2 3,t=2 5 5 ,P <0 0 5 ) ;(2 )MIP 2mRNA的表达 :移植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均于 2h达到高峰 ,5 0 %肝移植组和 30 %肝移植组在 2 4h时点显著高于全肝移植组 (P <0 0 1) ;(3)病理学检查提示全肝移植组各时点肝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 ,5 0 %肝移植组于术后 2 4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而 30 %肝移植组于术后 6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2 4h更严重 ,并可见肝细胞胞浆内空泡形成。结论 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移植物内存在MIP 2mRNA表达升高 ,这可能与肝移植后肝损伤的发生有关 ,其表达高低与移植肝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9.
杨东亮 《器官移植》2012,3(2):116-120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方法,由于尸体肝脏的获取越来越困难,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越来越受到移植界医师的重视。受体与移植物应恰当匹配,这要求施术者必须准确评估供肝体积。同时为了保证供体的  相似文献   

10.
快讯     
活体肝移植供肝脂肪变性的术前评估供肝非酒精性脂肪变性(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通常是指肝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总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30岁、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多数移植中心都将成人LDLT供者的NAFLD程度限制在10%以内;而选择NAFLD为10%~30%的供肝时要求供体的剩余肝体积大于其总体积的40%;大多数医院都将NAFLD大于30%列为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探索边缘性体积供肝大小的适宜范围,为研究小肝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一种易于复制的小动物模型。方法将192只大鼠随机分为全肝移植组、半肝移植组、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每组48只,分别建立全肝、半肝、小体积供肝和超小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移植术后,4组各抽取24只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抽取12只大鼠于移植术前,移植术后5、15、30、45及60min测定门静脉压力;另12只大鼠于术后24h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全肝移植组的7d累积生存率为100%(24/24),半肝移植组为87.5%(21/24),小体积供肝移植组为37.5%(9/24),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均于术后48h内死亡。全肝移植组术中开放门静脉后,60min内其门静脉压力稳定;半肝移植组大鼠在开放门静脉后,其门脉压力虽有小幅升高,但仍保持相对稳定;而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和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开放门静脉后,其门静脉压力均显著升高,15min时均达到高峰,之后该2组的门静脉压力开始回落,至45~60min时逐渐稳定。供肝的体积大小与开放门静脉后5(r=-0.942)、15(r=-0.947)、30(r=-0.900)、45(r=-0.825)和60min(r=-0.705)时的门静脉压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01)。肝移植术后24h,全肝移植组和半肝移植组ALT水平均低于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且小体积供肝移植组ALT水平低于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供肝体积的大小与大鼠移植术后的AL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85,P〈0.001)。结论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中,供肝与受体标准肝脏体积比(Gv/sLV)的安全界限为50%,GV/SLV为30%~35%的供肝可视为边缘性体积供肝,小于30%的供肝可视为超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12.
正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已成为治疗儿童、成人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方法,移植肝10年存活率已达50%以上[1],但是,对于肝移植后发生移植肝衰竭的受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再次肝移植(re-transplantation of liver,r-LT),然而,r-LT面临着供肝来源紧张,病人条件差,手术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而导致疗效差异很大,在肝移植技术发展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肝移植常因缺乏相应供体而难以开展。为此,外科医生正在探索从大小不配的供肝中取得移植用肝。作者于1984年~1988年间,对117例儿童行141次肝移植,其中54次采用缩小肝(reduced-size liver)。30例的长期生存率为77%,同期进行的62例择期全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为85%,但无统计学意义。部分肝移植或称肝段移植(segmenter liver graft)是另一种令人注目的技术,它不同于缩小肝是在切除病肝过程中,保留肝后腔静脉,将供者的左肝静脉直接与受者的肝静脉汇入腔静脉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体积肝移植和辅助性原位小体积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急性肝功能衰竭猪随机分为3组接受肝移植治疗:A组行全肝移植(n=5);B组行小体积肝移植(n=5);C组行辅助性原位小体积肝移植(n=5)。各组动物开腹后即刻、切脾后即刻和再灌注后30 min分别监测门静脉压力,并观察术后生化指标变化、病理改变和1周生存率。结果A、B和C三组的移植肝重量与受体体重之比分别为(2.44±0.30)%、(0.76±0.02)%和(0.75±0.03)%。再灌注后30 min,B组移植肝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组(A:B:C=13.3:17.5:12.2 cmH2O, P<0.01),C组原肝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移植肝门静脉压力(14.3:12.2 cmH2O,P<0.05)。A组和C组术后第2天起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和血氨水平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B组术后上述生化指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术后第2~4天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A组、B组和C组1周生存率分别为100%、20%和80%,B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辅助性原位小体积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近期疗效优于小体积肝移植,术中不必干预原肝门静脉。  相似文献   

15.
小体积肝移植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建立不同移植量原位部分肝移植大动物模型。方法通过肝周骨骼化去神经效果解剖,原位灌注和肝切除术建立小型猪不同移植量原位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结果全肝供肝肝移植和右半肝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7天存活率均为100%。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肝移植量为动物体重0.61%,7天存活率仅20%。结论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可视为小体积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拓宽肝移植供体来源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肝移植经过近 40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措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肝移植每年以 50 0 0~ 80 0 0例的速度增长 ,1年有功能存活率 80 % ,5年有功能存活率也达 70 %~ 86 % [1 ] 。外科手术技术不再是影响肝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 ,移植肝的免疫耐受诱导及供肝短缺是制约临床肝移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扩大供肝来源途径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1 同种供肝1.1 手术方式的创新1.1.1 劈离式肝移植 (Split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将一个供肝劈割成二 ,做两个减体积性肝移植 ,简称“一肝二受”。由 Pichlmay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稳定、理想的大鼠30%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 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非动脉化30%体积肝移植模型,对100只SD大鼠施行50例30%体积肝移植(10例前期操作,不列入统计),对手术操作技巧和细节、术后存活及原因等进行探讨.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40/40),术后1周、2周存活率均40%(16/40),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失代偿、胆管梗阻或胆漏、肝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叶坏死和腹腔感染等.结论 30%体积肝移植模型改进后供肝残面出血率低,机械损伤小,供肝再灌注色红均匀,存活率好,可作为小体积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and ideal model of 30% size graf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Methods The model of 30% size graf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vivo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male SD rats according to Kamada's two-cuff method.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ditails, and survival rate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successful surgery was 100% (40/40). The one- and two-week survival rate both were 40% (16/40), and the causes of deaths included liver function decompensation, bile duct stenosis or bile leakage, thrombosis of super inferior vena cava, liver necrosis and celiac infection.Conclusion Improved model of 30%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d a low hemorrhage rate of residual liver surface, reduced mechanical damage in small-for-size graft, high success rate and survival rate, and was an ideal animal model on the study of experiments related to the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双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来源的短缺困扰临床肝移植发展,小体积肝移植研究渐受重视.我们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的基础上对减体积移植技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正>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症(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目前认为是肝移植中由于受体植入的肝脏体积太小,在功能上不能满足供体需求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术后长时间的黄疸,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等肝功能障碍。发生小肝综合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是供肝体积过小(接受移植物受体重量比GRWR小于0.8%)、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血流过度灌注(门静  相似文献   

20.
劈离式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开展的因素之一,部分肝移植和肝段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的重要方法,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最初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现已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现结合病例资料对SLT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