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络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尼莫地平口服加用脉络宁静滴;对照组用尼莫地平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者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络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尼莫地平在注射液中的溶解度。方法 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尼莫地平注射乳剂的最佳工艺,将其与5%葡萄糖输液进行配伍试验。结果 用得到的最优处方制备的尼莫地平注射乳剂与葡萄糖输液配伍不产生沉淀。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乳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胶囊是一种新剂型,由于与尼莫地平片生产工艺和剂型的不同,其生物利用度扩张脑血管效力均不同;本文用尼莫地平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30例,显效率66.7%、总有效率933%,疗效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片。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自1996年4月至10月间应用尼莫地平新剂型一尼莫地平胶囊治疗该病30例,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脑动脉硬化症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有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用树。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64.5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尼莫地平组 39例 ,对照组 2 1例。尼莫地平组静脉用尼莫地平 4~ 10 mg/ d,2~ 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2 0~ 4 0 mg3;1d共 4周。对照组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治疗 4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病死率为 7.7% ,症状性 CVS发生率为 0 % ,分别低于对照组 2 8.6 %和 6 1.9% (P<0 .0 5与 P<0 .0 0 1)。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 SAH的 CVS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免疫特免性”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在两种不同处理程序的正常成年、癫痫及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内分布情况。结果灌注大鼠,除癫痫组个别脑片散在弱IgG-IR细胞外,其余均阴性;未灌注大鼠,各组脑片均散布IgG-IR细胞;癫痫大鼠脑组织IgG-IR细胞分布较正常组增多(p<0.01);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内IgG-IR细胞分布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免疫特免性”在癫痫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早发性痉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死率及改善其预后.方法 69例经确诊的SAH的患者早期用尼莫地平10~20 mg静滴.结果 经尼莫地平治疗的SAH患者头痛明显缓解,病死率下降,并发症等明显减少.结论 积极常规早期地对SAH患者用尼莫地平,可明显改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志君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3):161-161,163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加维脑路通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普通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尼莫地平加维脑路通治疗78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65例,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加维脑路通治疗组治愈率84.6%,好转率12.8%,无效率2.6%;单用尼莫地平组治愈率64.6%,好转率12.3%,无效率23.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尼莫地平加维脑路通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且副作用少而轻,起效也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免疫特免性”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在两种不同处理程序的正常成年、癫痫及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内分布情况。结果:灌注大鼠,除癫痫组个别脑片散在弱IgG-IR细胞外,其余均阴性;未灌注大鼠,各组脑片均散布IgG-IR细胞;癫痫大鼠脑组织内IgG-IR细胞分布较正常组增多(P<0.01);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内IgG-IR细胞分布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免疫特免性”在癫痫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尼莫地平及其光解产物的方法,并用以比较研究尼莫地平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的光解稳定性。方法:光照尼莫地平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间隔一定时间取样。以C18反相柱,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在238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尼莫地平含量。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尼莫地平及其光解产物得到分离。外标法测定了尼莫地平含量。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尼莫地平及其包合物水溶液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合物可以延长尼莫地平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0.
吴家忠  施孝金 《九江医学》1998,13(3):148-150
目的;了解市售尼莫地平片生利用度重现性。方法;对1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口服同一厂家批号961002尼莫地平120mg,另一组口服批号970702尼莫地平120mg,计算药动学参数t1/2(β),AUC,tm,cm。结果:药动学参数数据用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的用成组t检验,放差不齐的用t‘检验。两批号间除t1/2(β)外,AUC,tm,c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李升汉,张立梅(江西省宜春地质康复医院336007)1993年,我们用补阳还五汤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进行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并分别与单用补阳还五汤和尼莫地平对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宇晨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68-76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予以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120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口服治疗,观察尼莫地平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经尼莫地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极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若华 《中外医疗》2012,31(9):87-87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尼莫地平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2组偏头痛患者均服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偏头痛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在尼莫地平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云 《中原医刊》2006,33(1):73-7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对照组(60例):用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比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DPN患者5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地巴唑等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30mg tid.疗程均为16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6%,高于对照组的45%(P<0.01).尼莫地平组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为48%,高于对照组的24.3%(P<0.01).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DPN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随机对照,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36例HIE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3mg/kg.d结果表明其效率69.4%和总有效率97.2%均有显著高于不加尼莫地平的对照组。提示,尼莫地平对HIE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缓释片释放度的灰色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灰色理论研究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尼莫地平缓释片的释放度,根据灰色数学模型,预测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E为0.4386,平均相对误差为0.64%。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的半衰期为2.269 h,尼莫地平缓释片的累积释放量的预测模型的后验概率P=1>0.95,后验差比C=0.038<0.35,精度等级为一级。结论:灰色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尼莫地平,对照组用丙咪嗪。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汉密尔顿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尼莫地平组和丙咪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90.9%,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3周、6周时均显著低于丙咪嗪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抑郁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轻,且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免疫特免性”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在两种不同处理程序的正常成年、癫痫及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内分布情况。结果 灌注大鼠,除癫痫组个别脑片散在弱IgG-IR细胞外,其余均阴性;未灌注大鼠,各组脑片均散布IgG-IR细胞;癫痫大鼠脑组织内IgG-IR细胞分布较正常组增多(P〈0.01);尼莫地平作用下癫痫大鼠脑组织呐Ig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调神益智”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2组MOC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后MOCA评分明显升高(P <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益智”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