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CT图像为基础的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模拟图像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实施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2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55次腔内施源器置入CT图像,分别设计二维、三维计划,并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维计划双侧A点剂量、D90、V100、CI、CI′均高于二维(P=0.015、0.016、0.000、0.000、0.000),三维计划的膀胱、直肠点剂量及直肠D2 cm3略高于二维计划,但热点剂量明显减少。两组计划的膀胱、乙状结肠、小肠D2 cm3相近(P=0.140、0.123、0.214)。膀胱D2 cm3明显高于膀胱点剂量(P=0.000)。乙状结肠D2 cm3较直肠D2 cm3与直肠最高3点剂量平均值更相关(r=0.314、0.63,P=0.000、0.000)。V100与高危CTV体积呈线性关系(r=0.981,P=0.000)。膀胱D2 cm3在膀胱体积>80 cm3后达430 cGy以上,小肠D2 cm3在膀胱体积<115 cm3内变化不明显,一旦超过明显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较传统二维腔内放疗显著增加了靶区覆盖率、提高了适形度,但未明显增加OAR剂量且能及时发现减少OAR热点剂量。点剂量评估并不准确。可以通过膀胱体积调控膀胱、直肠、小肠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多次计划CT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及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
方法 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每次腔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PLATO14.3计划系统设计,HRCTV采用D90,危及器官采用D2 cm3评价。处方剂量A点7 Gy单次后进行几何优化,直肠、乙状结肠D2 cm3≤5 Gy,膀胱D2 cm3≤5.5 Gy。第1次腔内治疗优化计划为标准计划,每次腔内放疗进行CT扫描制定几何优化计划。两组计划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危及器官体积与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
结果
标准计划与优化计划HRCTV的D90相似(t=-0.03~-1.61,P=0.978~0.12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 cm3不同(t=-2.27~-3.35,P=0.049~0.004)。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体积与各自D2 cm3均呈正相关(r=0.314、0.407、0.539,P=0.026、0.003、0.000)。
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多次计划有必要,危及器官体积对治疗CTV剂量无影响,但体积越大受照最多部位的D2 cm3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CT与MRI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 13例,均行外照射+MRI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MRI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MRI比CT的高危CTV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CTV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65.4±10.3) mm (P=0.000)、(34.8±6.3) mm∶(37.5±6.3) mm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MRI较CT的高危、中危CTV的 D90%均增高[87.6 Gy∶85.8 Gy (P=0.013)、67.7 Gy∶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75.5 Gy (P=0.011)、61.0 Gy∶65.7 Gy (P=0.000)]。结论 CT比MRI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MRI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CT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膀胱、直肠不同充盈状态下OAR的ICRU参考点剂量与体积剂量参数之间关系。方法 MRI引导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患者31例,共96分次,在TPS中确定ICRU直肠、膀胱参考点,记录其剂量,分别与直肠、膀胱体积剂量参数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 膀胱DICRU小于膀胱D0.1 cm3和D1 cm3(P=0.000、0.000),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345)。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的DICRU小于膀胱D2 cm3。直肠DICRU小于直肠D0.1 cm3和D1 cm3(P=0.000、0.002),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058)。膀胱、直肠ICRU参考点剂量与各自的D2 cm3呈正相关。膀胱体积≥200 cm3,ICRU膀胱参考点会低估膀胱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低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高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结论 在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采用D2 cm3作为评价OAR指标是基本安全的,但当膀胱、直肠处于排空状态时还需分别参考膀胱、直肠ICRU点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环形施源器(Nucletron#090.617)和三管施源器(Nucletron#189.730)对宫颈癌患者三维近距离治疗受照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 40例,20例采用环形施源器,另外 20例采用三管施源器,分别统计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中靶区 V150% 、D100和膀胱、直肠、小肠 D2 cc。采用立独样本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施源器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CTV和OAR的剂量。 结果 环形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的靶体积分别为(66.04±13.86) cm3、(65.67±15.08) cm3(P=0.052)。环形施源器中 D100、V150%分别为(3.71±0.34) Gy、0.54±0.02;三管施源器中 D100、V150%分别为(3.37±0.49) Gy、0.56±0.04(P=0.016、0.034)。环形施源器中膀胱、直肠、小肠 D2 cc分别为(4.33±0.39)、(3.38±0.30)、(3.04±1.02) Gy,三管施源器的分别为(2.93±1.27)、(2.95±0.80)、(3.41±0.57) Gy (P=0.000、0.037、0.171)。 结论 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环形施源器靶区的覆盖度优于三管施源器,而膀胱、直肠受量同时也高于三管施源器,但小肠受量无差异。临床治疗中主要还是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阴道的条件来选择施源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累积方式下宫颈癌放疗累积剂量,并分析直肠累积剂量与放射性直肠炎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78例已完成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49例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累积方法(S-DVH组)与图像形变配准方法(DIR组)获得累积剂量(EQD2Gy),并统计该278例患者S-DVH法的直肠累积剂量(D2.0cm3、D1.0cm3、D0.1cm3)。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DVH组较DIR组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高2 Gy[(88.66±5.75) Gy∶(86.66±5.54) Gy, P<0.05],膀胱D2.0cm3、D1.0cm3分别高2.13Gy[(82.46±6.91) Gy∶(80.33±6.86) Gy,P<0.05]、2.35 Gy[(88.46±4.37) Gy∶(86.11±3.93) Gy,P<0.05],直肠D2.0cm3、D1.0cm3分别高[1.99 Gy (72.49±5.17) Gy∶(70.50±5.03) Gy,P<0.05]、2.71 Gy[(78.87±4.50) Gy∶(76.16±4.14) Gy,P<0.05]。直肠D2.0cm3、D1.0cm3、D0.1cm3与放射性直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两组累积剂量不同但均在可接受范围,临床上为了简便可用S-DVH法评估。直肠D2.0cm3、D1.0cm3、D0.1cm3可用于预测直肠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针组成的“混合”施源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勾画高危CTV (HR-CTV)、中危CTV (IR-CTV)及OAR。将体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的EQD2相加。评价HR-CTV和IR-CTV的D90、D100及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c值。结果 HR-CTV的D90平均值为(88.4±3.5)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c分别为(81.1±5.6)、(65.7±5.1)、(63.1±5.4) Gy。100%患者膀胱、乙状结肠的D2 cc≤90、≤70 Gy,89%患者直肠的D2 cc≤70 Gy。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临床或许可行,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 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 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 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实测剂量、参考点剂量(DICRU)及D2.0 cm3, 在计划系统中得到计划剂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 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直肠实测剂量大于计划剂量(3.48∶3.25, P=0.000)、小于DICRU (3.48∶3.71, P=0.000)和D2.0 cm3(3.48∶3.87, P=0.002)。直肠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存在线性关系, 二者偏差百分数为-20%~40%, 偏差平均数为8.16%, 其中63%宫颈癌患者偏差<±10%, 最大偏差达60%。实测剂量与DICRU相关性强(r=0.722)、与D2.0 cm3相关性弱(r=0.284)。结论 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存在一定偏差, 但与计划剂量呈线性相关。实测剂量及计划剂量均会低估直肠剂量参考点剂量。直肠在体监测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分析2013—2014年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外照射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45例,FIGO分期(2009年)为 ⅠB2—ⅣA期。同一患者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192Ir治疗后,在原影像上去掉插植针作用,仅使用腔内施源器制定治疗计划。比较前后两组计划中高危CTV的 D90%、中危CTV的 D90%和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的 D2 cm3剂量学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共制定260次后装治疗计划, 其中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 130例、腔内治疗计划 130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较腔内治疗高危CTV的 D90%、中危CTV的 D90%显著增高(P=0.000、0.000),膀胱、直肠的 D2 cm3显著降低(P=0.000、0.006)。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使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在获得更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了膀胱、直肠受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PET-CT体外放疗定位、制定计划的可行性。方法 疗前采用PET-CT诊断分期同时定位,利用PET-CT融合图像制定针对转移淋巴结区加量的3DRT计划,并与同期CT计划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差异。结果PET-CT计划与CT计划比较:GTVnd、PGTVnd、CTV、PTV均增加(P=0.012、0.010、0.018、0.018);小肠V40、V50、D1 cm3 相近(P=0.744、0.588、0.423),V20、V30、Dmean均降低(68.1%:74.5%,P=0.020;36.1%:39.6%,P=0.016;2546.1 Gy:2761.4 Gy,P=0.036);肾脏V20增高(9.4%∶5.7%,P=0.006),Dmean也增加(877.0 cGy∶733.8 cGy,P=0.005),V30、V40相近(P=0.089、0.341)。直肠、膀胱、结肠、骨盆骨、骨髓、股骨头Dmean均未增加(P=0.406、0.107、0.178、0.397、0.285、0.743)。结论 利用PET-CT融合图像制定体外3DRT计划,可精确定位转移淋巴结并提高放疗剂量,具有可行性;但应特别注意对小肠和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0Co高剂量率三维后装在儿童阴道横纹肌肉瘤放疗中的应用流程,并从剂量学角度分析可行性。方法 选取5例已行儿童阴道横纹肌肉瘤放疗患儿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3种治疗计划:计划A为3DCRT外照射,计划B为后装治疗,计划C为后装治疗联合外照射。根据EQD2评估CTV和OAR剂量学参数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计划A相比,计划C的CTV的D90、D50、Dmean更高(P=0.00),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低,卵巢剂量略高(P=0.00)。与计划B相比,计划C的CTV 的D90更高,D50、Dmean较低,卵巢剂量较低,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略高。计划B的直肠、膀胱D2 cm3最低。结论 儿童阴道横纹肌肉瘤的放疗需根据原发肿瘤位置及手术后是否残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CT引导的60Co高剂量率三维后装治疗方式流程简单快捷,患儿耐受性好,靶区剂量高,正常组织保护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CT引导的三维后装中环形施源器(Nucletron#090.617)重建偏差对宫颈癌患者后装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在计划系统中模拟宫腔施源器,环形施源器和两者同时发生重建偏差时的剂量分布,重建偏差的方向分为施源器顶端方向(+)和施源器连接方向(-),重建偏差模拟±1、±2、±3 mm。统计CTV的D100、D90、D50,膀胱、直肠、小肠的D0.1cc、D1cc、D2cc,分析施源器重建偏差对三维后装剂量的影响。结果 宫腔施源器重建偏差对剂量的影响高于环形施源器。对于CTV评价参数,由施源器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随统计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对于OAR评价参数,由施源器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随统计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小肠剂量受施源器重建偏差影响最大。对CTV D90、膀胱D2cc、直肠D2cc、小肠D2cc,当环形施源器,宫腔施源器,二者同时发生3 mm重建偏差时产生的影响偏差分别为0.90%、1.62%、1.74%,1.33%、1.53%、1.78%,0.89%、1.85%、1.97%,0.86%、3.04%、3.50%。结论 三维后装中施源器重建偏差会对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提高后装放疗的精确性,需要对施源器重建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剂量参数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晚期副反应之间关系.方法 1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完成盆腔外照射40 Gy及同期化疗后开始每周1次的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每次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靶区(GTV、CTV)和危及器官,利用PLATO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及优化,CTV单次处方剂量为6 Gy,治疗5~7次.结果 1年盆腔控制率为90%,1~2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为50%,无≥3级副反应.90%CTV等效生物剂量(BED)和相当于2 Gy分次的等效剂量(EQD2)分别为(95.50±7.81)Gy和(79.73±6.57)Gy(α/β=10).90%GTV的BED和EQD2分别为(101.86±7.27)Gy和(84.95±6.1)Gy(α/β=10).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分别为92%±4%、87%±7%.直肠、乙状结肠2 cm3体积受到的最小照射剂量分别为(74.97±1.64)、(67.93±4.30)Gy(EQD2,α/β=3).与二维治疗计划相比,三维治疗计划在没有改变A点剂量、直肠参考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GTV、CTV的90%体积受照射剂量及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结论 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提高了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1年盆腔控制率为90%且无严重副反应,远期疗效观察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ose volume histogram(DVH)of tumor targets and organs at risk(OAR)at CT-image based 192Ir brachytherapy and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FIGO stage ⅢB cervical cancer received CT image-based 192Ir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after 54 Gy of three-dimentional four-field pelvic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weekly cisplatin chemotherapy. Before each brachytherapy,CT images were acquired with applicators in place. Gross tumor volume(G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and OAR were contoured and inverse treatment planning wa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by using PLATO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al plans were also designed for comparison.The total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dose was 30 -42 Gy in 5 -7 fraction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and the local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BED)and 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 in 2 Gy fractions(BED2)for GTV, CTV and OAR were calculated. The minimum dose in the most irradiated tissue volume 2 cm3(D2 cm3)adjacent to the applicator of the sigmoid colon, rectum,bladder and small bowel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DVH. Results The 1-year local pelvic control rate was 90% and grade 1-2 late complication of sigmoid colon and rectum was 50%. No grade 3 or more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On CT-image based planning, the BED and BED2 to 90% of the CTV(D90)were 95.50 Gy ± 7. 81 Gy and 79. 73 Gy ± 6. 57 Gy. The BED and BED2 to 90% of the GTV(D90)were 101.86 Gy ± 7.27 Gy and 84. 95 Gy ± 6. 1 Gy. The volume enclosed by 90% of prescribed dose(V90)for GTV and CTV were 92% ±4% and 87% ±7% respectively. The D2cm3 for rectum and sigmoid colon were 74. 97 Gy ±1.64 Gy and 67. 93 Gy ± 4. 30 Gy(EQD2, α/β = 3). Comparing with 2D brachytherapy plans , CT - image based planning has improved D90 and V90 for GTV and CTV with similar dose at point A and rectum reference point. Conclusions Computer tomography-image based 192Ir brachytherapy has resulted in the better dose distribution to the tumor targets with excellent tumor control and acceptable toxic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BMI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照射±化疗+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方法依据GEC-ESTRO推荐方案,靶区包括高危(HR)和中危(IR)临床靶区(CTV),OAR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靶区剂量以HR-CTV D90%进行评价。OAR体积剂量采用D_(2cm^(3))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BMI与直肠、结肠、小肠、膀胱D_(2cm^(3))、D_(1cm^(3))、D_(0.1cm^(3))的剂量学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BMI是否为其影响因素。结果BMI与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呈负相关(P=0.034、0.024、0.034),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0.255、-0.2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并非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每增加1 Gy,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6.6%、15.1%、12.7%。结论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患者BMI与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呈负相关,随着患者BMI下降,小肠受照剂量呈现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发生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BMI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照射±化疗+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方法依据GEC‐ESTRO推荐方案,靶区包括高危(HR)和中危(IR)临床靶区(CTV),OAR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靶区剂量以HR‐CTV D90%进行评价。OAR体积剂量采用D2cm3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BMI与直肠、结肠、小肠、膀胱D2cm3、D1cm3、D0.1cm3的剂量学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BMI是否为其影响因素。结果 BMI与小肠D2cm3、D1cm3、D0.1cm3呈负相关(P=0.034、0.024、0.034),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0.255、-0.2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并非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小肠D2cm3、D1cm3、D0.1cm3每增加1 Gy,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6.6%、15.1%、12.7%。结论 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患者BMI与小肠D2cm3、D1cm3、D0.1cm3呈负相关,随着患者BMI下降,小肠受照剂量呈现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发生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子宫内膜癌腔内近距离治疗3D计划和2D计划,探讨子宫内膜癌3D腔内近距离治疗的剂量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9次3D近距离治疗计划并重新设计2D计划,从DVH上比较靶区V150、D90,膀胱、直肠、小肠及乙状结肠D2 cm3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靶体积<60 cm3时,3D、2D计划靶区D90分别为(551.17±90.33)、(574.15±117.18) cGy (P=0.390),随着靶体积增加3D计划的D90增加(P=0.001)。3D、2D计划靶区V150分别为(51.05±21.61)、(53.41±11.71) cm3(P=0.482)。当靶体积>60 cm3时,与2D计划相比,3D计划提高靶区覆盖同时增加了危及器官受量,但小肠受量增加不明显(P=0.128)。此外,不同计划模式下BMI增加对直肠、小肠、膀胱及乙状结肠的受量无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239、0.198、0.744和0.834。结论 子宫内膜癌3D腔内近距离治疗与2D计划相比可显著提高较大靶区的覆盖范围,有效控制OAR受量,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