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掌握不同剂量羰基镍气体吸入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镍含量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防治羰基镍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mg/m3、135mg/m3、250mg/m3羰基镍气体让受试大鼠吸入30min,24h、48h、72h、7d分别将大鼠麻醉处死,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镍,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羰基镍急性染毒后,各剂量组血清镍含量在24h最高,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血清镍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羰基镍急性染毒后大鼠血清镍含量与吸入浓度成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血清镍可作为急性羰基镍中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大鼠急性羰基镍吸入性致毒前后肺组织的镍含量及酶谱的活性变化。发现实验大鼠吸入羰基镍后4h 肺组织含镍量最高,且主要在24h 内被清除。肺组织各种酶中,以ALT 变化最明显,且酶活性升高均在组织中镍含量升高之后,可能后者是引起前者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碘甲烷对雄性大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放入静式染毒罐中,实验组分别给予浓度为650 mg/m3、260 mg/m3、130 mg/m3的碘甲烷,每天吸入染毒4h,连续染毒一周,对照组给予相同环境条件不染毒.染毒结束后对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大鼠血清、肝脏组织中SOD活力逐渐降低,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清GST活力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碘甲烷暴露对大鼠的肝脏可能存在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采用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设190、380、750 mg/m3等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0.03%吐温-80溶液),另设1个空白对照和1个附加组(750 mg/m3)。采用动式(口鼻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1次,持续4 h,每周染毒5 d,直至28 d,附加组动物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14 d。试验结束后,分别对动物作血液常规、生化、体重及脏器系数等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750 mg/m3剂量组雌雄大鼠在染毒后期出现被毛蓬松、呆滞、流涎、震颤等中毒反应。750 mg/m3剂量组雌鼠食物利用率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P0.01),肝脏器系数(脏体比)升高(P0.05),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大鼠肝细胞混浊肿胀现象;750 mg/m3剂量组雄鼠染毒第4周的体重下降,血清尿素氮(BUN)和ALT水平升高(P0.01),总胆固醇(CHOL)水平下降(P0.05)。结论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雌、雄性均为380 mg/m3(4 h/d)。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59-1460
目的:探讨慢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健康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甲醛吸入组中按甲醛染毒剂量分为的低剂量组(2.0 mg/m3)、中剂量组(5mg/m3)及高剂量组(10mg/m3),每组小鼠12只。染毒结束后测定小鼠体重、肺重并计算肺系数,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含量以及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小鼠肺系数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小鼠肺组织SPA蛋白含量随着甲醛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高剂量染毒组小鼠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肺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染毒组组织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甲醛吸入可以影响小鼠肺组织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清除系统,引起小鼠肺组织发生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碘甲烷对大鼠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放入静式染毒罐中,实验组分别给予浓度为650 mg/m3、260 mg/m3、130 mg/m3的碘甲烷,每天吸入染毒4 h,连续染毒一周,对照组给予相同环境条件不染毒。染毒结束后对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大鼠TP含量逐渐降低,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ALB浓度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GLO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升高变化不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E活力随着碘甲烷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碘甲烷暴露对大鼠的肝脏合成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一次性单独及一次性联合染毒对雄性SD大
鼠尿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方法选取60只体质量200 g左右SD雄性大鼠,测量其体质量
并随机分为10组,分别是阴性对照组(芝麻油)、DBP单独染毒组(低剂量:30 mg/kg;中剂量:100 mg/kg;高剂量:300 mg/kg)、
DEHP单独染毒组(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150 mg/kg;高剂量:450 mg/kg)以及DBP和DEHP联合染毒组(低剂量:DBP 30
mg/kg+DEHP 50 mg/kg;中剂量:DBP 100 mg/kg+DEHP 150 mg/kg;高剂量:DBP 300 mg/kg+DEHP 450 mg/kg),每组6只。采
用灌胃的方式进行一次性染毒,灌胃量为2 ml。染毒后收集24、48、72、96 h尿液,并测定其尿液中SOD酶活性和MDA含量。
结果DBP、DEHP单独和联合染毒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大鼠24 h尿液中SOD酶活力,增加24 h尿液中MDA含量,但对大鼠
48、62、96 h尿液中SOD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则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大鼠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尿液中SOD酶活力有所回
升,MDA含量有所下降。结论DBP、DEHP单独和联合染毒均能在短期内对大鼠肾脏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且联合染毒效应
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镉( CdCl2 )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 方法 以4 mg/kg CdCl2腹腔注射小鼠,观察各时间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变化,探索CdCl2 引起明显肝损伤的染毒时间;以1、2、4 mg/kg CdCl2 对小鼠腹腔注射染毒,筛选出CdCl2 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最佳染毒剂量;检测血清丙二醛( MDA)以及肝匀浆MDA、一氧化氮( NO )、谷胱甘肽( GSH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含量,观察氧化应激在CdCl2 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结果 以4 mg/kg CdCl2 腹腔注射18 h后,肝脏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肝细胞严重气球样变,血清ALT和AST明显升高. 此外,与对照组比较,CdCl2 处理18 h后,血清与肝脏MDA及肝脏NO水平显著升高,肝脏GSH、GSH-PX活性明显降低. 结论 4 mg/kg CdCl2 腹腔注射18 h后可成功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其发生可能与MDA和NO升高,肝组织GSH含量、GSH-PX活性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08-210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30只性成熟期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甲醛染毒1~4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吸入空气,其他4组小鼠吸入的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分别为(0.18±0.06)mg/m~3、(0.55±0.13)mg/m~3、(1.08±0.27)mg/m~3、(4.14±1.68)mg/m~3,每天染毒8 h,共30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计算睾丸脏器系数、进行精子计数和精子畸形率检测。结果:各剂量甲醛染毒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在血清性激素水平、睾丸脏器系数以及精子数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在精子形态上甲醛染毒3组、4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甲醛染毒剂量与精子畸形率呈显著正相关(r_s=0.784,P<0.05)。结论:亚急性吸入1 mg/m~3或以上浓度的甲醛可能造成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苯经呼吸道染毒致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5 mg/m3)、中(10 mg/m3)、高(15m/m3)浓度苯染毒组;对照组动物吸入染毒柜内的空气,各染毒组动物吸入静式染毒柜内相应浓度的苯蒸气,每天2h,连续染毒35天,染毒完成后第2天剖杀动物,分别检测雌、雄大鼠相关生殖毒性指标.结果 中、高浓度苯可使雄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降低 ,高浓度苯可使雌鼠卵巢脏器系数降低(P<0.05);各浓度苯致大鼠精子数量减少,分别为16.23、15.61、14.05(×107/附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高浓度苯可使精子活动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盖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高浓度苯致雄鼠血清睾酮降低,雌鼠FSH、LH、E2下降(P<0.05);睾丸组奴出现不同程度的曲细精管、精母细胞病理损害,随苯染毒浓度增加,病理损害越明显.结论 10~15 mg/m3浓度苯经呼吸道染毒可致雌、雄大鼠生殖系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FOLFOX7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 3 7例晚期大肠癌患者 ,用草酸铂 (L -OHP) 13 0mg/m2 ,静脉滴注 2~ 3小时 ;亚叶酸钙 (CF) 2 0 0mg/m2 ,静脉滴注 2小时 ;氟尿嘧啶 ( 5 -Fu) 40 0mg/m2 在CF滴完后静推 ,其后再予 5 -Fu 2 .4~ 3g/m2 深静脉连续滴注 48小时 ,2周重复一次 ,两次为一疗程 ,治疗 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3 7例中CR 4例 ,PR 14例 ,SD 13例 ,PD 5例 ,总有效率 (CR +PR)为 48.6%。主要毒副作用是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FOLFOX7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能耐受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大剂量5-Fu持续48h静脉滴注治疗高龄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病例采用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00mg/m2亚叶酸钙200mg/m2,亚叶酸钙滴注之后用5-Fu 0.5g静脉推注,接着用5-Fu3.0g/m2,持续静脉滴注48h,每2周1次,2次为1周期。结果:43例病例中,平均疗程数为4个周期,其中CR 2例,PR 22例,SD15例,PD 4例,总有效率(CR+PR)为55.8%。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但多为I~Ⅱ度,一过性感觉异常。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Fu治疗高龄晚期大肠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患者容易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同内脏脂肪含量的大鼠模型,通过观测不同饥饿时段大鼠血清脂联素分泌的变化,探讨脂联素在能量代谢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和极低热量饮食建立高脂及减体质量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高脂饲养组、减体质量组。使用16排螺旋CT全扫,计算大鼠内脏脂肪含量。将所有大鼠以内脏脂肪含量再次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内脏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脂联素分泌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调,在饥饿72 h后开始明显。内脏脂肪含量≥9%的极度肥胖大鼠,在饥饿24 h血清脂联素分泌量较非饥饿状态小幅上升,但到饥饿120 h后,血清脂联素的分泌量较非饥饿状态下降(P<0.05)。结论: 脂联素的分泌调节与内脏脂肪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脂联素可能也是一种重要的传递机体能量平衡的脂肪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PPHN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下联合NO吸入,浓度从20×10-6mg/L(20ppm)开始,有效后可逐渐调低NO的浓度,降至5×10-6mg/L后维持3672 h。治疗时监测NO吸入前、吸入1 h、24 h和48 h后的pH值、肺动脉压力(PAP)、平均气道压(MAP)、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导管前及动脉导管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吸入前后监测二氧化氮(NO2)的浓度。结果与吸入前比较,吸入1 h、24 h、48 h时MAP、PAP、OI均下降(P〈0.05),动脉导管前、后SpO2、PaO2、pH值升高(P〈0.05),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监测NO2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有显著疗效,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乐果染毒对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 hydroxylases,DβH) 活性变化的影响,对乐果中毒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8)和乐果染毒低(38.9 mg/kg,n=8)、中(83.7 mg/kg,n=8)和高(180 mg/kg,n=32)3个剂量组,腹腔一次注射染毒。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在给药后0.5、2、8、24 h断头处死取血制备血清待测,并分离脑组织纹状体,生理盐水匀浆待测。其他组动物在给药后2 h断头处死,同样方式取样供分析。利用DβH将酪胺代谢为真蛸胺原理检测DβH活性。另取正常大鼠血清和纹状体匀浆,体外乐果染毒,观察其对DβH抑制状况。结果 给予不同剂量乐果对大鼠纹状体和血清DβH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深,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r=-0.996 7, P<0.05)。乐果高剂量(180 mg/kg)染毒后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Dβ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时程观察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程增加抑制也加深,24 h内时程效应关系(P<0.05)明确。体外乐果对纹状体和血清DβH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深,有剂量 效应关系(r=-0.891 2, P<0.05),但在高浓度有饱和现象。结论 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DβH水平有随染毒剂量和时程的增加而抑制加深的趋势,存在剂量效应和时程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γ射线全身照射降低小鼠切割伤愈合伤口撕裂强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全身放射对小鼠切割伤口愈合撕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或8 Gy,照后30 min内,全层切开小鼠背部正中皮肤,构建不同剂量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动物模型(n=20),以小鼠单纯切割伤作为对照组(n=10)。各组动物于伤后第10天分别处死,取伤口处全层皮肤组织,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伤口皮肤组织撕裂强度,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复合伤组小鼠伤口随照射剂量增加,撕裂强度降低明显。10 d时,4 Gy组伤口撕裂强度为(114.26±0.29)g,与单纯切割伤组[(117.12±1.86)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 Gy组[(91.87±1.96)g]和8 Gy组伤口撕裂强度[(55.26±2.64)g]均低于单纯切割伤组(P<0.05)。H-E染色显示,与单纯切割伤组相比,复合伤组小鼠伤口胶原纤维排列无序,组织疏松,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少。结论放射损伤延缓伤口愈合,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时伤口撕裂强度随放射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彭杰  唐清碧  杜池 《西部医学》2012,24(7):1270-127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1例,均接受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恩度15rag加入生理盐水500m1静脉缓慢滴注,第1、14d间膈7天重复给药。FoLFox4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脉滴入2h,第ld;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入2h,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后予以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第1、2d,每两周重复,28天为1周期。结果21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和安全性,共完成42周期,平均为2周期,获CR2例,PR10例,SD3例,PD6例,客观有效率为57.1%(12/21),疾病控制率71.4%(15/2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无4级毒副反应,无心率失常及出血发生。结论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较好,毒性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