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霞  游捷 《陕西肿瘤医学》2011,(9):1884-1888
就近年来有关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针灸在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疗效,探讨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文献中的针灸方法、疗效判断、试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针灸在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放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在介入时机、相关疗法的综合应用、刺激强度、留针时间及作用机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应用及对机体免疫力影响进行研究。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放化疗)44例和观察组(放化疗+热疗)47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机体免疫力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放化疗反应减轻,观察组在减轻放射性直肠炎及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能减轻放射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有望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减轻放化疗远期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153Sm-乙二胺四甲基撑膦酸(153Sm-EDTM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153Sm-EDTMP治疗,按22.2~37 MBq/kg体重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和Kamofsky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53Sm-EDTMP治疗的8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8.75%.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痛缓解率最高,达81.82%,其次为乳腺癌和肺癌,分别为80.00%、75.00%.分析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情况,发现疼痛级别越高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结论 153Sm-EDTM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对中、重度骨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该法是使用放疗、镇痛药物等方法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骨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后,疗效肯定,疼痛缓解率96.7%,其中完全缓解36.7%,明显缓解53.3%,中度缓解6.7%,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常见不良反应多见于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便秘等,但发生率低,程度较轻.结论芬太尼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疗效显著,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定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能安全、有效、简便的控制癌痛,改善生活质量,可做为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治疗,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镇痛治疗对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122例,观察药物荆量、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采用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中文版评估66例肺癌疼痛患者镇痛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并对不同疼痛程度和不同疼痛缓解程度癌痛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后,中度、重度疼痛患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9%和86.7 %;与治疗前相比疼痛程度明显减低,P<0.05.治疗过程中便秘发生率47.5%、恶心呕吐11.5%、排尿困难9.0%、头晕4.9%.经镇痛治疗后91.4 %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尤以失眠改善最为明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中度癌痛患者半年总疼痛治疗生存率明显优于重度疼痛者,疼痛程度与生存显著相关,P=0.000.疼痛完全缓解和明显缓解者半年总疼痛治疗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缓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生存显著相关,P=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是安全有效的;它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期,并能提高肺癌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复方苦参对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苦参为主的复方纯中药注射剂是国内自行开发的一种抗癌中成新药(商品名:岩舒注射液),具有缓解癌性疼痛、减轻癌性出血,配合放化疗,以减毒增效、缩小肿块,抑制肿瘤生长,提高临床疗效等作用。我们着重观察复方苦参对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手术及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50% ~70%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机体的高代谢及应激反应等出现营养不良风险,对于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会进 一步增加。 放化疗引起的厌食、恶心、呕吐及吸收功能障碍等易导致患者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风险增加或出现营养不良,增 加放化疗不良反应风险,导致放化疗疗效降低,甚至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因此,营养治疗对放化疗肿 瘤患者至关重要。 近年来,免疫营养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肿瘤营养治疗的一个 发展方向。 免疫营养有助于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增强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敏感性, 提升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但免疫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报道不一,仍待深 入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免疫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探索免疫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 放化疗患者的理想治疗策略,对于未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转归提供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克)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克)对50例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治疗,每24小时评定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10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及头昏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克)治疗癌性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有效率4.9%(2/41),稳定率68.2%(28/41),临床受益率73.2%(30/41).止痛疗效:完全缓解17.6%(6/34)、部分缓解23.5%(8/34)、轻微缓解26.5%(9/34)、无缓解32.4%(11/34).75.6%(31/41)的患者Karnofsky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良反应:除1例于注射部位周围出现散在皮疹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癌、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一般情况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中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0.9 % NaCl溶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有效率4.9 %(2/41),稳定率68.2 %(28/41),临床受益率73.2 %(30/41)。止痛疗效:完全缓解17.6 %(6/34)、部分缓解23.5 %(8/34)、轻微缓解26.5 %(9/34)、无缓解32.4 %(11/34)。75.6 %(31/41)的患者Karnofsky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良反应:除1例于注射部位周围出现散在皮疹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癌、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一般情况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中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1.
QKI蛋白是STAR蛋白家族的一员,主要包含QKI-5、QKI-6和QKI-7三个亚型,早期研究发现QKI蛋白与神经髓鞘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QKI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QKI蛋白在肺癌、胃癌、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显示了其有抑制肿瘤侵袭能力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尽管QKI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广泛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还存在许多疑点需要解答,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作为磁共振对比剂,可用来评价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与常规MRI对比,USPIO增强MRI能提高转移淋巴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且能更好地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本文就近年来USPIO增强MRI在头颈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评估USPIO增强MRI对检测HNSCC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应用潜力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胃肠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最热的肿瘤研究领域,在胃肠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胃肠肿瘤领域中几种常见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单细胞测序是针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能更好地认识细胞之间的差异,解决了普通测序带来的异质性问题。头颈部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癌症相关疾病死亡的第六大病因,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于揭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异质性、描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微环境、评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评价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抵抗、探究循环肿瘤细胞的作用等方面,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综述旨在概述单细胞测序的机理和意义,总结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鼻咽癌的治疗目前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早期鼻咽癌的预后较好,而晚期鼻咽癌的预后较差。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较好效果,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对免疫治疗应用在鼻咽癌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胃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复杂.西藏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排位与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不同,目前胃癌仍是影响西藏最主要的肿瘤死因.这提示高原环境对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可能产生影响.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讨论了高原环境的低氧、辐射以及高原人群为适应这种环境而形成的生活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透明质酸(hyaluronan,HA)是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成分,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等许多生物过程。近些年的研究发现,HA还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等途径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和耐药性的形成。此外,HA及其受体还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就HA在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常因并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而限制其应用效果。骨髓抑制主要分为急性骨髓抑制和长期骨髓损伤两类,急性骨髓抑制主要是骨髓细胞凋亡所致,运用造血生长因子可以迅速得到缓解;但长期骨髓损伤临床缺乏有效的干预方案,严重影响化疗的连续性和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长期骨髓损伤,从骨髓造血干细胞衰老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两方面入手,查阅该领域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其作用机制和相关通路靶点,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并为骨髓抑制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mt-DNA)是核外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近期研究结果显示,mt-D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因此进一步研究mt-DNA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筛选和鉴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靶点、癌症诊断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mt-DNA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潜在联系、临床应用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