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褶伪影又称折叠伪影或包裹伪影,是由于观察野未完全包括成像断面上所有的解剖组织时出现的伪影。形成机制是:在一幅MR图像上,每个矩阵的亮度正比于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的幅度,而坐标则正比于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图像的频率和相位具有一定的范围,范围大小由观察野和接收带宽共同决定。将落在设定范围外的频率和相位转换到设定范围内,就将观察野外面的组织移到图像内 [1]。在颈部 2DTOF法血管成像中,卷褶伪影主要位于颈部后部正中区域,在正位或斜位图像上显示为小片状或大片状边界不清的高信号影,与颈部血管影相重叠 (图 1, 2 ),侧位时显…  相似文献   

2.
MRI常见伪影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MRI成像过程中常见伪影,认识伪影特征,形成原因及限制与消除伪影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份存在伪影的MR照片,将其大致分为运动伪影、磁敏感性伪影,卷褶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和装备伪影及其它等四类。比较伪影特征、无信号区大小、几何失真、空间模糊度、及序列与参数不同搭配的影响。结果:运动伪影131例,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受累部分环行、条弧形等间断性伪影:磁敏感性伪影25份,其中金属等顺磁性物质伪影14例,因匀场场和抗磁性物质使磁场均匀性羝11例,表现在物体周围低信号盲区,图形畸变;卷褶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29份,在相位编码方向视场外的解剖结构移到一下张图像的一端和因部分容积效应病灶信号及形态特点不被准确反映,装备伪影及共它23份。其的解剖结构移到下一张图像的一端和因部分容积效应病灶信号及形态特点不能被准反映装备伪影及其它23份。其中最常见装备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是在频率编码方向沿水和脂肪界面黑色或白色的条弧形阴影。其它如截断伪影,拉链伪影等。结论:正确认识伪影及其产生的原因,能更有效地限制和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20排CT容积扫描在对难配合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CT螺旋和容积扫描的180例婴幼儿胸部检查病例及50例头颅检查的危急重症病例,对其图像移动性伪影情况分级后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容积扫描方式检查的患者图像移动性伪影明显少于螺旋扫描的患者(胸部扫描T=1702,P=0.00,头颅扫描x2=23.53,P=0.00).结论 320排CT容积扫描有着较高的Z轴时间分辨率及较大的扫描宽度,可以减少难以配合检查的患者CT图像的移动性伪影.  相似文献   

4.
故障现象 CR像上出现较多的黑色细线伪影. 故障分析与检修 首先在CR后处理工作站显示器上观察图像,发现图像上已有黑线伪影,可排除激光相机故障.再仔细观察多幅图像上的黑色细线伪影,发现两个特点:一是黑线伪影随机分布,出现的位置、长度及数量不固定,可排除由IP板损坏所致;二是黑线伪影总是与IP板在扫描仪中扫描时走行的方向垂直,即与激光扫描线的方向一致.初步考虑系SOLO扫描仪故障.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方法 对经DSA或手术证实同时合并有流动伪影的19例颅内动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使用GE Signa 1.0T超导型MRI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脑SE序列T1WI和T2WI、GRE序列、FLAIR序列、对比增强T1WI及3D TOF MRA扫描.结果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所有MRI序列图像上均表现为动脉瘤残腔水平的不规则条带状影,且均位于相位编码方向.19例颅内动脉瘤在FLAIR序列上均可显示流动伪影,GRE序列上显示18例,T2WI上显示17例,T1WI上显示9例.行Gd-DTPA增强的7例病人T1WI图像均显示相位编码方向上的流动伪影.GRE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SE序列;T2WI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T1WI;对比剂注入后T1WI增强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明显大于增强前图像.结论 不同MRI序列上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的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毛德旺 《放射学实践》2004,19(12):921-922
在MRI检查过程中、人体内流动的血液及脑脊液常引起流动伪影,流动伪影是MR成像中一种引起MR图像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尤其是3.0T MR流动伪影更加明显。笔者就3.0T MR在头部、颈部应用预饱和技术抑制流动伪影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及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与传统迭代重建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差异。方法 56例脊柱矫形术接受金属植入物行标准能谱CT检查,包括常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虚拟单能图像重建。测量衰减系数(HU)和噪声(SD),以计算椎旁肌和椎管的信噪比。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和伪影减少程度。结果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显著降低低密度伪影及高密度伪影。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椎旁肌(34.6±17.0HU vs. 26.1±13.5HU及34.6±17.0HU vs. 27.0±14.2)和椎管(102.5±60.1HU vs. 72.1±39.3HU及102.5±60.1HU vs.60.1±38.0HU,P均0.05)的噪声伪影减少。观察者间评价主观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良好,ICC=0.74。在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上表现出伪影减少分别为44/56例(78.6%)、48/56例(85.7%)。结论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上客观及主观伪像均减少,金属伪影去除算法联合虚拟单能图像的组合可能有希望进一步减少伪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0 .3T、1.5T场强下影响介入性磁共振穿刺针成像的因素。以便提供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成像技术参数 ,确保介入性磁共振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 将MR相容性介入穿刺针置于琼脂模型内 ,在 0 .3T、1.5T场强下 ,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 ,将穿刺针平行、垂直于主磁场 ,频率编码方向平行或垂直于穿刺针的方向进行扫描 ,在工作站测量图像上穿刺针的宽度及针尖的位置 ,比较图像上和实际针尖位置的差异 ,并比较不同场强下影响穿刺针伪影的因素。结果 各序列中梯度回波序列产生的伪影较大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产生的伪影较小 ,自选回波序列产生的伪影最小 ,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与自旋回波序列产生的伪影无明显差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与自旋回波序列中 ,当频率编码轴垂直于穿刺针长轴时伪影较大 ;当穿刺针方向逐渐平行于主磁场方向时 ,伪影逐渐减小。所有图像上针尖位置与实际针尖位置的差异在 1cm内。结论  1.5T场强下伪影宽度大于 0 .3T场强。在 0 .3T、1.5T场强下改变频率编码方向、脉冲序列、成像参数时 ,针尖位置的变化在 1cm内 ,穿刺针平行于主磁场方向时 ,在不同场强下明显降低伪影的宽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颈部CT动脉造影(CTA)两侧颈动脉不同节段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105例患者头颈部CTA图像,其中左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51例、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54例,比较颈部两侧静脉内对比剂的残留及返流情况、上下两段颈总动脉图像的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残留,左侧肘静脉注射者出现对比剂残留、返流较右侧肘静脉注射者严重(P=0.005)。比较2组下段颈总动脉评分发现,左侧肘静脉注射者颈总动脉受对比剂引起的束状射线硬化伪影干扰较右侧肘静脉注射者明显(P=0.038);注射侧颈总动脉受对比剂引起的束状射线硬化伪影干扰较非注射侧明显(P0.001)。比较2组上段颈动脉评分发现,左侧肘静脉注射者8例上段颈总动脉受轻度或重度对比剂引起的束状射线硬化伪影干扰,而右侧肘静脉注射者上段颈总动脉未受明显伪影干扰(P=0.007);注射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的伪影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头颈部CTA检查时采用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能减轻对比剂引起的射线硬化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但是当临床需要重点观察右侧下段总颈动脉(包括头臂干)病变时,应当考虑左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来减轻对比剂引起的射线硬化伪影对右侧下段颈动脉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医学影像图像伪影是在图像上产生非正常影像对影像的正常信息产生干扰,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重视DR摄影图像,减少及避免成像链流程环节中出现伪影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