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首次用Czochralski法生长了大尺寸的Li_(0.12)Na_(0.83)NbO_3单晶。介电测量,电滞回线及X光衍射表明,该晶体在(20±1)℃出现铁电—铁电相变。高温相及低温相的点群分别为4mm和mm2。在相变温度,介电常数ε_(11)及ε_(33)出现反常,自发极化方向不发生变化。这个发生于20℃的铁电—铁电相变表明该晶体在室温附近有大的热释电系数,热释电应用是该晶体的潜在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反铁电-铁电相界附近的Nb掺杂Pb(Zr,Sn,Ti)O3陶瓷,采用2GPa等静压装置测试了其在不同等静压力下的介电温度性能,分析了各种介电异常,发现了精细的相变特性,指出随着温度升高,在较低的等静压范围内发生反铁电-铁电-顺电相变,而在较高的等静压范围内发生反铁电-顺电相变,其中,铁电相分为微弱频率弥散的弛豫型铁电相和正常铁电相两个不同的介电性能区域,最后,得到了该组分材料的温度-等静压相图。  相似文献   

3.
在500Hz 至13MHz 的频率范围内,测量了Cd_(0.03)Sr_(0.485) Ba_(0.485)Nb_2O_6晶体的新鲜试样以及经过强交流电场处理的试样的介电谱。结果表明,新鲜晶体试样中存在低频弛豫机构,经过强的交流电场处理后这一弛豫机构消失,而且晶体的交流电导率也降低一个数量级。我们还研究了偏置电场对介电常数温度依赖性的影响,发现偏置电场使介电常数呈现极大渔的温度Tm向高温方向移动,而且使Tm附近介电常数的值减小。前者可由扬致相变加以解释,后者表示此晶体的铁电-顺电相变可能是二级的。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工作的测试范围内,偏置电场对本晶体相变的弥散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量 K_xNa_(1-x)Sr_(1.22)Ba_(0.78)Nb_5O_(15)(0≤x≤1) 单晶介电常数的温度依赖性以及居里点附近介电常数随直流偏置电场的变化表明,该系列晶体的铁电一顺电相变特性依赖于其成分。对于 x=0的样品相变是连续的,其特征是:⊿T(居里温度与居里-外斯温度之差)近似为零,C/C~1<4(C 和 C'分别是相变温度以上和以下的居里常数),εE(T)-ε_0(T)为负(εE(T)和ε_0(T)分别为温度T时有直流偏置和无直流偏置时的介电常数)。对于 x=1. 0的样品,相变是一级的,⊿T 较大,C/C>4,εE(T)-ε_0(T)为正。x=0. 5的成分相应于三临界点,其  相似文献   

5.
铁电单晶Li_(0.025)Na_(0.975)NbO_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Czochralski 方法生长的 Li_(0.025)Na_(0.975)NbO_3单晶的介电和铁电性能。X 射线衍射和铁电测量表明该晶体的点群为 mm2。电滞回线给出室温自发极化和矫顽场分别为 Ps=2.6×10~(-2)C/m~2和 Ec=1.5kV/mm。低频介电常数在(372±10)℃显示一个峰值,峰值温度相应于铁电—顺电相变温度。介电频谱表明该晶体在300MHz 附近呈现介电弛豫,而且在约2MHz 以下介电常数虚部随频率升高而下降。这可以归因于晶体缺陷造成的等效电偶极子和直流电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时域方法在 TGS 单晶居里点附近以±0.001℃的恒温精度研究了铁电相变的过程,观察到驰豫机构可分为晶格和电子云畸变、电畴运动、和自发极化电偶极矩的屏蔽电荷的激发三种成分.介电损耗在10~(-3)—10~3Hz 频程的峰值表明,在铁电相变过程中晶体和外界的能量交换主要来自屏蔽电荷的激发.  相似文献   

7.
反铁电爆电换能电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铁电-反铁电相变中释放的电能量与外加作用力场的关系,采用电滞回线、等静压和热释电等方法测量了Pb(Zr,Ti)O3基反铁电材料在电场、温度、压力等外场诱导下的铁电-反铁电相变性能,分析了在电容和电阻负载条件下的电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铁电-反铁电相变中的输出功率与材料面电荷量的平方成正比,与实现相变的时间成反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输出功率的途径。通过改善材料电滞回线的方直比,可以提高材料面电荷密度和缩短相变时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电滞回线和弱场介电温度谱,研究了(Pb0.94La<0.04)(Zr0.55-xSn0.45Tix)O3(PLZST,0.14≤x≤0.20)陶瓷的相结构和宏观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x含量的增加,材料逐渐由反铁电四方相(antiferroelectric tetragonal,AFET)转变为铁电三方相(ferroelectric rhombohedral,FER)和反铁电四方相共存.介电温谱显示,试样的介电常数(ε)在从AFET到顺电(paraelectric,PE)相变中均呈现弥散相变的特征,且随z含量的增加,ε和tanδ值的频率色散现象逐渐增强,这表明所研究的材料由正常反铁电体逐渐向弛豫型反铁电体过渡.最后从多元复杂化合物存在纳米限度组份非均匀的观点出发对其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偶~(96~106)Ru中U(5)-O(6)激发演化的微观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借助费米子的玻色子化、增强费米对有序性和截断近似构造出微观sdIBM-2方案时,引起了核子能级的交叉和玻色子能级的扭曲,相应的核子组态被赋予不同的有序性(结合能)并具有某种对称性;用"基准态重组"方法统一描述了发生在真实的有限核中的量子相变,这与朗道经典热相变理论之间有了一些相似的术语和物理内涵.通过对偶Ru同位素能谱的再现,几何化了从低自旋态振动激发的发端、发育、完善至溃散的演化,指认~(106)Ru很可能更接近U(5)-O(6)相变的临界点,给出了对原子核形状相变微观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KDP型晶体的铁电相变問題。获得了决定自发极化、隧道效应和量子化轴的方程組。还推导出转变溫度以及接近相变时自发极化和极化率与溫度的依賴关系。我們还严格地証明了当溫度到达转变溫度时軟摸的频率变为零,以及KDP型晶体铁电相变是一級相变或二級相变,并給出了一級相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报道了用DSC法测量Pr_xLa_(l-x)P_5O_(14)系列晶体比热容的结果,并以比热容结果研究了该系列晶体的铁弹相变和不同组分晶体的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量子群Uqp(u2)模型对193-194T1超形变核的转变谱的跃迁能级、运动学、动力学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系统分析研究,理论植与实验很好地吻合,证实了量子群Uqp(u2)理论模型的适用性。还进一步计算研究了193-194T1核软度系数与形变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荧光探针研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相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非离子PNIPAAm水凝胶,考察了交联剂和引发剂对其溶胀比、凝胶化时间以及LCST相转变点的影响,发现影响温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PNIPAAm的基团间的相互作用。选用罗丹明B为荧光探针对PNIPAAm水凝胶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疏水基在水凝胶溶胀/收缩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对PNIPAAm水凝胶的相转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效应对金属间化物Ti(Fe_(1-x)Mn_x)的结构随锰含量的改变而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x≥0.45时发生了结构相变.对三元系合金的同质异能移数值变化作了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C60晶体中的有序相变提出了一个热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热力学性质,在同一临界温度上,序参量、熵、内能及比热都发生明显的跃变,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7.
用从头计算的LMTO-ASA方法计算(GaAs)_1(AlAs)_1(111)超晶格和体材料GaAs、AlA_3的能带结构,给出布里洲区对称点Γ、Z、D主要能带本征值的对称性标记和对应关系,结果表明,(GaAs)_1(AlAs)_1(111)能带与体材料能带有一定的对应转化关系,能带隙是直接能隙,在布里洲区Γ点。  相似文献   

18.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掺质量分数为0.5%的TiO2的Ba4.2(Sm0.8Nd0.17Bi0.03)9.2Ti18O54(简称BSNBT)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EPMA分析了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高于1 340℃时陶瓷样品中出现第二相BaTi4O9.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介电常数rε和Qf值(品质因数和谐振频率的乘积)先增大后减小,谐振频率温度系数逐渐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 340℃时,rε和Qf值均达到最大,rε=80.5,Qf=9 009 GHz(在3.5 GHz下),此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fτ=6.5×10-6/℃.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间硝基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及其与Cu(OAc)2、Ni(OAc)2、Co(OAc)2、Mn(OAc)2 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