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中风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药物、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仅以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下称HAMD)评分和Barthe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rathel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AMD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rathel评分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护理干预前24 h及干预结束后1周,分别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ulg-Meyer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大(P<0.01);2组SAS与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P<0.01)。结论:科学规范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的肢体功能、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为(4.35±3.19)分,对照组患者为(7.42±3.6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对应时期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的发生或加重,促进康复.方法:采取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对脑卒中后瘫痪患者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8周后应用HRSD对两组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后瘫痪患抑郁患者采取对应时期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抑郁,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筛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予常规措施,予降糖调脂、调整血压、纠水电解质紊乱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必要者行吸氧、预防感染等措施,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对照组采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每日早晨口服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因时康复护理(入院当天、入院第2天开始、出院后)与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心理疏导治疗。2组均给予6周疗程观察。比较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量表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分析2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周和6周,治疗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少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量表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治疗组CS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因时康复护理与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偏瘫致抑郁症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年来随访的脑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NIHSS量表测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并且,干预组干预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脑中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李小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96-319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WHOQOL-100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且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金焕  崔伟 《吉林医学》2013,34(11):2143-214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而心理护理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心理护理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5年来随访的脑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NIHSS量表测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并且,干预组干预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脑中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变化,探讨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在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和之后对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平均评分(7.42±4.16)分,与对照组HAMD平均评分(14.45±4.2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脑卒中患者易发脑卒中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莉 《右江医学》2008,36(2):153-154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口服20 mg Qd,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患者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患者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次脑出血(ICH)后患者的心理以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初次ICH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9项因子中除敌对和偏执外其他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恐惧较干预前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除敌对和偏执外7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较干预前,且除恐惧外6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初次ICH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有针对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娃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65-6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对24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抑郁水平。结果护理治疗4周后,干预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明显效果,减轻抑郁程度,早期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达到降低其致残率的目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38例,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38例,只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艳云  石广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1942-1943,1961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多虑平联合心理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24例,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在治疗2周内见效(P<0.05),4~6周疗效更加显著,且优于其他两组。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见效快、疗效好,可以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D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ADS总分(9.1±2.3)分,HADS-A评分(5.2±1.3)分,HADS-D评分(3.9±1.0)分,VAS评分(1.5±0.4)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HADS总分(12.9±2.6)分,HADS-A评分(7.3±1.5)分,HADS-D评分(5.6±1.1)分,VAS评分(2.5±0.8)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干预后各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哨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SS-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其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erthel指数评分表(MBI)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三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FMA和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的FMA和MBI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尹晓宁  牟娟娟  徐晓飞 《吉林医学》2011,32(12):476-4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经过积极的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干预后水平,观察组中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入院前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