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摸清寿光市农村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掌握其变化趋势,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疾病监测系统1993-2007年损伤与中毒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7年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1584例,粗死亡率为6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1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死亡率,男性为90.32/10万,女性为36.39/10万(P〈0.01)。交通事故死亡率逐年上升,由1993年的19.95/10万上升到2007年的48.60/10万;自杀死亡率,由23.94/10万下降到9.61/10万。[结论]寿光市1993~2007年农村居民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交通事故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10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调查1036087人,恶性肿瘤死亡1808例,死亡率为174.50/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30.24,女性为117.70;15~34岁为8.29,35~54岁为73.63,55~74岁为481.74,75岁以上为1307.51。居民前4位死因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肝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3.
2009年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9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全市居民1 029 001人,恶性肿瘤死亡2 054例,死亡率为199.61/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男性为251.14,女性为147.12(P<0.01);0岁为0.00,1~4岁为12.03,5~9岁为8.15,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明显上升。恶性肿瘤前4位死因,全人群和男性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胃癌、肝癌、子宫相关肿瘤。[结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是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4.
2003年射阳县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及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射阳县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及死亡情况,给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射阳县2003年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及死亡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恶性肿瘤患者2836例,患病率为355.23/10万,标化率为218.70/10万,患病率居前5位的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贲门癌;恶性肿瘤死亡1685例,死亡率为211.06/10万,标化率为125.76/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是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结论]射阳县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国内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消化道肿瘤是影响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2006年寿光市居民肿瘤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居民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6年因肿瘤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6年调查1 017 023人,死亡1 452例,死亡率为142.77/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107.70,女性为96.93;0岁为29.02,1~4岁为2.64,5~9岁为3.51,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上升.前4位死因,全部居民和女性均是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是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8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8年调查1023192人,恶性肿瘤死亡1967例,死亡率为192.24/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39.59,女性为143.93;0岁为0.00,1~4岁为12.49,5~9岁为1.96,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明显上升。居民前4位死因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肝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对大连市金州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金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金州区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3996例,年均死亡率为208.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7.31/10万。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61.09、156.67;20岁、20岁~、40岁~、≥60岁分别为6.13、17.48、160.01、797.74。恶性肿瘤的前5位死因,全部人群与男性均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依次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肠癌。因恶性肿瘤导致减寿28294.50人年,减寿率为14.78‰。[结论]金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208.73/10万,引起死亡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  相似文献   

9.
1990~2006年上海市金山区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6年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合计死亡13 965例,年均死亡率为163.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1.6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除宫颈癌和乳腺癌外.其他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居民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首位恶性肿瘤死因0~14岁是白血病,15~39岁是肝癌,40~64岁和65岁以上均是肺癌.居民去肿瘤寿命为79.22岁,肿瘤所致寿命损失为2.94年.[结论]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随时间的推移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为前3位死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6—2015年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2015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5年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7.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5.17/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为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8%,P0.01),男性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25%和4.39%),食管癌、胃癌及肝癌呈下降趋势(APC=-2.96%、-5.07%和-6.48%);女性宫颈癌呈上升趋势(APC=8.00%),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呈下降趋势(APC=-8.06%、-7.13%和-7.32%)。结论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及食管癌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8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报告死亡6 725人,死亡率为657.26/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32.13,女性为580.87(P0.01)。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54.60/10万)、恶性肿瘤(192.93/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9.07/10万)、损伤和外部中毒原因(60.11/10万)。[结论]寿光市2008年居民死亡率较高,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清寿光市农村居民全死因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掌握死因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明方向。[方法]对寿光市1993~2007年农村居民死亡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7年,累计监测2491042人次,死亡17071例,死亡率(/10万)为685.29(男性765.57,女性为603.14,各年为644.85~819.35);标化死亡率(/10万)为491.94(男性为527.15,女性为451.88,各年为410.76~729.17)。1993~2007年。粗死亡率上升的死因是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下降的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先天畸形、围产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全部居民由1993年的70.12岁上升到2007年的77.96岁。其中男性由68.43岁上升到76.17岁,女性由71.89岁上升到80.21岁。去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损伤与中毒死亡后,1993年的期望寿命分别为73.81岁、72.90岁、72.78岁、71.76岁,2007年分别为86.68岁、80.25岁、80.91岁、79.63岁。[结论]15年间寿光市农村居民的粗死亡率基本持平,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前4位主要死因1993年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损伤与中毒,2007年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与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寿光市全部居民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全市居民1 029 000人,心脑血管疾死亡2 749例,死亡率为267.15/10万。心脑血管疾死亡率(/10万),男性为262.12,女性为272.28(P>0.05);<15岁为0.00,15~19岁为0.00,20~29岁为3.88,30~39岁为7.91,40~49岁为30.16,50~59岁为118.48,60~69岁为388.59,70~79岁为1 545.83,≥80岁为6 629.61。男性、女性和全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4位死亡原因均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结论]寿光市心脑血管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及潜在减寿年数。[方法]对1993—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全死因统计数据采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由1993—1995年的174.88/10万上升至2005—2007年的219.34/10万。而世界人口标化后的恶性肿瘤死亡率由1993—1995年的130.40/10万下降至2005—2007年的107.45/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是女性的1.56倍。2005—2007年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部位分别为肺、肝、胃、结直肠、食管,女性分别为肺、胃、结直肠、乳腺、肝。[结论]1993—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寿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寿光市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调查居民1 029 000人,死亡6 843人,死亡率为670.00/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39.75,女性为588.89;0岁为670.00,1~4岁为38.52,5~9岁为16.31,10~14岁为20.75,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上升。前4位死因,全部居民、男性与女性均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结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是寿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居民201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调查全市居民1 036 087人,死亡3 023例,死亡率为291.77/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78.62,女性为305.17(P<0.05);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2,30岁以后为454.24(P<0.01);死亡率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全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寿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摸清寿光市农村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掌握其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明方向。方法:利用寿光市1993-2007年农村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率由211.44/10万下降到115.59/10万,平均每年下降6.39/10万,下降幅度大于总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总死因的比例也逐年下降,由28.7%降至16.2%,死因顺位由第1位降至第4位。结论:15年间呼吸系统死亡率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