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尼群地平片,治疗组服用培哚普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均P < 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IL-6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培哚普利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培哚普利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益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两百色市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HD组16例、HFD组16例和HD+HP组16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t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CRP、IL-6、TNF-α血清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3组MHD患者共48例治疗前的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其中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TNF-α值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3个月治疗并不能完全纠正微炎症状态,需进一步观察更长时间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社区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项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开始,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两项指标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较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IL-6、TNF-α、IL-12p70和INF-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BA法检测63例肝衰竭患者(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它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均P<0.05),且人工肝有效组下降的更明显,IL-12p70和IFN-γ有一定水平的上升,人工肝组IL-12p70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有效组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2p70和IFN-γ治疗后水平下降,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IL-6、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而IL-12p70和IFN-γ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助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NF-α、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规范化、个体化降压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黄连素片治疗;高剂量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黄连素片治疗。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TNF-α、IL-6、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低、高剂量组患者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高剂量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NF-α、IL-6水平,达到抑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ALI患者76例(AL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NT-proBNP、IL-6、TNF-α的表达差异,同时评估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LI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损伤患者NT-proBN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肺损伤患者,而中度肺损伤患者各指标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肺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死亡组ALI患者血清NT-proBN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IL-6、TNF-α的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反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且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年内收治的共160例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治疗外,给予规律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清蛋白(AL)、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SF)、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L、PA、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及Sc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地保护残存肾脏功能、显著抑制体内微炎症状态,极大阻止或延缓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7月,按肺部感染评分(CIPS)选取于本院诊治的重症MPP患儿30例(重症MPP组)和轻症MPP患儿32例(轻症MPP组),以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治疗后,对患儿再次进行IL-6、IL-10、TNF-α水平检测,分析各指标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MPP组(P0.05);轻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研究组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血清中各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重症MPP组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MPP患儿血清IgM水平显著升高,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TNF-α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MPP患者诊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提高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及其受贝那普利的影响。方法 102例高血压病患者依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37)和高血压肾损害组(n=65),再将高血压肾损害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31)和对照组(n=34)。贝那普利组在其他降压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使用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以外的降压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TNF-α、IL-6及UAER。同期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血压组。结果高血压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且高血压肾损害组TNF-α、IL-6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TNF-α、IL-6水平与UAER成正相关((r=0.79,P〈0.01;r=0.75,P〈0.01)。对照组治疗后TNF-α显著减低(P〈0.05),UAER、IL-6较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贝那普利组治疗后UAER、TNF-α、IL-6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的UAER、TNF-α、IL-6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两组的降压幅度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6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贝那普利显著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TNF-α、IL-6及UAER,其作用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某院接诊的80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在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及治愈时间上更快一些,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L-6、IL-10及TNF-α水平降低,但观察组患儿IL-6、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Ig A、Ig G及Ig 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G及Ig M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于治愈EV71型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对照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每组25例,治疗时间为12周。检测透析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对牙周-牙髓病变患者牙周相关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牙髓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性清胃散火汤治疗,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联合清胃散火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牙周有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PD、CAL、PA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PD、CAL、PA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IL-1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联合清胃散火汤治疗牙周牙髓病变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相关牙周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辅助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丙戊酸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个月,观察组患者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丙戊酸镁辅助治疗,治疗疗效更为突出,安全性较高,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予以奥沙拉嗪治疗,n=30)和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n=30)。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IL-8和TNF-α变化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6.7%(23/30),对照组为67.7%(20/3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较对照组的33.3%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和IL-8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沙拉嗪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TNF-α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米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对首发抑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0例首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普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IL-6及TNF-α水平,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L-6、TNF-α及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期间产生困倦感、口干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5例,对照组分别为18、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χ~2=3.870,P=0.049)。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04)。SDS评分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9 5、0.876 6、0.791 8,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氟西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IL-2、IL-6及TNF-α水平,在治疗首发抑郁症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酶Q10应用于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辅酶Q10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周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炎性因子(TNF-α、IL-6、IL-8及IL-1β)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得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及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辅酶Q10应用于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等,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21/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2、IL-6以及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比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替罗非班进行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心肌再灌注,降低炎症因子的分泌,且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