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动电脑验光仪在远视眼患儿验光中的使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动电脑验光仪在远视眼患儿验光中的使用价值。方法使用TOPCONRM—A2000型和CANONRL—10型两台电脑验光仪对79名经睫状肌麻痹后的远视眼患儿进行了电脑验光仪检测和视网膜检影,并对这两种屈光检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比较。结果TOPCON测试组与CANON测试组的球镜值比较:(见表1,以下均简称T组、C组)两组所测球镜值呈高度正相关(P<0.001)。T组与C组的柱镜值比较:两组相关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组与C组柱镜轴比较,两组的相关系数显示与检影结果相关性均较差,两组相关系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误差分析:两种方法所测的柱镜轴差别较大,其误差率与柱镜大小有关,柱镜值越大,其轴向符合率越高。结论自动电脑验光仪的检测结果与视网膜检影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试镜的起点,但对柱镜轴向特别是中度散光以下的轴向,则应认真核实。传统的视网膜检影法仍是必不可缺的检查手段。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检查在柱镜轴向的差异对不同屈光的患者检测时均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电脑验光仪验光结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自动电脑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NIDEK AR-820型电脑验光仪对106例210眼分成两个对照组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网膜检影、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的对照分析。结果 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的符合率分别为r=0.9897(球镜值)和r=0.8653(柱镜值),呈正相关。柱镜轴差异与柱镜值大小成反比,柱镜值≥0.75D以上差异均值x^-=6.00。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  相似文献   

3.
电脑验光在儿童远视性屈光不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动电脑验光仪在远视性屈光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2例远视性屈光(+8.50D以下)儿童,分两组进行阿托品散瞳后电脑验光和视网膜检影比较及散瞳前后电脑验光对比检查、分析.结果散瞳后电脑验光和视网膜检影球镜值和柱镜值均差异无显著性(t=1.1069和t=1.811,P>0.05);柱镜轴与柱镜值大小无明显相关.散瞳前后电脑验光的球镜值差异显著性(t=19.864,P<0.05),柱镜值差异无显著性(t=1.942,P>0.05);柱镜轴差异与柱镜值大小成反比.结论儿童验光准确性的基础在于静态屈光,对于+8.50 D以下的远视眼,电脑验光结合视网膜检影和主观试镜、复验能得到准确的屈光值.  相似文献   

4.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艳  沈星华  管怀进  沈磊 《眼科》2010,19(6):406-409
目的 探讨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及用其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2008年6月至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方法 对所有病例分别行SHIN-NIPPON SRH-2000便携式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主要指标屈光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以视网膜检影为金标准,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轻度偏正,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33±0.56)D,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 电脑验光的柱镜度数轻度偏负,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23±0.45)D,呈中度正相关(r=0.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P〈0.01).电脑验光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球镜度数t=1.31,P=0.26 柱镜度数t=-0.28,P=0.78).电脑验光对散光的检出率高,但主要是≤0.75D的低度散光,且与视网膜检影的轴向差值多数≤150.以视网膜检影的等效球镜为参考指标,电脑验光的ROC曲线下面积〉0.95(睫状肌麻痹后为0.984,睫状肌麻痹前为0.979).结论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准确性与视网膜检影一致,可用在群体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5.
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验光与戴片验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戴片验光在高度屈光不正或中、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患者软性角膜接触镜(SCL) 验配中的意义。方法 比较高度近视或远视( > 600DS,散光≤075 DC) 或中、高度散光( ≥100 DC) 的屈光不正患者根据验光与戴片验光所得SCL 处方的差异。结果 根据验光结果换算所得SCL 处方与戴片验光相比光度( 包括散光片的等量球镜光度) 差别≤050 D 的占8174 % ,散光片旋转≤10°的占8590 % .结论 对于有高度屈光不正或中、高度散光患者验配SCL,根据验光结果换算SCL处方,成功率约为80 % ,戴片验光可大大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了解婴幼儿视觉系统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体检的1~3岁婴幼儿239名,按年龄分成4组: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利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39名被检测幼儿中,有18名幼儿未检测出其屈光状态,其总检测率为92.5%,其中近视状态2例。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屈光球镜值分别为(+1.93±0.63)D、(+1.79±0.55)D、(+1.50±0.65)D、(+1.54±0.71)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062,P=0.000),屈光柱镜值分别为(0.82±0.40)D、(0.78±0.46)D、(0.69±0.49)D、(0.72±0.4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5,P=0.339)。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球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11,P=0.000),即1~3岁婴幼儿屈光球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柱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05,P=0.035),即1~3岁婴幼儿屈光柱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其相关性较低。结论 建议婴幼儿应从出生后6个月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检查,密切观察屈光及视力的发育状态,保证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小儿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1%阿托品行睫状肌麻痹后,对287名(524眼)2~7岁屈光不正儿童进行了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用两种屈光测定方法,其球镜值、柱镜值的相关系数均很高(0.9646和0.9078),结果比较接近;其柱镜轴的差别与柱镜值的大小有关,柱镜值愈大,两种方法的轴向符合率愈高。认为小儿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果可作为试镜起点,特别适用于儿童弱视普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持电脑验光仪在自然状态下和散瞳情况下屈光测量结果与散瞳视网膜检影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其在儿童屈光筛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4例2~17岁儿童共248只眼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下和散瞳后NIDEK AR-20手持电脑验光仪验光,同时行散瞳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1)散瞳后NIDEK验光结果与视网膜检影结果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球镜值之间、柱镜值之间均高度相关(r=0.989,0.93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球镜差值绝对值≤0.50 D的占80.2%,≤1.00 D的累计94.8%,柱镜差值绝对值≤0.50 D的占76.2%,≤1.00 D的累计95.6%;(2)自然状态下NIDEK电脑验光结果与散瞳视网膜检影结果的球镜值之间、柱镜值之间均高度相关(r=0.904,0.92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镜差值绝对值≤0.50 D的占30.7%,≤1.00 D的累计53.2%,柱镜差值绝对值≤0.50 D的占77.0%,≤1.00 D的累计95.6%.其中,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者两值差异较中-高度近视者大.进一步按年龄分组分析,学龄前儿童自然状态下电脑验光球镜值与散瞳视网膜检影结果差异最大,两组学龄儿童的球镜值与散瞳视网膜检影结果差异相对较小.结论 散瞳情况下,NIDEK手持电脑验光结果与散瞳视网膜检影结果一致性好;自然状态屈光筛查,学龄儿童球镜度≥±1.50 D、柱镜度≥±1.00 D,建议进一步散瞳验光确定屈光不正程度,对于学龄前儿童,则建议散瞳后再进行屈光筛查.NIDEK手持电脑验光仪具有操作容易、携带方便等优点,与人工检影结果有较高一致性,在儿童屈光筛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静  李旻昊  彭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83-1485
目的:比较手持电脑验光仪与带状光检影仪在招飞屈光检查中屈光值测量的差异,探讨手持电脑验光仪在招飞体检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对进入屈光检查的招飞学生317名634眼散瞳后,分别用手持电脑验光仪和带状光检影仪进行验光检查。对主要指标(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屈光值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并对淘汰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手持电脑验光仪球镜和柱镜屈光度值较视网膜检影结果偏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统计学相关性(r=0.733,0.694),两者轴位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持验光仪淘汰率较检影高,存在有误淘现象。
  结论:手持电脑验光仪与检影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招飞屈光检查中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学龄前儿童中筛查屈光不正可行性的探讨,为其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寻求一种能简单、方便、可靠、客观反映婴幼儿屈光发育情况的筛查方法。方法对就诊的4~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48人次,296眼在自然状态下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与连用1%阿托品2次/日,5天后检影验光的结果比较。结果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中柱镜及其轴向与散瞳验光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柱镜t=0.902,P=0.368;柱镜轴向t=0.935,P=0.350),球镜及等效球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镜t=2.231,P=0.026;等效球镜t=10.731,P=0.000),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球镜及等效球镜比散瞳验光结果轻度偏正,球镜平均0.1759±1.3444D,等效球镜平均0.8679 1.3796D。本文4~6岁的学龄前儿童296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多数,比例为64.2%。结论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是一种用于学龄前儿童比较可靠的屈光不正的筛查工具。提示它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R-2000型自动验光仪应用于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准确性及特点。方法对260例(520眼)屈光不正患者,用PR-2000型自动验光仪,分别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和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并分别与视网膜检影法的验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球镜度数: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和使用阿托品后,PR-2000型自动验光仪验出的结果与阿托品散瞳检影法验出的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0.922,r=0.946)。柱镜度数: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和使用阿托品后,PR-2000型自动验光仪验出的结果与阿托品散瞳检影法验出的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888,r=0.890)。对于≤0.75D的低度散光,自动验光仪比检影验光法的检出率高。结论PR-2000自动验光仪用于婴幼儿屈光筛查较为可靠实用,也可用于大面积屈光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视网膜周边部屈光不正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检查者分别使用带状检影镜、Shin-Nippon K5001电脑验光仪和Aberrometor( COAS)像差仪测量28位受试者的中央及周边屈光度。结果:等效球镜度“M”的测量值在COAS像差仪和电脑验光仪上的可重复性良好(平均差异均≤±0.10D),但检影验光的可重复性较差;电脑验光仪和COAS像差仪的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COAS像差仪和Shin-Nippon K5001电脑验光仪均可作为视网膜中央区和周边部屈光不正测量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儿童散瞳前后验光效果,了解电脑验光仪是否能在儿童中应用.方法:对我院进行验光的500例1000眼屈光不正儿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儿首先进行电脑验光,然后使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3d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验光效果.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70±2.75DS、柱镜度数为1.54± 1.10DC,均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远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35±2.18DS、柱镜度数为-1.50±1.15DC,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散瞳前散光度为1.54±1.10D、散光轴为14.38±11.11度;散瞳后电脑验光散光度为1.45±1.21D、散光轴为12.78±10.31度,显著高于检影验光(P<0.05);两种验光方法所测球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75%(350/500),≤1.00D的占77.4%(387/500),409例柱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81.8%.结论:儿童验光配镜关乎儿童视觉发育,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均有利弊,且电脑验光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将其作为快速验光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近视双眼间的高阶像差差异以及双眼间波前像差模式的特征。方法 85例非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被分成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近视组。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按照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再分为弱视眼和对侧眼亚组,屈光参差性近视组按照屈光度的高低再分为高度数眼和低度数眼亚组。所有患者均接受WaveScan波前像差检测。配对t检验用于分析各组内双眼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各亚组内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配对t检验与形态分析结果显示:(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者的弱视眼与对侧眼在等效离焦度、最佳矫正视力、总像差、总高阶像差以及三阶像差均方根值等指标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形态上双眼间高阶像差呈非对称模式;(2)屈光参差性近视组患者中,仅发现等效离焦度、总像差均方根值两项指标在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形态上双眼间高阶像差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对称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r=0.819,P=0.000)、三阶像差均方根值(r=-0.315,P=0.048)存在相关性,对侧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r=0.876,P=0.000)亦存在相关性;弱视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的回归方程为y=2.275+1.066x(R2=0.668,F=76.447,P=0.000),对侧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的回归方程为y=1.462+1.214x(R2=0.721,F=98.170,P=0.000)。(2)屈光参差性近视组高度数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r=0.852,P=0.000)、四阶像差均方根值(r=-0.313,P=0.037)存在相关性,低度数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r=0.903,P=0.000)亦存在相关性;高度数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的回归方程为y=1.671+1.206x(R2=0.794,F=166.005,P=0.000),与四阶像差均方根值的回归方程为y=0.314-0.024x(R2=0.117,F=5.709,P=0.021),低度数眼等效离焦度与其总像差均方根值的回归方程为y=1.013+1.209x(R2=0.851,F=244.957,P=0.000)。结论 双眼间高阶像差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呈非对称模式,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中则呈相似和对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强度矢量法研究小儿静态屈光不正,比较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屈光检查结果。方法分别用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对76人152眼行静态屈光检查。将屈光不正结果表达成三维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点。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每一点坐标(X,Y,Z)对应于屈光处方的三个分解成分:等效球镜成分、Jackson交叉柱镜JO成分在90°和180°轴位上、和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在45°和135°轴位上。结果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等效球镜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84,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JO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48,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J45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673,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在配对t检验中,等效球镜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0.1050±0.5269,P=0.015),Jackson交叉柱镜JO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8.91E-03±0.2272,P=0.63),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1.63E-02±0.2586,P=0.439)。结论临床上可用自动验光仪的结果代替视网膜检影法,散光部分基本不变,而在球镜上常需要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elchallyn Suresight一代(SS1)和二代(SS2)对屈光不正进行测量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评价SS1和SS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2~16岁(平均年龄10.26岁)屈光不正患者,排除其他眼疾。先在自然瞳孔状态下用SS1和SS2视力筛查仪,Topcon电脑验光仪进行检查,后用0.5%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0—45 min,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记录屈光状态。可重复性研究采用个体分别测量,三次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及重复系数作为重复测量精确性的分析指标。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数据,和视网膜检影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作为一致性的指标。结果(1)在球镜(-5D至+5D)和柱镜度数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镜(-10D至+5D)和柱镜轴向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可重复性:SS1、SS2及Topcon电脑验光仪三者在球镜方面ICC均〉0.75,有很好的可重复性;柱镜度方面SS1的ICC为0.66,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ICC分别为0.88和0.99,SS2可重复性较SS1好;柱镜轴向方面SS1和SS2ICC分别为0.73和0.74,在除去柱镜度数小于0.5D的数据后SS1和SS2的测量可重复性有提高,分别为0.85和0.73。(3)95%一致性界限:SS1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3.09,1.94)D,柱镜方面为(-1.76,1.75)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1.66,53.02)°,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33.55,32.31)°;SS2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3.15,1.83)D,球镜(-10D至+5D)方面为(-2.96,2.23)D,柱镜方面为(-1.26,1.27)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4.69,68.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38.86,45.50)°;Topcon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2.57,0.94)D,球镜(-10D至+5D)方面为(-3.10,1.25)D,柱镜方面为(-0.61,0.54)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31.92,36.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22.97,19.75)°。SS1和SS2的95%一致性界限均较Topcon电脑验光仪宽。结论自然瞳孔状态下SS1和SS2的屈光检查结果对于初步了解儿童屈光状态,发现可能导致弱视的严重屈光不正并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处理有很大的意义。虽然在柱镜测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不影响它在群体性筛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环戊通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226例(452只眼)屈光不正儿童使用环戊通眼液扩瞳后检影验光,48h后用1%阿托品眼膏对相同的患者再行扩瞳检影验光,比较两次验光结果.结果 远视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72.2%,球镜差值>0.5D的眼数为27.8%;阿托品眼膏扩瞳后验光的远视球镜值均高于环戊通眼液扩瞳后验光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种药验光的远视球镜差异值下降,2~5岁组与5~7岁组和7~12岁组比较,球镜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8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9%,8~12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占2.7%.混合性散光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32%.使用两种药扩瞳后验光,近视和混合性散光组的前、后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远视组的前、后柱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0.5D的仅为1.8%.结论 1%环戊通眼液扩瞳验光结果与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比较,主要表现为球镜值的误差,柱镜值误差极小.8岁以上近视儿童首诊验光可使用环戊通作为睫状肌麻痹剂.12岁以下的远视和混合性散光儿童验光应尽量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环戊通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226例(452只眼)屈光不正儿童使用环戊通眼液扩瞳后检影验光,48h后用1%阿托品眼膏对相同的患者再行扩瞳检影验光,比较两次验光结果.结果 远视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72.2%,球镜差值>0.5D的眼数为27.8%;阿托品眼膏扩瞳后验光的远视球镜值均高于环戊通眼液扩瞳后验光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种药验光的远视球镜差异值下降,2~5岁组与5~7岁组和7~12岁组比较,球镜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8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9%,8~12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占2.7%.混合性散光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32%.使用两种药扩瞳后验光,近视和混合性散光组的前、后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远视组的前、后柱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0.5D的仅为1.8%.结论 1%环戊通眼液扩瞳验光结果与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比较,主要表现为球镜值的误差,柱镜值误差极小.8岁以上近视儿童首诊验光可使用环戊通作为睫状肌麻痹剂.12岁以下的远视和混合性散光儿童验光应尽量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  相似文献   

19.
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常规扩瞳后均用电脑验光和视网膜检影两种方法检查屈光状态,本文分析了两种验光方法的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是1997年7月到10月小儿眼科门诊因视力低常就诊的儿童272例(544眼)。年龄3~14岁。检查前排除其它眼病。给予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每天3次,3天后用带状光检影镜和RM—A7300型电脑验光仪验光。带状光检影采用柱镜检影法测散光。电脑验光前令患儿头部保持正直,让家长用手扶稳。验光时均调到自动档,每眼测3次,取均值。结  果1两种方法所得球镜值(S)、柱镜值(C)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s=096、rc=090)。2544…  相似文献   

20.
苏哲  肖林  刘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87-1289
目的::探讨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学龄儿童217名。一年级组(6~9岁)94人、四年级组(10~12岁)123人。采用电脑验光仪RM-8000筛查儿童屈光度,评估小瞳孔验光在筛查中的准确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后一年级组球镜及柱镜差异,四年级组球镜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类型:散瞳前后近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263±0.618,0.216±0.653D,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947±0.946,1.039±0.984D,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柱镜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瞳孔电脑验光选择≤-1.00D,≥-0.50D分别作为儿童近视,远视诊断界值准确度较好, Youden 指数分别为0.672,0.580。结论:小瞳孔下验光可作为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但若为验光配镜,学龄儿童必须散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