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凝血酶原时间演算法(PT-Der法)检测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用以上2种方法分别检测本院80例冠心病患者的Fib含量,并做批内、批间精密度分析,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种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Fib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er法精密度较差。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PT-Der法的结果高于von Clauss法,von Clauss法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Fib含量精密度更高、更可靠。建议冠心病患者的Fib检测采用von Clauss法,以避免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两种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方法PT衍生 (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及评价.方法 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上分别用PT-der法和Von Clauss法同时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含量.结果 PT-der法和 Von Clauss法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FIB<2 g/L,FIB≥2~≤4 g/L,FIB>4 g/L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测定血浆FIB,PT-der法和Von Clauss法有方法学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把Von Clauss法作为FIB常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Von Clauss法和PT-der法的应用进行比较评价。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患者167例标本同时用Von Clauss法和PT-der法测定,将结果按PT-der法测定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分为3个水平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PT-der法与Von Clauss法测定FIB含量进行比较,当FIB浓度在2.0~4.0g/L时,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FIB〉4.0g/L或〈2.0g/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on Clauss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但试剂昂贵,而PT-der法不需另行独立测定,可节约试剂成本。实验室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这样既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又保证检测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lauss法和PT-FIB演算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结果。方法采用美国Backmml—Coul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对68份标本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正常血浆(n=20)时,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r=0.9667);而测定高值血浆(n=17)时,Clauss法比PT演算法测定结果为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相关系数较差(r=0.6078)。结论PT—FIB演算法不能完全代替Clauss法,建议特殊患者必须进行Clauss法检测,以避免造成临床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方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659例患者空腹静脉血,在Sysmex-510全自动血凝仪上用Von Clauss法和PT-der法分别测定Fg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及A、B、C 3组各组内两种方法测定的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总=-9.519,tA=-6.820,tB=-14.512,tC=-5.496,P〈0.01)。结论 Von Clauss法优于PT-der法,各临床实验室应淘汰PT-der法,把clauss法作为测定Fg含量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Sysmex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仪Clauss法和PT-der法两种方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精密度及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质控血浆和我院2014年5月份255例临床样本的Fg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批内精密度和天间精密度,临床样本依据Clauss法结果按低值(Fg<2.0g/L)、中值(Fg2.0-4.0g/L)、高值(FIB>4.0g/L)分三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Clauss法精密度比PT-der法高,但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均在仪器的允许范围内,Clauss法和PT-der法两种方法测定三组Fg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种方法高值、中值、低值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3、0.8717、0.6648。结论临床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不适合用PT-der法代替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用于临床筛查、治疗和监测,在无条件使用Clauss法而使用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实验室必须确立自己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并将检测结果与Clauss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解其检测性能,最大可能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ACL TOP血凝仪上PT衍算法(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PT-der法和Clauss法检测质控血浆的Fib,评价其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90份临床标本并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T-der法和Clauss法的精密度(CV<10%)和准确度都很好,PT-der法所测结果明显高于Clauss法(P<0.01),但两者密切相关(r=0.92~0.98),经回归转换后两者结果分布接近.结论 ACL TOP血凝仪上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能满足临床需求,既经济又不易漏检异常结果.  相似文献   

8.
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自动血凝仪的推广应用,PT-演算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被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该法的特点是不加任何试剂,仪器通过测定PT,根据浊度变化换算出FIB的含量,省钱省时.国内不少学用此法与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国外最常用的克劳斯法(Clauss法)进行比较,多数认为PT-der法与Clauss法在FIB正常范围内结果较为接近,而不在正常范围内结果相差较大.为此,本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200血凝仪进行了PT-der法与Clauss法的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PT-der法检测结果存在显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Von Clauss 法与PT 衍生法(PT-der 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精密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Von Clauss 法与PT 衍生法分别对新鲜混合血浆40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测定FIB 的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本按PT-der 法检测结果分阶段做分析,FIB 在1.50 g/L~3.50 g/L 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1.50 g/L或FIB>3.50 g/L 时, PT-der 法结果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当PT-der 法测出的FIB 值在1.50 g/L~3.50 g/L 时,直接报告结果,当PT-der 法测出的FIB<1.50 g/L或FIB 值>3.50 g/L 时,以Von Clauss 法复查的结果发出报告,两者结合应用可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实际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艳  杨怡  金心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7):485-488
目的?建立沃芬TOP 系列仪器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PT-der法)与冯·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区间和PT-der法的适用范围,提升PT-der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 份低、正常和高Fib 浓度的新鲜血浆按比例制备混合血浆,用Von Clauss法对其Fib浓度进行赋值,再用此血浆校准PT-der 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和EP6-A文件,评价精密度、线性范围,使用WS/T 402—2012 推荐方法重新制定其参考区间;分别使用上述2种方法检测5 142例标本Fib,建立PT-der法与Von Clauss法99%的检测结果符合WS/T 406—2012中Fib准确度要求范围内的数值区间和适用范围。结果?重新校准后PT-der法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经验证符合说明书要求,测定Fib浓度在1.51~7.00 g/L时与Von Clauss法的准确度符合率为99.72 %,其适用范围不包括:使用大剂量抗凝药物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30 mg/L;凝血酶时间(TT)≥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0 s。结论?通过量值传递的方式校准PT-der法后,建立了PT-der法和Von Clauss法检测Fib结果的一致性区间,并确定PT-der法适用范围和参考区间。在保证PT-der法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浆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hs-CRP和Clauss磁珠法测定FIB水平作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对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FIB呈正相关性。结论 hs-CRP和FIB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定量测定儿童纤维蛋白原(FIB)的冯&#183;克劳斯(Von Clauss)法和PT衍生(PT—der)法进行比较。方法以低值和正常值质控血浆做批内精密度试验,对临床样本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测定FIB,只有FIB在2.00~4.00g/L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儿童FIB时,当PT-der法测定出的FIB不在正常范围时,建议改用Von Clauss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陈彩云  高斌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5):308-308,260
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推算FIB含量的PT衍生法(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Clauss法)。PT-derik快速经济,但易受标本的浊度影响;而Clauss法属功能法,是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方法,结果较可靠,但由于Fib的异质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存在肝素等抗凝物时会影响其测定,使其结果偏低[1]。妊娠妇女常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其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FDP升高。鉴此,本文对妊娠妇女包括妊高征患者的标本同时用上述两法测定其FIB,以探讨其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建立本实验室孕晚期常规凝血试验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采用日本 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该院健康孕晚期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孕晚期妇女 PT、APTT、TT 凝固时间均缩短,FIB、D-二聚体水平增高。建立本实验室健康孕晚期血凝检测参考区间(x ±1.96s),分别为 PT:(10.7±1.21)s,APTT:(26.4±5.5)s, TT:(18.1±2.92)s,FIB:(3.92±1.15)g/L,D-二聚体:(1.77±1.70)g/L。结论孕晚期妇女血凝指标发生改变,应密切关注该类人群凝血功能变化;凝血指标的动态监测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治疗有指导意义,建立的参考区间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胃癌112例(胃癌组)、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疾病38例(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FIB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癌组FIB水平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与Ⅰ、Ⅱ期胃癌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P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无关.血浆FIB水平与CEA、CA72-4、TPS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2、P=0.027、P=0.035).结论 FIB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纤维蛋白原(FIB)是由肝脏合成,目前,FIB的测定方法很多,按其原理可分为热/盐沉淀法、免疫法和可凝固法3类。热/盐沉淀法和免疫法由于方法特异性不强,应用不广泛。可凝固法属于功能性测定,该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得到广泛应用,其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衍生法(PT-der)和Clauss法。笔者对PT—der法和Clauss法检测肝炎患者FIB的准确性进行比较,以评价和筛选最适于肝炎患者血浆FIB检测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它的定量测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项实验。由于Fib的水平变化与许多疾病有关,因而在临床上倍受重视,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方法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测定方法较多,目前,最常用的是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和PT衍生法(PT-Der法),下面就其在不同的测定条件下,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作比较,旨在选择最佳的Fib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本实验室凝血4项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筛选1268住院患者及门诊体检者,均无肝病、血液病史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空腹采集其静脉抗凝血。采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建立本实验室 PT、APTT、TT、FIB的正常参考区间。结果该仪器精密度、正确度均良好,各参考区间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各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不可盲目引用厂家试剂说明书上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9.
APTT、PT、FIB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实验室检测项目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纤维蛋白原(FIB)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其适用于临床。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推荐方法,各验证项目选择健康参考个体20名,采集符合要求对象标本,按实验室操作手册(SOP)要求进行规范检测,采用性能评价符合要求的ACL FUTURA PLUS血凝仪检测标本。结果参与验证的3个项目中,20名健康参考个体100%结果落在现用的生物区间内。讨论本次验证的项目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实验的验证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容易发现生物参考区间的偏离,值得建立完善的验证制度、程序,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肝病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IB<0.05).肝硬化Child-Push C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与Child-Push A级有显著性差异(PpT<0.01、PAPTT<0.05、PTT<0.05、PFm<0.01).肝硬化Child-Push B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m<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1、PMPV<0.05、PPCT<0.01、PPDw<0.01),慢性肝炎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58、PpCT<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评估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