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光纤通道拓扑结构冗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采用光纤通道(FC)互连的航空电子系统,在FC3种基本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FC组合拓扑结构和由多个FC交换机组成的FC交换式网络的通信模型。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的分布式网络模型,给出了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根据航空电子系统容错功能和提高可靠性的需要,提出了FC的3种基本冗余结构:双环结构、双交换机结构和交换机仲裁环冗余结构,专门针对FC交换式网络提出了两种冗余结构:基本路径冗余和全网络冗余,专门针对FC组合拓扑结构提出了桥端口冗余结构;通过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分析,对各种容错拓扑结构进行了比较。对FC各种冗余拓扑结构的研究对于航空电子系统设计阶段的容错设计和冗余结构设计都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光纤通道网络故障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光纤通道技术的主要性能,并评估了光纤通道适合用于未来航空电子系统互连;分析了光纤通道网络故障因素,给出了一套光纤通道网络故障检测和恢复的解决方案;光纤通道网络故障处理方法的研究对于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光纤通道互连的容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航空数据总线技术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总线作为航空电子系统的"骨架"和"神经",与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对航空电子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概述航空机载数据总线及其发展现状,介绍目前几种典型的机载数据总线技术,分析传输协议、拓扑结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并进行比较,论述了可变规模互连接口(SCI)和光纤通道技术在未来航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互连的航空电子系统可靠性问题,从FDDI互连系统的基本拓扑结构出发,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FDDI互连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可靠度矩阵,给出了FDDI互连系统平均可靠度计算公式。针对系统故障时可靠性问题,依据系统可靠度矩阵和系统平均可靠度计算公式,推导出FDDI互连系统不同单一故障状态时的系统平均可靠度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应用分析,对不同状态时系统平均可靠度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介绍了应用于“统一航空电子网络”的光纤通道技术,首先简要叙述了光纤通道的协议、拓扑结构、数据格式。之后,详细介绍了MIL—STD—1553到FC—AE-1553的映射,以及FC—AE-1553上层映射协议时钟。最后得出结论:FC—AE是UAN高速总线的最佳选择,对管线通道技术的研究,为统一航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祝晓鲁  张凤鸣  王勇  白云 《电光与控制》2011,18(5):54-58,75
对采用单交换机光纤通道(FC)网络的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网络的排队模型.根据M/G/1模型对FC网络的队列长度、服务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估计.在OPNET平台下对4种周边节点数不同的FC网络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了FC网络端到端延迟和网络节点数关系,并对评估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了网络中的延迟"抖动"...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DIMA)已成为未来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为解决DIMA系统网络通信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构建了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以通信、导航与识别综合系统为切入点讨论了其与联合式系统和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此,总结了DIMA系统的网络通信需求,并通过对比分析光纤通道、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和时间触发以太网,确定了采用时间触发网络实现DIMA系统网络互连在实时可靠通信和系统增量升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两种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标准的比较及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  王勇 《光通信技术》2006,30(2):47-49
根据美军最新一代战斗机研制计划提出的"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从拓扑结构、可扩展性和机载应用等方面对FC和SCI两种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标准进行了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探索了综合使用两者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视频服务器的存储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视频服务器的应用特点、存储管理和带宽的光纤通道(FC)技术以及视频服务器与存储器之间的拓扑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詹鹏  周新 《电讯技术》2021,61(4):440-445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对总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确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普通光纤通道总线存在确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间触发光纤通道总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采用主从方式实现网络时间同步,以及多缓存时间触发传输结构。详细阐述了节点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逻辑设计实现方案,并在样机平台上进行了实物测试与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光纤通道的时间触发传输方案仅需对节点协议进行适应性修改,可应用于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航电网络中多种上层协议的应用需求,给出了一种支持包含IPFC(IP over Fibre Chan nel)、FC AV(Fibre Channe l Audio Video)、ASM(Anonymous SubscriberMessaging)的多种FC-4层协议的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接口卡的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FC固件及PPC(Power PC)软件的实现方案。通过对接口卡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证明接口卡的通信符合协议要求,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FC在航电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纤通道交换机MAC帧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Gb/s速率8×8光纤通道交换机的体系结构,并详细论述了光纤通道交换机帧处理流程和基于FPGA的帧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经过时序仿真,验证了帧处理设计的正确性。该设计与实现对完成光纤通道交换机的研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昊天  丁凡  熊华钢 《电子学报》2011,39(10):2251-2257
 为了满足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交换式网络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光纤通道协议提出了虚拟通道(Virtual Channel,VC)架构,通过逻辑上的通信通道对整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本文将VC机制由"点到点"扩展为"端到端",并结合网络演算(Network Calculus)理论和信誉量漏桶机制,在强实时条件约束下,提出虚拟通道的分配策略,以减小整网业务流量的端到端延迟时间为优化目标,解决了VC架构的三项技术难题:每种VC数目的确定、每个VC的信誉量(Credit)如何保证、以及每条VC的路径选择.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负载强度的不断加大,扩展的VC分配策略具有适应能力,增强了在FC交换式网络中应用VC架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峰 《电讯技术》2013,53(1):68-71
介绍了传统高速存储的实现方式,分析了用Nandflash实现海量存储的优点,实现了基于Nandflash阵列的实时高速存储模块。存储模块采用光纤FC作为数据输入端,在FPGA控制下实时存储到Nandflash阵列中,并将存储的数据通过CPCIE总线下传给其他模块作实时或事后分析、判读、处理、回放。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andflash的存储阵列,存储速度可达到900MB/s以上,满足高分辨率高帧频CCD相机及SAR成像存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RocketIO接口的高速互连应用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此立足于嵌入式应用的背景,在理解RapidIO协议和Fibre Channel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对嵌入在FPGA内的RoeketIO高速串行收发器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某信号处理接口模块的实际应用,在系统内实现RapidIO接口功能,在系统间实现FibreChannle接口功能,总结出基于RocketIO接口的高速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应用特点,并进行简单的链路传输特性的测试,为高速互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IEEE network》1995,9(6):38-44
The ANSI standard fibre channel is emerging as the networking protocol of choice for high bandwidth applications. Fibre channel is an enabling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advantages in speed and latency it provides over existing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that weren't feasible before are now possible, and more applications that demand similar performance will follow. Fibre channel is the high performance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FDDI, Fast Ethernet, and ATM. Fibre channel (FC) provides for two different data communication models: connection (class 1 service) and connectionless (class 2 or 3 service). Although interoperable, some of these implementations may not result in optimal performance. There is some disagreement in the FC community as to which is more appropriate. Both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o it's necessary to look at each application individually. The article addresses some of these issues by simulating these two communication models over different switch architectures  相似文献   

17.
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是下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互联的首选标准.在充分理解FC-FS,FC-AE,FC-AL协议的基础上,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提出了一种仲裁环L端口的总体设计思路,实现了仲裁环网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