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了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储层相控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例,运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依据相控建模思路,依次进行储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的建模.重点进行了模型检验和评价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通过对双河油田Ⅶ油组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田Ⅶ油组是高孔高渗油藏,总体横向和纵向非均值性也都较强,建模结果符合地下地质体实际情况,为油田的动态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说明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能够满足更加精细的油藏描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绥中36-1油田I期为例,首先,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与建模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依据单井微相的解释成果,结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平面的组合关系,编制各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三维沉积微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最后,采用相控加孔隙度协模拟的方法建立渗透率三维模型。老井及新钻调整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开发后期,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微相砂体间储层物性的差异,决定了储量动用程度的差别。双河油田非均质严重,目前综合含水高达93%,采出程度35%以上,储量动用很不均衡。在对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内部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对不同微相砂体提出了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6.
相控储层建模在胜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胜南油田钻井资料少,不同微相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能够表征储层较大规模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之后,采取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方法,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结果证明按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为胜南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是镇原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由于所获得的钻井资料不多,不同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测井、岩心资料,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运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实现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好后,进行相控物性参数建模,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等。结果证明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情况,为镇原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了储层物性研究,并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的数字化,建立了沉积微相平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物性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相控建模在红连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红连油田红南9块构造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的特点,以红南9块K1sⅡ-6单层为例,在构造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以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合理的地质模型,从而为红南9块油藏剩余油的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双河油田Ⅳ5-11层系沉积微相特征对双河油田开发后期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分析,建立了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内单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详细研究了沉积微相类型,查明了各单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与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两点地质统计学在沉积相建模中存在不能模拟多种微相空间接触关系的缺点,尝试用多点地质学建立苏49-01区块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型。首先结合地震属性、露头观察、相似沉积环境密井网区地质认识和相关文献等资料分析了辫状河各微相的地质要素和空间接触关系,建立了研究区石盒子组盒8下段辫状河三维训练图像。然后以井上解释的沉积微相作为建模硬数据、地震反演成果作为软数据,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苏49-01区块河流相三维沉积微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整合地质模式和地震数据建立的沉积微相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辫状河各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为苏里格气田有效砂体分布预测这一地质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手段,对苏里格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核心之一是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地质建模是定量表征储层新的认识体系的唯一手段。复杂断块老油田具有开发年限长、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局部富集等特点,针对二次开发要求,提出了相应地质建模对策与方法。结合复杂断块老油田断层数量多、相互切割关系复杂的构造特点,采取分步模拟—关键层控制—整体构造建模的思路,准确高效建立精细构造模型;为了逼近地质“真实”的微相模拟效果,应用垂向和平面双地质趋势约束法多次迭代微相建模技术,确保后续属性模型最大程度接近储层地质“真实”参数分布;同时,针对重点潜力油砂体,提出不同随机模拟方法嵌套使用、逐级模拟的构型精细建模技术对策,快速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将以上技术对策与方法应用到港东油田二次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地质建模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质建模技术中的沉积微相约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技术中的三步建模方法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进行储层沉积微相建模,将沉积微相概率分布、相序研究及沉积微相结构分析三者有机结合,利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进行相约束的方法得到储层随机属性模型。此方法避免了以往所建储层模型逼近计算机或数学“真实”而非逼近地质“真实”的现象,使地质特征认识由定性转化为定量,为后期的储层井间评价、三维定量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而科学的属性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相控建模技术在河流相复杂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港东油田二区一二断块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田,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水平,挖掘剩余油潜力,通过构造、沉积微相、属性三步建模的方法,在二区一二断块建立了定量三雏可视化地质模型,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数值模拟和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地质建模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5.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针对构造模拟、微相模拟及属性模拟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准确合理地将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备件,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各阶段模型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强非均质性储层建模的难点,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随机模拟精度,使所建模型接近地下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和目标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扇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微相砂体的地质知识是储层随机建模的基础.地质知识来源于对现代沉积区、露头区和密井网区的精细解剖,其中密井网区的精细描述是在我国东部老油田建立储层地质知识库时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双河油田密井网数据,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原型骨架模型,研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分叉规律,获得了微相砂体的长度概率分布、宽度概率分布、宽-厚比关系和长-宽比关系等定量地质知识,为双河油田开发后期储层的精细表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相控随机水淹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确定性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进行储层水淹参数模拟,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调整挖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Zarzaitine油田海底扇沉积微相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沉积微相模型不仅能够定量预测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而且可以为“相控”储层参数模拟提供基础。任何建模方法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目前没有能够直接建立海底扇沉积微相模型的模拟方法。针对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海底扇沉积特点和相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分步建立沉积相模型的方法。选择相序模拟法建立海底扇亚相模型;分别应用基于目标和指示克里金模拟方法建立中扇微相和下扇微相模型;在亚相模型的约束下,将中扇微相模型和下扇微相模型合成完整的海底扇沉积微相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应用分步相模拟建立的海底扇沉积相模型更接近地质认识,提高了沉积相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9.
彬长地区泾河2井区属于低孔超低渗的岩性油藏,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大了储层预测和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为了对泾河2井区长81储层地质特征认识更加精确、细致,以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微相分析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实现了在沉积相约束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经与研究区已有地质特征认识以及实钻井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为高效合理开发该油藏以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效果,就要做好油藏地质工作中的细分沉积相研究。提出了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以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储层构造、沉积特征、测井数据、储层非均质等研究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并由此对该区域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验证和修改,建立起符合本研究区储层性质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分布,为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