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东 《大氮肥》2008,(3):158-160
介绍在大回路、没有切断阀等有效隔离措施的情况下,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加快检修进度,采取一次通过氮气置换和建立水封的方法,对合成塔出口气/循环水换热器密封板泄漏进行检修,缩短了合成回路的检修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氮肥》2018,(6)
阳煤集团寿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 kt/a乙二醇装置所用氮气由KDON-42000/13000型空分装置提供,设计有0. 1 MPa、0. 42 MPa、0. 5 MPa、0. 7 MPa、4. 5 MPa和10 MPa几个压力等级的管网,整个氮气系统具有压力等级多、使用范围广、运行要求较高的特点。简要介绍氮气系统的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配置,详细介绍试生产期间氮气系统出现的0. 7 MPa液氮泵易汽蚀及0. 7 MPa氮气管网压力波动大、全厂停车检修期间氮气供应量不足、氮气系统带水、0. 7 MPa氮气供应紧张、DMO合成系统氮气充压置换时间过长等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优化改造措施,并对氮气系统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聚乙烯装置在开车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历年开车数据和生产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回收利用蒸汽冷凝水至流化床反应器(R-401)的冷却系统,以提高循环冷却水温度;优化置换方法,细化R-401系统复位前的确认工作;优化R-401内床层料位、床层分配率和循环气体组分的浓度,以及超临界环管反应器内氢气浓度等的方法。减少了置换次数6次,缩短开车期间的排放时间9.0 h,缩短开车时间8.0 h,减少了氮气用量35 700 m3,减少开车期间乙烯、1-丁烯、丙烷和氮气排放量各1.5,0.1,14.5,19.9 t,增加产量510 t,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钟立萍  潘立新 《中氮肥》1999,(4):31-31,38
0前言化工企业每年进行的大检修中,催化剂的钝化升温及还原是比较关键的也是耗时较多的。而我厂由于氮气气源不足,空分装置较小,100m3/h的氮气远远满足不了合成催化剂钝化的要求,每次钝化都需要较长的时间。1998年秋季检修,我们采用预先存贮氮气然后再用...  相似文献   

5.
就我厂30万吨乙烯装置而言,每年进行一次大检修已成惯例。原来大检修后乙烯装置的开车时间,即从检修完毕交付生产、氮气置换、干燥算起到出合格乙烯长达八天之久;从裂解炉投油到出合格乙烯时间也要50~60  相似文献   

6.
合成氨系统停车检修及开车的安全置换是化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采用的置换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采用蒸汽或氮气进行置换;第二种采用含有大量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合格烟气置换:第三种直接采用煤气置换。在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成本太高或缺乏条件,第三种在操作规范上不提倡,主要是安全要求太高,易引发危险事故,因此大多合成氨系统置换采用第二种方案,即利用造气煤气炉制取合格的烟气-惰性气体(CO+H2≤8%、O2≤0.8%)进行置换。  相似文献   

7.
高炉检修时,焦炉每年进行多次的煤气置换作业,通过分析置换煤气及炉温调整过程,确定优化方案,使置换煤气时间缩短至2h,炉温调整时间缩短至5天。  相似文献   

8.
李永华  张晓晖  吴卫民  黄晓东 《大氮肥》2015,38(1):31-33,39
合成回路冷态开车及热态降温过程,会造成工艺气放空浪费,为确保装置运行的经济性,同时缩短合成氨装置的整体开、停车时间,采用氮气循环为合成回路升温或降温,而不影响前端的开车或停车进度。为保证氮气循环的安全性,利用2014年消缺检修机会,合成气压缩机以氮气为运行工况介质,对合成回路进行了氮气循环试运行,考察机组及合成回路各设备的运行情况,为今后合成塔升、降温提供实际的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天辉  王磊刚  张红梅 《大氮肥》2006,29(4):244-247
通过对氨合成催化剂改用氮气升温方法的理论计算和分析,提出合成气压缩机组、开车电加热器等在氮气工质下运行的技术参数,从而得出氮气升温操作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编制氮气升温操作方案,成功地进行了氮气升温操作,使合成系统冷态开车时间由15 h缩短至2 h,减少了大量合成氨原料气的排放并提前13 h出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庞世平 《燃料与化工》2003,34(4):217-218
我公司的10万m3干式煤气柜于1995年投产,到2001年底发现活塞的倾斜加大、油槽密封系统磨损严重、供油系统不间断运行和油位偏低等现象,严重影响气柜的安全运行。为此,决定进行停产维修,为降低置换费用和保证置换作业的安全,我们采用烟气置换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置换原理置换气柜内的煤气时,通常先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柜内的煤气,再用空气置换氮气,方可开展气柜的检修作业。检修完后,先用氮气置换空气,再用煤气置换氮气。此法虽然安全可靠,但费用较高。国内也有直接用空气置换煤气的先例,虽然费用较低,但危险性较大。为此,我们采用了烟…  相似文献   

11.
《中氮肥》2019,(1)
气化炉正常运行一个周期后须停车检修,而检修前的工艺处理对于创造舒适、安全的检修环境来说非常重要。结合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多元料浆气化装置(4台气化炉,开二备二)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单系列多元料浆气化装置检修前工艺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主要工艺处理步骤包括:气化炉停车、系统泄压,黑水切换、高压煤浆泵及煤浆管线冲洗;气化炉系统氮气置换、工艺烧嘴拆除、气化炉降温、气化炉锁斗程控系统停车;高压、低压闪蒸操作单元停车、氮气置换及排空;停大水循环建预热水循环、倒盲碳洗塔出口煤气出工段盲板;停预热水循环,排净气化炉、碳洗塔残存积水;真空闪蒸操作单元停车、氮气置换及排空],以便为单系列多元料浆气化装置检修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长输管线遇到问题需要停输检修时,如果涉及打开管线、动火等作业,一般要对问题管段进行截断放空、氮气置换,具备作业条件后开始打开管线或动火检修作业。针对天然气长输管线停输检修作业的过程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兴春 《中氮肥》2014,(2):62-64
我公司氨系统的管道、设备在检修后通常的置换方法是先用氮气把大部分空气置换掉,然后抽真空,再用气氨进行置换,并严格控制氧含量≤0.5%来保证设备安全.因为在通入气氨前,经过了抽真空(一是对系统进行试漏,二是减少气氨的置换消耗量),系统中只存在少量的氮气和氧气,当导入气氨后,系统中气氨含量会迅速上升,而氮气、氧气含量则随之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氮气置换装置空间所需氮气量提出的两种数学模型,通过对两种数学模型分析比较,对置换过程中需要氮气量以及所需置换时间做一较深入的探讨,经过数学分析,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近似可求得在氮气置换装置可燃气体时所需氮气量,为现场操作氮气置换装置可燃气体所需氮气量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同时,对现场所需氮气,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氨合成催化剂采用氮气升温的理论计算和分析,根据离心式压缩机采用氮气试车的经验,对比合成气压缩机在氢氮气介质下运行的压力和温度,得出合成气压缩机在氮气介质下运行的压力和温度技术参数,从而获得了采用氮气升温操作的压力条件并编制氨合成催化剂氮气升温操作方案。采用制定的操作方案,成功地进行了氨合成催化剂氮气升温操作,使合成气压缩机开机时间由10~12 h缩短至2 h以内,不仅减少了大量原料气的长时间排放,而且可提前8~10 h恢复合成氨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输气管线氮气置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三标段工程全程氮气置换为例,对从如何选择置换方式、氮气置换设备的选择、置换对氮气的要求及氮气量的计算、氮气置换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输气管线如何进行氮气置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浓硫酸为磺化剂,合成磺化沥青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磺化比以及氮气保护对磺化度的影响,并确定制备磺化沥青的最佳条件: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温度80℃,时间5h,磺化比为1.8,该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磺化度达13.28%。  相似文献   

18.
如果氮气置换期间注氮参数控制不当,将给管道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为明确影响置换效果的因素,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影响管道置换的内在因素。为明确注氮参数的数值关系,基于气体对流-扩散理论,建立了混气段数学模型,推导出混气长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模拟数据数值分析,通过非线性拟合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明确了安全氮气置换过程中氮气浓度、温度及注氮速度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敏丹 《广东化工》2014,41(24):169-170
低温乙烯储罐干燥与置换的目的是降低储罐的露点和氧气含量,防止储罐首次进乙烯时发生爆炸。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低温乙烯储罐干燥和氮气置换的方法,对干燥和置换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节约干燥置换时间及氮气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反应时间、升温方式、氮气保护等合成条件对5 (6)-羧基罗丹明110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5 (6)-羧基罗丹明110的合成反应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合成条件:在氮气保护下80℃反应1 h,然后在30 min内匀速升温至180℃再反应6 h。在此条件下反应基本完全,磺化物较少,且可以通过重结晶除去。产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