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真菌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g/L的真菌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显著,其活菌数最大可达到3.08×1010mL-1,能够使发酵周期提前2~3h。其产酸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此真菌多糖益生元较好地提高了鼠李糖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发酵乳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在发酵乳中针对性地添加益生元,可保护和促进益生菌的增长。黄参是伞形科迷果芹属植物,该实验以黄参粗多糖(crude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polysaccharides,CSGP)为研究对象,以低聚果糖和菊粉为阳性对照,测定CSGP的单糖组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水解度以及对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SGP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6.3:15.5:5.1:8.2:37.1:17.8;CSGP在人工胃液中的水解度仅为2.0%,显著低于菊粉和低聚果糖(P<0.05);在21 d货架期内,当CSGP的添加量为3.5%时,植物乳杆菌在第14天的增殖率达到最高(410%),分别是阳性对照低聚果糖组的5.09倍,菊粉组的8.99倍;当CSGP添加量为3.0 g/100mL时,鼠李糖乳杆菌在第21天的增值率达到最高(405%),分别是阳性对照低聚果糖组的36.52倍,菊粉组的11.67倍,故推测CSGP是潜在的益生元。该实验为以CSGP为益生元的新型共生发酵乳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液体发酵提取曲霉和云芝胞内胞外多糖,脱蛋白,制成一定浓度溶液.选用MRS培养基,采取试管法,试验曲霉和云芝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的研究中.结果表明,0.5%(m/v)、1%(m/v)的曲霉多糖和云芝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体外增殖均有极显著的效果(P<0.05).不同浓度相比,2%(m/v)的曲霉多糖和1%(m/v)的云芝多糖更能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活性,缩短凝乳时间.初步显示,曲霉多糖和云芝多糖中含促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4.
以2%葡萄糖和2%菊粉分别作为对照,测定在无葡萄糖的MRS培养基中添加2%平菇多糖,0.5%和2%富硒平菇多糖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后活菌数、pH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24 h后,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都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两种益生菌的增殖,其中0.5%富硒平菇多糖效果更好;2%富硒平菇多糖对发酵48 h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优于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与菊粉相当。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代谢生成短链有机酸的含量,其中2%富硒平菇多糖的促进作用更强,两种益生菌发酵后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葡萄糖2%)提高了340%、32.5%、43.4%、51.4%和122.7%、186.5%、183.3%、412.5%。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利用银耳多糖的生长曲线、电导率、活菌数统计及菌体表面形态的变化,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来研究银耳多糖对植物乳杆菌增殖作用的影响,并确定银耳多糖是否能作为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元。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对植物乳杆菌有益生作用,能够作为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元,对其菌体完整性无损坏并无毒害作用,且试验测得植物乳杆菌利用银耳多糖的最适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6.
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发酵菊芋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自主研发的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式泡菜发酵剂制备菊芋泡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泡菜液pH、总酸、活菌数、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同时探讨菊芋主要成分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该菌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菊粉可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37℃培养24 h,该菌胞外多糖产量高达471 mg/L。与自然发酵相比,直投发酵的菊芋泡菜各项指标均优于自然发酵,其泡菜液pH达到3.46、总酸含量达到0.36%,活菌数保持在4.3×108CFU/mL、维生素C含量为16.92%、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0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5%。得到的菊芋泡菜酸度适宜,呈诱人乳白色,活菌含量高,且富含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为老少皆宜的益生泡菜产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的益生活性差异。方法 本文采用20%、50%和80%乙醇对香菇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并研究了分级醇沉香菇多糖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和体外耐受模拟胃肠液性能。结果 在发酵48 h时,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9.62 log CFU/mL;50%醇沉(9.21 log CF U/mL)、20%醇沉(9.07 log CFU/mL)和菊粉组(8.67 log CFU/mL)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的活菌数(8.35 log CFU/mL,P<0.05)。发酵液pH值表明,在发酵48 h时,80%醇沉香菇多糖组的pH降低至3.2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液结果表明,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培养1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3.37%和96.37%,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菊粉组(P<0.05)。结论 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可以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并提高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存活率,具有一定的益生元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法研究在基础培养基/菊芋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红参提取液及其酸水解物对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对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的增菌效果为红参提取液>红参酸水解物>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当红参提取液添加量为12.50%时,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的最大OD600值为1.172,活菌数为2.72×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中最大活菌数7.75×10^7 CFU/mL增加1个数量级。对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的增菌效果为红参提取液>低聚木糖>红参酸水解物>低聚果糖。当红参提取液添加量为6.25%时,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的最大OD600值为0.627,活菌数为4.43×10^8 CFU/mL,比菊芋汁基础培养基中最大活菌数1.48×10^7 CFU/mL增加1个数量级。红参提取液比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具有较好的增菌效果,将红参作为益生元研究其益生功能,为研究红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种发酵大豆低聚糖,优化大豆益生元发酵豆乳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为: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比例1∶1、果胶的添加量0.3%、豆粉与水质量体积比1∶12(g/mL)、脱脂乳粉添加量24%、大豆低聚糖添加量25%、接种量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 h、后熟时间18 h^24 h。食用150 mL/d此条件下制备的大豆益生元发酵豆乳不仅感官品质最佳,并且对益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鼠李糖乳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共生菌,在食品、医药和动物养殖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本文以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全基因组为对象,结合NCBI公开的214株鼠李糖乳杆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解析不同鼠李糖乳杆菌基因组差异。结果发现,215株鼠李糖乳杆菌共识别到16 915个泛基因,247个核心基因;后续通过247个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离源和分离地不存在明显聚类趋势。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处在分支最大的分支Ⅱ中,该分支各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近,差异很小,区分难度大;对分支Ⅱ中98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RAST注释分析,鼠李糖乳杆菌虽在功能方面整体存在高度相似性,但其中部分菌株与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存在一定差异,相较于其它鼠李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具有更强的自身代谢、转录、运输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并且含有与益生功能相关的基因,如谷胱甘肽(gshAB)、胞外多糖(rmlA~rmlD、epsH)及提高宿主代谢能力(tagE)相关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揭示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在种内的基因组差异,为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多糖和党参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影响,发现1.5%(m/v)的党参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影响最大,其活菌数最大可达到2.18×109cfu/mL,能够使其提前2~3h达到最大产酸量,缩短发酵时间,较好地提高其耐酸、耐胆盐及耐高温的能力,其多糖的利用率可高达70.5%。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1?月龄婴儿肠道中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为实验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Z 1029。对格氏乳杆菌LGZ 1029进行体内外安全性评价和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格氏乳杆菌LGZ?1029不产溶血毒素,对多类抗生素表现出敏感性,小鼠经口急性无毒;该菌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力及自凝聚能力,疏水性(79.75%)强于商业标准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TCC?7469(43.01%);菌株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抑菌圈直径为17.31~20.70?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2598的抑菌圈直径为21.71~31.08?mm,抑菌效果强于鼠李糖乳杆菌ATCC?7469;活菌数为1×107?CFU/mL发酵液的1,1-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7.07%。本实验为格氏乳杆菌LGZ?1029在膳食补充剂、乳品制造和防腐剂替代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肠胃液耐受以及释放性能,该文以植物乳杆菌和不同质量比的益生元(菊粉、黄精多糖)为芯材,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合生元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以包埋率、存活率、储存稳定性、肠胃液耐受性及释放速率为评定指标,对合生元微胶囊最佳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益生元对植物乳杆菌均有协同生长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0.3 mol/L、壳聚糖浓度0.8%、固化时间3 h,该条件下未添加益生元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0.44%,菊粉和黄精多糖的质量比为2∶3时的包埋率最高,达到92.61%,冻干后的存活率也最高,达到81.44%;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发现,包埋后的合生元微胶囊对植物乳杆菌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在连续胃肠液模拟实验中,植物乳杆菌菌液数量级下降7.36 lg(cfu/mL),而微胶囊活菌数最大降幅为1.81 lg(cfu/mL),其中菊粉和黄精多糖质量比为2∶3时,微胶囊在胃液中的存活率和肠液中的释放率均达到最高,该质量比下的合生元微胶囊具有最优的肠胃液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探寻香蕉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增殖条件。以香蕉低聚糖为碳源,以鼠李糖乳杆菌的数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培养时间、低聚糖添加量、菌液浓度以及初始菌液pH对鼠李糖乳杆菌增殖数量的影响,建立各种因素与鼠李糖乳杆菌增殖数量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以香蕉低聚糖为碳源时,对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37 h,低聚糖添加量为6 g/L,菌液浓度为2.2×106 CFU/mL,pH为6.80。在此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实际测得的鼠李糖乳杆菌数量为1.5×109 CFU/mL,取对数后得9.1706,与预测值的RSD值为0.149%。综上所述,本实验所得模型合适,回归方程对实验拟合度好,其最佳优化条件适合于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对从内蒙古奶豆腐及新生儿肠道中分离的5株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将保存的5株植物乳杆菌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培养后,对其耐酸特性、耐胆盐特性、疏水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株植物乳杆菌均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MGSHC4302能够耐受pH=2.0的酸性环境,植物乳杆菌CRFA4608、MGSHC4301和MGSHC4302能够耐受1.0%的胆盐:5株植物乳杆对二甲苯和三氯甲烷的疏水性明显好于LGG,表明这些菌株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RFA4608和MGSHC430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除植物乳杆菌MGSHC4303外其他4株茵对DPPH的清除能力均高于鼠李糖乳杆菌LGG或与之相近,而植物乳杆菌MGSHC4302、MGSHC4303具有较高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GSHC4302可以作为今后开发具有益生性产品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16.
红枣浆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复合菌进行发酵,测定红枣浆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并比较发酵前后pH值、总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多糖、抗坏血酸、有机酸、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营养丰富,上述3种不同乳酸菌混合均能在红枣浆中较好的生长,发酵24 h后,活菌数超过9.4 lg CF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红枣浆色泽与未发酵组更接近。在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也优于其余2个发酵组。综上所述,红枣浆应以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相似文献   

17.
将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研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干酪组成成分、益生菌活菌数、蛋白水解以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低聚异麦芽糖的最适添加量,同时研究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对干酪质构是否存在影响。实验表明,添加1%的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有效的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在此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在新鲜干酪中的活菌数为8.27 g-1(对数值),在干酪成熟24周后的活菌数为8.23 g-1(对数值),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添加对干酪的蛋白水解和质构无显著性的影响。对所制成的干酪进行模拟胃肠道实验,并对其中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进行测定,最终测定出其活菌数可以保持在7.0 g-1(对数值)以上,能够起到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杜仲叶水提取物对植物乳杆菌体外益生特性的影响,采用活菌计数、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等方法探究不同浓度ELWE对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产酸性能、形态和耐受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试验组的活菌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LWE(80,320 mg/mL)使植物乳杆菌菌体更加饱满,且能显著提高其产乳酸能力,36 h时乳酸含量分别提高42.07%和111.64%。在胃液环境的胁迫下,80 mg/mL ELWE组的对数存活率达到87.77%(3 h),显著高于对照组(0%);80 mg/mL ELWE可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在热、Na Cl、胆盐和真空冷冻干燥胁迫环境下的活菌数,分别保持在5.67,8.16,7.65,7.78 lg CFU/mL。80 mg/mL ELWE对植物乳杆菌体外益生特性有积极影响。研究为ELWE在益生菌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乳杆菌对茯苓的发酵性能,特别是药材原有的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前后的变化。采用3株乳杆菌,即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和鼠李糖乳杆菌YS-3,对茯苓进行发酵,通过检测茯苓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酚、总三萜3类物质含量及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清除率,揭示中药茯苓经过不同乳杆菌发酵后的成分和抗氧化性变化。茯苓经过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发酵后3类物质含量和3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有升高。经鼠李糖乳杆菌YS-3发酵后总黄酮、总酚含量提高而总三萜含量下降,对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变化。经过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茯苓的物质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总体较高,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分别达到4.2, 6.5和7.9 g/L,相对于发酵前分别提高75%, 55%和44%;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7%, 75%和88%。试验表明,不同乳杆菌发酵茯苓的性能差异较大,针对茯苓的发酵需要筛选合适的菌种。适宜的乳杆菌发酵茯苓可以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成分含量,同时提高其对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一株具有润肠通便功能的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活菌片剂产品的功能与稳定性,通过检测植物乳杆菌581的生长曲线和终点pH评价其对不同益生元的利用效率,采用小鼠便秘模型评估低聚果糖和植物乳杆菌581制成的片剂产品的功效,通过监测产品在4℃和28℃贮存6个月的活菌数、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评价产品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是与植物乳杆菌581配伍制成片剂产品的优选益生元。以植物乳杆菌581与低聚果糖为主要功能成分所制备的活菌片剂产品连续7 d灌胃便秘模型小鼠能有效改善小鼠的肠道功能,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其中,低聚果糖能够促进植物乳杆菌581更好的发挥润肠通便功能。同时,该片剂产品在4℃储藏条件下可有效维持其活菌数达到1010 CFU/g,从而充分发挥该产品的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