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株,试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达牧场制作的奶豆腐中筛选分离菌株,并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从中选出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菌对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50.60%,经鉴定此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将其命名为HCS02-001(CGMCC No. 19746);经对酸、胆盐及胃肠液的耐受试验,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6.80%和85.52%;在0.30%、0.50%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7.42%和95.1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6.7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8.41%。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好降胆固醇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其具有较强的耐受酸、胆盐环境和胃肠液的能力,对关于降胆固醇功能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菌株宿主适应性特点,从健康家禽新鲜粪便中定向筛选具有开发潜力的罗伊氏乳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pduC基因筛查,获得3 株产抗菌物质Reuterin的罗伊氏乳杆菌,对其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抗生素敏感性、甘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及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WLRE01、WLRE03、WLRE04均具有较强耐受极端酸(pH 2.5和pH 3.5)、胆盐(1.5 g/L)及模拟胃肠液的能力;经1 mmol/L过氧化氢处理6 h,WLRE03、WLRE04的活菌数能基本维持初始浓度;甘油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最高达(28.1±1.2)mm;3 株菌对HT-29细胞均具有良好的黏附特性,其中WLRE01黏附能力最强。综上所述,健康家禽肠道源的3 株产Reuterin的罗伊氏乳杆菌可作为益生菌候选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人源乳酸菌,为开发良好的乳酸菌产品提供依据。对公司自建菌库中的28株人源乳酸菌中进行胆固醇降解率的初步测定,筛选出3株降解能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的特性试验,最终确定一株具有胆固醇降解能力及特性良好的人源乳酸菌。结果表明,28株人源乳酸菌中讲解率较高的6株乳酸菌分别为来自婴儿粪便源的格氏乳杆菌F020、F024和来源于母乳源格氏乳杆菌B1-26、B1-29以及母乳源罗伊氏乳杆菌B1-27、B1-28。对这6株乳酸菌进行体外胆固醇降解试验得到F024对胆固醇的同化量最高达到25.92%,F020的沉淀量最高达到了10.49%;B1-28的胆盐水解酶活性最高。将格氏乳杆菌F020、F024以及罗伊氏乳杆菌B1-28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pH 1.5时,3株乳酸菌均不耐受,pH 2.0和pH 3.0 3 h时,格氏乳杆菌F020的存活率超过100%;在0.3%的胆盐培养基中,格氏乳杆菌F020 3 h存活率达到102.94%。本实验最终选出胆固醇降解率高并且特性良好的格氏乳杆菌F020,为进一步开发乳酸菌产品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春娟  边鑫  赵士举 《食品科学》2016,37(7):157-162
以青霉菌作为酸乳腐败菌筛选具有抑制该菌能力的罗伊氏乳杆菌,并通过排除实验确定优势菌株的主要抑菌物质,再将优势菌株作为辅助发酵剂用于酸乳发酵,并对酸乳进行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评定以及优势菌株在酸乳中生物防腐作用的探讨。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CICC6121是具有抑制青霉菌能力的优势菌株,其无细胞上清液中抑制青霉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罗伊氏乳杆菌素;罗伊氏乳杆菌CICC6121在酸奶发酵过程中不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产生拮抗作用,且所生产的酸乳与未接种CICC6121时的酸乳在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方面几乎无差别,在21 d的低温贮藏过程中,能够抑制酸乳中青霉菌的生长,减少因污染而造成酸乳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从东北酸菜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40种乳酸菌,主要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通过测定乳酸菌乳酸产量及其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能力,探究乳酸菌的产酸量与其抑菌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菌株C1、E8、A5产酸能力较强,发酵12 h后发酵上清液中乳酸质量浓度>12 g/L,抑菌圈直径>12 mm,对大肠杆菌抑制能力强。表明东北酸菜中乳酸菌的产酸量与抑菌作用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牛津杯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CS03-001发酵上清液体外抑菌效果。构建大鼠龋病模型,通过用蒸馏水、洗必泰、实验菌株上清液和菌悬液分别处理大鼠口腔,检测变异链球菌水平、Keyes记分值和龋齿降低率,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繁殖情况的影响及对龋病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CS03-001发酵上清液对致龋菌变异链球菌抑制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可达25.97 mm。与蒸馏水组对比,各实验组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大鼠龋病的发生与发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该菌上清液和菌悬液对光滑面牙本质龋效果显著(龋齿降低率分别达到77.47%和87.36%)。因此,植物乳杆菌HCS03-001能够抑制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的代谢繁殖,可有效防治大鼠磨牙龋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昭苏县传统发酵乳酪中分离出2株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编号K07、K08),对2株菌的生长和产酸性能、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的耐受、产罗伊氏菌素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估;此外还测定了2株菌的抑菌性能并对K07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株菌均在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末期,发酵终点pH值为4.45。K07对酸、胆盐和模拟胃肠道的耐受及抗氧化能力强于K08。pH值2.50处理4 h,K07存活率为73.27%。0.15%胆盐胁迫下K07菌株OD600 nm 上升0.3个单位需5.50 h,模拟胃肠道试验K07的存活率为74.13%。两株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完整细胞,其中K07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2.39%、15.69%,还原力17.96%。K07产罗伊氏菌素量为183.05 mmol/L显著高于K08,且K07抑菌性能较好,对白色念珠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20 mm、18.26 mm。K07基因组全长1 950 440 bp,预测蛋白质编码基因2 067种,GC含量为38.69%。研究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K07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植物源乳酸菌,以传统发酵蔬菜中分离的1 000 株乳酸菌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耐酸性、耐胆盐能力、抑菌性、体外抗氧化能力、药敏性、溶血性和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等特性研究,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了16S rDNA 鉴定。经pH 3.0 MRS培养得乳酸菌82 株,再经pH 2.5 MRS培养得乳酸菌49 株;49 株菌经0.3%胆盐测试,均具有耐胆盐能力;根据镜检形态结合发酵植物源的不同从中挑选19 株乳酸菌进行药敏性、溶血性、抑菌性、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19 株菌对所选20 种抗生素多数表现敏感,其中4 株菌对20 种抗生素都较敏感;19 株菌对供试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能力且都无溶血性;经氨基酸脱羧酶活性试剂盒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表明,19 株菌无产生物胺的潜在威胁;有5 株菌体外抗氧化能力高于40%。可见19 株菌均具有益生菌的基本特性。经16S rDNA鉴定,7 株为发酵乳杆菌、6 株为植物乳杆菌,嫩江杆菌、戊糖片球菌、利莫西杆菌、戊糖乳杆菌、屎肠球菌、短乳杆菌分别各1 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母乳及顺产的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分离乳酸菌菌株,采用单试剂法乳酸菌(GPO-PAP法)测定其甘油三酯去除能力。从中选择甘油三酯去除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并测定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HCS17-040(CGMCC No 19747),其甘油三酯下降率达(42.80±1.79)%;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9.39%和87.18%;在3 g/L和5 g/L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4.75%,92.9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3.9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9.06%。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CS17-040对甘油三酯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耐酸、胆盐及人工胃肠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人源乳酸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筛选出长寿人群肠道中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体外降解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株乳酸菌中,9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26.60%、24.30%、22.50%、16.72%、46.61%、16.10%、19.80%、19.60%、17.80%,在0.30%、0.50%及1.00%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率最高的菌株为o2,存活率分别为21.31%、13.35%及12.43%;9株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敏感或中度敏感;9株菌对三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V9、o2分别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00 mm、11.40 mm,9株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普遍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7.00 mm;9株菌中f10、o2、T1及V9的胆固醇降解率较高,分别为45.85%、40.76%、41.70%、42.87%,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分别为屎肠球菌、食窦魏斯氏菌、干酪乳杆菌及发酵乳杆菌,是良好的辅助降血脂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新筛选的一株百岁老人源罗伊氏乳杆菌LT018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首先检测了该菌株在连续培养300代过程中的活菌数、菌活力,判断其遗传稳定性,又对该菌株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及凝集率进行测定,判断该菌株的益生特性。进一步以此菌株与传统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剂相结合制备发酵水牛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探索其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在连续培养300代的过程中,罗伊氏乳杆菌LT018的活菌数和菌活力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菌株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高于99.07%和77.83%;同时保持大于55.4%的凝集率。发酵水牛乳最佳制备工艺为: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剂:传统发酵剂为2:1、白砂糖添加量为3.00%、发酵温度为40.00℃,此时发酵乳的感官评分最高(86.63±1.47),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也达到了1.033×108 CFU/mL。本研究为该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高血压治疗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筛选1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的益生菌菌株,探究其降血压能力及其益生特性。通过ACEKitWST试剂盒对12株益生菌菌株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选出ACE抑制率最强的菌株,测定其在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及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HCS01-013的ACE抑制率最高(61.54%),其在人工胃液中处理3 h、人工肠液中处理4 h后,存活率分别为99.9%、99.7%;分别在pH 2.0、1.5%胆盐的环境中培养17 h,存活率为71.95%、96.79%。说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是一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且耐逆性能较强的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3.
西藏牦牛粪和乳源中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钙透明圈法从西藏地区牦牛粪和乳源中分离、筛选益生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胆盐、酸、人工胃液能力及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5株乳酸菌,经鉴定7株为益生菌,分别为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um)。其中植物乳杆菌B2具有良好的生长优势、产酸能力(发酵终pH值在4左右)、耐酸(pH值为4)、耐胆盐(0.6%)、耐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为57.4%),且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为22.0 mm)。  相似文献   

14.
选用从陕、甘、宁等地区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筛选的18株乳酸菌,通过对其与降血糖相关的性能,即: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性、对自由基DPPH和O~(2-)的清除能力、对菌株还原能力等五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株乳酸菌的菌悬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总体高于发酵上清液和细胞破碎上清,其中乳双歧杆菌1号菌株的菌悬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所有菌株中最高为37.48%。其余四个方面均是发酵上清液作用较强,乳双歧杆菌1号发酵上清液对α-淀粉酶抑制抑制率、还原能力和对O~(2-)清除率在所有菌株中均最高,其中抑制率为33.85%,还原浓度为105.25μmol/L,清除率为34.18%。保加利亚乳杆菌1号发酵上清液对DPPH清除率在所有菌株中最高为82.9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的乳酸菌,本实验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指示菌,抑菌实验采用牛津杯法。通过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抑菌实验,初步筛选出三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具有抑制作用,经过对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三株乳杆菌均为嗜酸乳杆菌。随后又对这三株嗜酸乳杆菌进行了耐酸、耐胆盐及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KLDS1.0901酸耐受性最强,而KLDS1.0902和KLDS1.1003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酸耐受性接近;对照菌株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胆盐耐受能力最强,KLDS1.0901和KLDS1.1003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胆盐耐受能力差异不显著,KLDS1.0902胆盐耐受能力最弱;对于抗生素敏感性,三株嗜酸乳杆菌展现出类似的结果,对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展现出耐受;相比于KLDS1.0902,KLDS1.0901和KLDS1.1003有着更好的益生作用潜能,因此随后将对这两株菌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抗病原菌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发酵鱼酱酸中筛选出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并分析其菌株发酵特性。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Berthelot比色法定量获得产GABA菌株,并进行耐酸、耐胆盐、氨基酸脱羧酶活性、抑菌性、生长曲线及pH值、产酸速率等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分离自鱼酱酸不同发酵阶段的387 株乳酸菌中,获得15 株典型产GABA菌株,包括2 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 株熊蜂魏斯氏菌(Weissella bombi)、11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 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5 株乳酸菌产GABA能力及发酵特性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差异显著,其中食窦魏斯氏菌Y113产GABA量为0.239 mg/mL,高于其他菌株;植物乳杆菌Y279和Y64展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耐胆盐性、抑菌性、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生长速率及产酸速率快的特点。鉴于其优良的发酵特性、益生特性及产GABA能力,菌株Y279可作为鱼酱酸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潜在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利用PH2.5和1%胆盐的MRS液体培养基,对自然发酵香肠中耐低酸耐胆盐的乳杆菌进行富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84株乳杆菌。通过一级筛选:24h产酸、耐盐耐硝性、产粘液、产过氧化氢等实验,筛选出20株符合发酵香肠乳酸菌发酵剂基本要求的菌株。通过二级筛选:耐低酸能力、耐胆汁酸盐能力和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了性能优良乳杆菌3株,可作为益生型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生产。文中还对所获得菌株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旨在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降血脂功能的乳杆菌。试验采用的菌株分离自健康婴儿肠道,通过邻苯二甲醛比色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能力、单试剂法测定降甘油三酯能力,并测定了其对酸及胆盐的耐受性,从中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和降甘油三酯功能较强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通过建立高血脂地鼠模型,研究菌株体内降血脂能力。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能力较强,其胆固醇降解率达到35.40%;甘油三酯降解率达到44.32%;在0.3%和1.5%的胆盐环境下培养17 h的存活率分别为99.67%和96.79%,在pH 3.0和pH 2.0环境下培养17 h后存活率能达到88.76%和71.34%;黄金地鼠喂养高脂饲料建立的高脂地鼠模型后,喂养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各剂量组与喂养生理盐水的模型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降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且耐逆环境能力较强,为该菌株相关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钙溶圈法及MRS-胆固醇培养基从来宾酒糟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其耐酸性、耐胆盐性能进行研究,并以胆固醇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1株具有去除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编号为XL-02,经鉴定,菌株XL-0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具有较好的耐酸能力和胆盐耐受性。在pH2.0的酸性环境下培养24 h,菌株存活率为3.14%;在胆盐含量为0.3%条件下培养24 h,菌株存活率为12.17%。菌株XL-02去除胆固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MRS液体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4%,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胆固醇去除率为(61.56±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