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筱玲 《护理学报》2000,7(3):57-59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 ,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 ,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愈合以及病人术后恢复。它包括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洁净、空气和手消毒、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处理 ) ,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 ,术中配合的无菌操作。现将有关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手术室环境管理新进展1 .1 手术室洁净度手术室应设置于住院楼较高层 ,全封闭式设施管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 2 2~ 2 5℃ ,湿度在 45 %~5 0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进入无菌区应着高压灭菌之衣裤并戴好口罩、帽子 ,自己衣裤…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及无菌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30021)姚庆玲,吴惠珍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伤口愈合及预后,影响到无菌手术的感染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设备不断更新,疑难、新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人员术前洗手效果,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手术室近4年对本院护士、本院医生、进修护士、进修医生、实习护士术前洗手后细菌培养监测资料。结果 术前洗手监测合格率本院护士为100%.本院医生为86.8%,进修护士为87.3%,进修医生为86.2%,实习护士为98.1%。本院护士和实习护士的合格率最高.进修医生和本院医生的合格率最低。结论 不同手术人员对术前规范洗手仍缺乏足够认识。加强手术人员术前洗手管理,提高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无菌手术感染 ,我们加强了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施行普外、骨外无菌切口的择期手术 30 7例 ,切口均Ⅰ期愈合。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0 7例普外、骨外无菌切口的择期手术患者 ,2~ 79岁 ,其中创伤 10 6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加强手术感染控制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院由于将控制院内感染提到议事日程上,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始终控制在0.1%以下,94年为0.08%,95年下降为0.06%。 一、严格的监测 1.医院成立防保科,其中有一名专管预防院内感染的人员,每季度对手术室的消毒液(器械溶液,75%酒精)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均为无菌落生长,对紫外线灯管用仪器测试紫外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质量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37名手术人员外科洗手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外科洗手薄弱环节及其构成.统计外科洗手后采样合格率.结果 发现外科洗手的薄弱环节主要有洗手时间过短、指甲过长和揉搓消毒液未待干就进行无菌操作等;发生的高危人群多为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手术人员;监控管理后手采样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外科洗手存在多处薄弱环节,手术室应采取有效的岗前培训与持续督查监控宣教等方法,提高外科洗手质量.增强手术人员无菌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探析手术全程无菌管理预防无菌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无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014年度手术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据此制定并完善手术室全程无菌管理方案,于2015年1月实施并分析效果。结果术前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参观人数(≥3人)、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植入物、手术时间、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接台手术、手卫生不达标、侵入性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物品清洁不达标、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不适宜、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不合理等均为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 P<0.05);2015年1月至10月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2014年1月至12月(χ2=36.1912,P=0.0000)。结论手术全程无菌管理后无菌手术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预防效果良好,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控制无菌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质量,使得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流程化、完善化。方法按Ⅸ湖北省医院感染监测规程》,对物表、手指、空气、消毒液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结果我院从手术室布置、手术人员的控制、空气质量的监测,物品手指消毒液监测,污物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率控制在0.5%。结论有效防控感染管理措施,减少问接感染和直接感染的途径,保证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做法。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感染监控小组,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科学管理手术物品,合理使用手术室。结果医院手术室空气灭菌合格率平均为98.9%,灭菌物品与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100.0%,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100.0%,手术室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无菌切口感染率均小于0.2%。结论加强对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可以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监测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的消毒效果,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不良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手术室使用的190个无菌灯柄,其中百级手术间90个,万级手术间100个。在灯柄开始使用及灯柄使用3、4、5、6 h时对细菌情况进行检测,记录灯柄使用期间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迹。根据有无血迹分为2组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比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无菌灯柄在2种级别手术室投入使用时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在持续使用4 h后均有细菌被检出。影响灯柄消毒效果的因素依次是:存在血迹、流动人数>8人/h、暴露时间过长等。有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论 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消毒效果均安全可靠,但在持续使用4 h后开始出现细菌生长;是否存在血迹、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的有效运行管理方法,为手术患者提供高度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方法:采取净化运行及严格管理措施将A组普通手术室与B组洁净手术室的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相比较。结果:A组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251%,B组无菌切口感染率0.037%。结论:洁净手术室的严谨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切口感染,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层流手术室Ⅰ、Ⅱ类无菌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灯柄在不同时间段中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手术时间持续4h或以上的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灯柄60个,分别在灯柄打开时(T=0 h),使用到3h,4h,5h,6h时,对其表面进行采样,送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1)无菌灯柄从打开至使用到3h时均无细菌生长;(2)从4h,5h,6h采集的共161例样本中共有31例阳性,术中沾有血迹的灯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未沾有血迹的灯柄(P<0.01);(3)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中无菌灯柄的细菌污染的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1)影响术中灯柄使用的不安全因素与灯柄表面的血迹有关,器械护士应及时擦净灯柄表面的血迹;(2)无菌灯柄的细菌污染情况与层流手术室的级别无关,应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控制参观人员和人员流动,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谭春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82-1184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经验,运用于临床。【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28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在围手术期通过麻醉与护理配合,28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护理效果优的196例,占69.01%,良好68例,占23.94%,效果差的20例,占7.04%,优良率占92.96%。【结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我院新外科楼和手术部同时启用,伴随着外科床位和手术间的扩张,护士也由原来的11人迅速增加到25人,未经过洁净手术部管理的系统培训,手术室面临着医院跨越式发展与人员迅速更新、管理知识欠缺这一突出矛盾的挑战。2008年3月满意度调查显示,外科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仅为41.7%,病人满意度为54.2%。而手术间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为80%,还有多项质控指标合格率偏低,手术室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口腔手术范围的发展,口腔择期手术增多,如面部整形手术、关节手术、神经吻合及多种皮瓣移植手术,这些都给口腔手术室的卫生学标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于1998年4月~1998年12月对手术室进行卫生学监测的跟踪调查研究,并及时提出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对策的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1 资料收集对20例口腔手术病人采用手术现场跟踪采样,按《消毒技术规范》对空气、手术台无菌物品、手术室主要物体表面进行监测,空气监测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于手术前30min,手术中60min,手术结束三个时间进行采样,同时记录手术期间进出人数,无菌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手污染与清洁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估临床医护人员手污染现状。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一只手屈面从指根端来回转动涂擦后,放人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试管震荡80次,无菌吸管吸取1ml在37℃下培养48h。结果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监测96人次,细菌超标占64.6%。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监测128人次,细菌超标占10.9%。结论临床上手污染问题较严重。提示应加强洗手意识和方法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临床各种各样的新型高效刷手液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肥皂剧手和酒精泡手的方法。我院手术室自1995年8月以来,使用北京市朝阳区北郊消毒品厂生产的术必泰刷手液,经2年的临床观察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现谈一谈体会。1一般资料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共实施手术3850例,使用术必泰刷手人次为20100人次,对病人术后随访无1例因洗手未达到消毒效果而致感染。2使用方法2.1流水冲洗双手、双臂。2.2取3~5ml术必泰刷手液,按术前刷手常规认真刷手及臂1次。2.33分钟后流水冲洗。2.4用无菌巾向上擦干手、臂,每侧1块…  相似文献   

18.
郑新玲  朱玲 《现代护理》1998,4(6):31-32
手术室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急诊手术患者又是容易发生和传播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我院手术室是综合医院手术室,年平均手术量3700例,其中急诊手术占1100例,占全年手术的33%。在这个高危环境中,对急诊病人的处理尤为重要。我们将所有的急诊病人均视为有污染或传染可能的个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操作和护理,从而有效地完善了手术室内的无菌条件,控制了各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使手术感染率逐年下降,由1994年的0.4%下降至1996年0.2%。1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院内感染的发…  相似文献   

19.
层流净化手术室内控制空气污染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室感染控制不仅仅是指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器械、敷料等物品的灭菌完善与否。防止空气传播 ,严格控制室内灰尘和微生物 ,减少切口感染 ,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院手术室于 2 0 0 0年 7月将 1 4个手术间全部改建为层流净化手术间 ,其中百级手术间 1间 ,局部百级手术间 1 2间。通过监测表明 ,垂直层流净化手术间其尘埃及微生物含量明显低于普通手术间 ,有效地提高了手术间的洁净度。安装层流净化手术间前 ,我院无菌切口感染率是 0 .0 4 % ,启动层流净化系统后 ,我院无菌切口无 1例感染 ,感染率为零。现将我们的管理方法与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细菌学进行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上班后1—2h间的手术室医务人员96名进行手部采样。结果:20名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数≥5cfu/cm^2,其中麻醉医师13名,占13.54%,护士7名,占7.29%。结论:医护人员应强化洗手意识,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最基本、最简便易行和必要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是减少院内感染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