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顾14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9例为发热待查,2例为脊柱关节病,1例为三系减少,1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肺炎。最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多数长期反复发热并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应用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丽芳  王晓彤  李卓  杨儒  刘华 《临床荟萃》2022,37(11):1021-1024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收治的13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3例均出现腰背部不适,其中间断发热8例。13例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均升高,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血培养阳性2例,磁共振成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结论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对于发热、腰腿痛、肢体麻木患者,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完善血清学相关检查、脊柱磁共振成像,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记录并分析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8.3±0.5)岁,男女比例为7∶2。5例从事畜牧生产工作并有与牛羊密切接触史,2例患者有牧区滞留史,1例发病前食用羊肉,1例未发现有布氏杆菌病感染风险的历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视力及听力障碍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改变呈白细胞及蛋白质升高,葡萄糖水平降低的趋势;9例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其中8例阳性;7例行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5例阳性;6例患者行布氏杆菌脑脊液或血培养,均未检出病原菌。影像学检查: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组患者中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颅内感染、脑实质不均匀分布的异常信号影、弥漫性脑白质变性,此外还有1例累及胸腰段脊髓。治疗:经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后好转。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该病需要紧密结合患者的既往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治疗上要遵循长疗程及联合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人员感染该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布鲁杆菌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因发热11 d入院,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睾丸炎、风湿免疫疾病,后行多次骨髓培养及血培养诊断为人葡萄球菌性脓毒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左踝关节肿痛入院,此时接触该患者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人员也出现发热,2例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血培养均有马耳他布鲁杆菌生长,确诊为布鲁杆菌病。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非疫区布鲁杆菌病患者多无明确的患畜或其污染物接触史,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实验室人员应提高对布鲁杆菌的鉴定水平且注意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2016年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分析特征。结果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持续发热、多汗、乏力,其他伴随症状有咳嗽、头痛、心悸、关节疼痛或肿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23例完全治愈,2例治愈后复发。实验室分析有: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中,血常规、PCT、CRP、肝功能等结果均有一定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25例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22例血培养7d内阳性,2例血培养7到15d内阳性,1例血培养第25d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马尔他布鲁杆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各临床科室医生和微生物人员均应高度重视布鲁菌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血液中分离出羊布氏杆菌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布氏杆菌 (Brucellaspp)可引起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又称波浪热 ,它是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我院于 1999年 7月从一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布氏杆菌 ,报告如下。患者 ,男 ,35岁 ,因不明原因发热 4个多月后入我院。经询问 ,患者有进食生羊肉串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1∶8)。血培养至第 10d ,血培养仪报警阳性 ,经培养鉴定为羊布氏杆菌。临床用利福平 0 .3g ,强力霉素 0 .1g每天两次联合使用 ,6周为 1个疗程 ,体温逐渐下降 1个多月后痊愈出院。细菌鉴定 :血培养至第 10d ,BacT/Alert血培养仪报警 ,…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呈现多系统损害,常见表现包括间歇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我国主要见于牧区,但近年来在大城市出现非流行的散发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本文针对北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内经反复血培养阳性最后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帮助急诊临床各级医生提高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以利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为长期发热、多汗、畏寒关节疼痛,本组布氏杆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利福平、链霉素等均敏感。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细胞内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结论:农牧过渡区临床及防疫医生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掌握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正确诊断和治疗,加强预防宣传。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27岁。两个多月前开始寒战、发热(体温40℃左右),呈弛张热型,伴多汗,全身关节痛、疲乏。在当地按重感冒治疗半月无效,又按布氏杆苗病治疗近一个月仍无效,转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问得牧羊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瑞特试管法)凝集价1:200阳性,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此时出现咳嗽、意识障碍、谵语,X线胸片见双肺有均匀分布的粟粒样结节,故以血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抗体的测定对布氏杆菌病的诊断、疗效、予防接种、疫区划分等均有重要意义。既往测定的方法多用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方法的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11.
人布氏杆菌病的症状不典型,血液和其它体液分离培养比较困难,而且很费时。早期诊断动物的布氏杆菌病,也遇到同样的困难,血清学试验也可以短暂地或持久地呈阴性反应。本文介绍一种可以用于诊断人或动物的布氏杆菌病的被动血凝试验。用从流产杆菌分离得到的可溶性复合物ABS,交联于绵羊红细胞制成试剂。材料和方法 (1)抗原:可溶性抗原组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15例布氏杆菌病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12例,好转2例,治愈好转率达90%。结论 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确诊为NB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病例1以发热、听力下降起病,逐渐出现肢体力弱表现。病例2出现缓慢进展性双下肢无力,病程后期出现腰背痛。病例3以卒中起病,病程中出现关节痛及脊髓损害表现。3例患者脑脊液常规均白细胞轻度升高,蛋白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降低,1例布氏杆菌培养阳性。3例患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2例患者MRI出现异常信号。2例患者规律治疗后病情改善,1例患者复发。搜索既往报道的NB患者310例,以外周神经受累多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慢性脑膜炎最常见。结论:NB临床较少见,对于有疫区居住及牛、羊接触史,症状出现反复发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联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布鲁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右踝关节疼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初诊考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经抗感染、镇痛治疗效果不明显,追溯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有病畜接触史,布鲁杆菌试管凝集试验效价1∶40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予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对间断低热、外周单关节炎患者需注意排除布鲁菌病的可能,注意详细询问牛、羊等病畜接触史,疑诊者应及时行布鲁杆菌血清学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鲁菌在Bact/Alert血培养仪上生长曲线特点,帮助预测该菌株生长,协助临床快速诊断布鲁菌病。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经血清学检测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的1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不规则发热、动物接触史。15例患者的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具有相同的特点:阳性报警时间72h左右,迟缓期较长,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对应的纵轴较短,稳定期平缓。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因此对发热患者应重视血液病原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有助于加快对该菌的预测。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防止实验室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布氏杆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经卫生防疫部门血清学检测证实的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按腹部、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男性阴囊,女性子宫附件)、浅表淋巴结及心脏等部位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超声表现阳性者196例,占76.6%,其中肝脾异常者92例(占35.9%),泌尿系统异常者28例(占11%),生殖系统异常者55例(占21.5%),浅表淋巴结肿大者18例(占7%),心脏瓣膜明显受损者3例(占1.2%);超声表现阴性者60例,占23.4%。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发现布氏杆菌病患者是否合并多脏器损害及损害程度,因此,超声检查对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热原因待查(F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以上、经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发热原因很多,诊断常很困难,布氏杆菌病是发热疾病之一,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在我国牧区常见,其他地区多为散发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了难度。2011年后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病较往年明显增多。本文就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最后确诊为布鲁氏杆菌病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病初误诊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8例的临床症状及X线、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腰痛、多汗、盗汗等表现,5例有不规则低热,误诊为脊柱结核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颈椎病1例。后结合脊柱X线片和CT、MRI扫描结果以及标准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阳性表现,明确诊断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经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医技及布鲁杆菌血清学检查可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鲁菌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发热16例(84.2%),关节疼痛14例(73.7%),乏力11例(57.9%),肌肉疼痛10例(52.6%),合并肝损害8例(42.1%)。首诊误诊均发生在非传染科,分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感染性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脑膜炎2例和骨性关节炎1例,误诊时间7~21 d。均经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布鲁菌病。确诊后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规范治疗痊愈。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医师遇到以发热、关节痛伴肝功能异常症状就诊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对疑似患者尽早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20.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我县与内蒙相接,也属于牧区,故是布氏杆菌病的高发地区,但布氏杆菌侵犯神经系统的病例较少见。现报道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