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腹腔镜组),纳入同期经检查确认为非直肠癌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MSP)、高压区长度(high-pressure zone length,HPZ)、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nal peristaltic wave frequency,APWF)、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aximal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norectal inhibitory reflex threshold,AIRT)。并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5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间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腹腔镜组ARP、MSP、HPZ、MTV显著下降(P<0.05),而RRP、AIRT则显著上升(P<0.05),APWF无明显改变。从术后第1个月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3、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15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具有短期、暂时的影响,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体内发生剧烈的抗炎反应,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及效果。2013—2015年本院腹腔镜下手术治疗80例直肠癌患者,其中32例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单孔组),48例患者采取多孔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多孔组)。结果显示,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多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多孔组患者(P0.05);术前,单孔组患者的CRP、ALB、PRE、TRF水平与多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孔组患者的CRP水平的低于多孔组患者(P0.05),ALB、PRE、TRF水平显著的高于多孔组(P0.05)。结果表明,单孔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应激反应水平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多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孔腹腔镜切除术25例、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21例、开腹切除术2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单孔组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多孔组和开腹组(P<0.05);开腹组的恢复饮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超过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P<0.05);单孔组、多孔组和开腹组在切除肿瘤体积、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美容效果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两种术式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病理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被分为TaTME组(接受TaTME)和LaTME组(接受LaTME),每组50例。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随访1年,统计分析两组相关指标差异:环周切缘阳性率(CRM+)、远端切缘阳性率(DRM+)、淋巴结阳性率,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保肛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TaTME组的CRM+、DRM+分别为(10±2)%、(8±4)%,与LaTME组的(8±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ME组的淋巴结检测阳性率(80±6)%,高于LaTME组的(60±8)%(P=0.041)。TaTME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60±35)min和保肛率(80±10)%,均高于LaTME组的(120±26)min、(40±8)%(P<0.001)。TaTME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LaTME组(P<0.001),术后随访1年TaTME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LaTME组(P=0.043)。 结论TaTME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相对于LaTME可显著提高保肛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前瞻性选择武汉市普仁江岸医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与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前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年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0.519、0.852,均P>0.05)。 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宜肠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98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TaTME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ISR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Wexner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肛门Kirwan分级采用Z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TaTME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均优于ISR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及Kirwan分级明显优于ISR组(P<0.05);TaTME组患者术后肠阻梗、肛门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ISR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保肛手术,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已成为近年来直肠癌手术领域的新热点。由于该新兴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目前,绝大多数的TaTME均需在腹腔镜辅助下方能完成。出于完全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技术难度大以及传统多孔腹腔镜辅助的TaTME微创优势不明显的考虑,在预定回肠造口位置引入单孔腹腔镜进行辅助的TaTME术式被认为可实现技术难度、微创和手术切除质量三者间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不仅仅要考虑肿瘤的完整切除,保留肛门生理功能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对直肠肛管以及盆底肌肉神经局部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各种手术方式应运而生,目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等。其中,TaTME是体现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的一种理念和手术方式。目前关于TaTME在直肠恶性肿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国际上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综述旨在通过查阅国内外现有关于TaTME的相关文献,总结探讨TaTME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TME组和ISR组,TaTME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ISR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术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指标和肛门失禁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aTME组患者在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低于ISR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 P=0.13);TaTME组患者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低于ISR组(P<0.05);TaTME组1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ISR组无差异(Log-Rank χ2=0.54、1.32, P均>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及开腹结肠切除术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34例经脐单孔结肠切除术患者(单孔组)与同期22例传统多孔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多孔组)和70例开腹结肠切除术患者(开腹组)资料。比较各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果: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孔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孔组与开腹组(均P<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指数、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单孔组和多孔组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但单孔组与多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围手术期花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与多孔组术后对伤口的美容指数和身体自我感知指数均较开腹组高(均P>0.05),且单孔组美容满指数高于多孔组(P<0.05)。 结论:腹腔镜结肠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似,但具有微创、恢复快、对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势。就美容效果而言,单孔腹腔镜手术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术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Many patients experience disordered defaecation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LARR). We analysed the anorectal function of these patients to determine which factors might contribute to this problem.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2002 and January 2004, 18 consecutive patients (11 males and 7 females) who underwent LARR with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for rectal cancer were assessed by anorectal manometry, balloon proctometry and the Wexner 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6 months and 1 year following stoma closure. Sixteen volunteers (11 males and 5 females) were evaluated for comparison.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for variables that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at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an daily preoperative stool frequency was 2, mean basal pressure (MBP) 43.12 cm H(2)O, maximum threshold volume (MTV) 181.8 ml, length of high-pressure zone (HPZ) 3.11 cm and the 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 (RAIR) was present in all the patients. Twelve months after stoma closure, the stool frequency was 3.3, MBP 37.7 cm H(2)O, MTV 146.3 ml, length of HPZ 2.88 cm and Wexner score 4.37. Comparing patients having a good anorectal function (Wexner score > or = 5) with those having an unsatisfactory function, we found that,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factors that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d to a poor outcome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the absence of RAIR as well as an MTV and HPZ below the fifth percentile of normal individuals. CONCLUSIONS: Many patients undergoing LARR with TME for rectal cancer experience an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that persists for at least 1 year. Those with no RAIR and subnormal MTV and HPZ lengths can be predicted to have an un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松紧结合挂线和传统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高位肛瘘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组采用松紧结合挂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体有效率、肛门功能Wexner评分、肛门直肠动力指标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肛门失禁患者,治疗组患者肛门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动力指标: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直肠静息压[(1.29±0.31)kPa]、肛管静息压[(15.82±2.55)kPa]值与术前直肠静息压[(1.31±0.19)kPa]、肛管静息压[(16.45±1.81)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直肠静息压[(0.92±0.22)kPa]、肛管静息压[(12.03±1.81)kPa]较术前直肠静息压[(1.34±0.31)kPa]、肛管静息压[(17.04±1.12)kPa]均显著下降,且术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值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挂线疗法比较,松紧结合挂线能更好的保护高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结构和功能,降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探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肌裂对肛门功能的影响,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0例,术前术后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测毓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夫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艇(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示,本组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裂患者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町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肛肠动力恢复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混合痔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和联合组(32例,外剥内扎术+TST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肛肠动力,包括肛管高压区长度(HPZ)、静息压(ARP)、最大收缩压(MS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均无手术失败病例,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联合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14.939,均P<0.001);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30/32)、87.88%(2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3,P=0.469);两组术前肛肠动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比较,联合组术后HPZ、ARP、M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91、5.120、4.978,均P<0.01);术后6个月时,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5.107,P=0.035、0.024)。 结论与外剥内扎术比较,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肛肠动力恢复及预防复发,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已成为近年来直肠癌手术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完全经肛门TaTME手术技术目前尚不成熟,操作难度大;而传统多孔腹腔镜辅助的TaTME微创优势不明显,本录像阐述在预定回肠造口位置置入单孔腹腔镜进行辅助的TaTME术,术者认为该术式可达到降低技术难度、微创和标本切除质量三者间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 100 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常规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治疗组予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肛肠动力学 [ 肛管高压区长度 (HPZ)、静息压 (ARP)、最大收缩压 (MS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 [(35.72±3.95) min vs (30.24±3.56) min](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 HPZ、ARP、MSP 明显较术前升高,治疗组术后 HPZ[(4.26±0.45) cm vs (3.68±0.38) cm]、ARP[(45.21±4.21) mmHg vs (36.72±3.69) mmHg]、MSP[(130.45±14.27) mmHg vs (116.45±12.82) 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 (100% vs 8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 12 个月,治疗组复发率 (4% vs 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 PPH 可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有利于提高近远期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