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沙坦及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及联用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 mg,1次/d,氯沙坦50 mg,1次/d,苯那普利5mg和氯沙坦25 mg,1次/d,观察服药前后6周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的变化。结果单独应用苯那普利或氯沙坦与联合用药比较,后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及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P<0.01)。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DN,较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阻止或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氯沙坦50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2.5mg及氯沙坦5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长期单独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但两药联用治疗时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例患者血压控制于130/80mmHg以下,稳定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24例,50mg1次/d,苯那普利组24例,10mg1次/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肾功能、血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沙坦与苯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压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于第4周结束时两组治疗均无明显改变,但在12周结束时两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沙坦能明显降低血尿酸,且无干咳、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安全、有效,具有非降压依赖性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mg/d,治疗6周),对照组112例口服卡托普利(25mg/次,每天2~3次),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肾功能等。结果氯沙坦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无差异,对胆固醇、甘油三酯没有影响,有逆转左心室肥厚(LVH)和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并能改善肾功能并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均安全、有效,对血脂和肾功能无影响;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梁维  赵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54-15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钾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及氯沙坦钾5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尿蛋白肾功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的幅度及降压幅度比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钾明显高(P值均<0·01)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氯沙坦钾长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良好的降低血压和降24h尿蛋白的作用,两者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在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在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大庆市龙南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组)30例和观察组(氯沙坦组)30例,分别口服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进行治疗。结果服药后4周,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尿蛋白减少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氯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且患者对氯沙坦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苯那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慢性肾炎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予苯那普利片10mg口服,1日1次,联合普伐他汀片20mg睡前服;对照组仅予苯那普利片10mg口服,1日1次。治疗2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血清肌酐、尿蛋白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各项血压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尿蛋白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相对治疗前,血清肌酐、血压和尿蛋白、均降低。结论苯那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慢性肾炎伴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尿蛋白,保护肾脏,防止肾脏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难治性肾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难治性肾性高血压28例,采用口服苯那普利每日10-20mg,观察平均血压2-4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2周75.8%,4周88.7%。治疗前与治疗后平均血压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O.01),心率无变化(P>O.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 新一代非硫基长效血管紧张索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于其它降压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高血压,仍然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具有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肾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氯沙坦治疗,研究组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使用后能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剂量50~100mg/d,治疗6周,对照组112例服用卡托普利,剂量25mg/次,2~3次/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血压、血脂、肾功能。结果监测血压显示氯沙坦组降压与卡托普利对照组无差异,对胆固醇三酰甘油没有影响,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卡托普利对照组相比,咳嗽发生率低,并能改善肾功能及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氯沙坦同卡托普利对于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罗惠民  刘福生 《云南医药》1996,17(5):328-328
本文报道57例肾活检,穿刺成功53例,成功率93.0%,结果提示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病理改变,病变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术后肾动脉闭塞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移植术后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例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完全闭塞,2例移植肾内多支段动脉及其分支闭塞,仅见一支段动脉充盈。结论移植肾术后肾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结构异常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两医院2013年7月至10月345例肾结石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X线片,统计单侧肾结石的发生率,观察比较结石患肾和健肾间的肾盂轴线与输尿管夹角、输尿管与肾下盏夹角、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结石肾盏出口狭窄、结石肾盏长度、肾小盏的数量等多项指标.结果 单侧肾结石发生率为78.8%,结石患肾的结构存在一些异常,虽然单个异常比例不太高,但总计异常的比例较高.结论 在同一内环境的人体中单侧肾结石发生率高,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肾结构异常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肾结核CT征象的认识。方法 中后期肾结核 2 8例 ,分别经手术 (18例 )和尿培养 (10例 )证实 ,综合其CT征象和手术病理结果 ,结合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2 8例肾结核 ,在CT上有2 2例可见大小数量不一的囊状低密度区 ;2 0例显示肾盂和 (或 )输尿管壁增厚 ,2例在CT上仅表现为输尿管壁的弥漫性增厚和肾功能减退 ;2例呈实质性肿块状 ;16例有钙化 ,2例平扫呈均匀的囊状高密度影。结论 肾结核各期的CT表现差异较大 ,围绕肾盂排列的囊状改变、肾盂及输尿管壁的弥漫性增厚是中后期肾结核的最典型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诊断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方法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300例肾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00例中术后出血有60例,其中35例患者出血较严重,需输血;2例因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尽早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术后止血,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损伤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14例肾损伤出血,其中肾外伤10例,医源性贤损伤4例,栓塞材料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弹簧圈,结果 全部病例肾出血于栓塞后随即完全停止,随访6个月-10年,无肾出血复发,患肾未栓塞部分保留了功能。结论 提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安全、有效,可避免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以来16例ARF(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行CRR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CRRT治疗24 h后,生命指征平稳,BUN、Scr下降(P〈0.05),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85-264h后进入多尿期;5例患者死于严重创伤或MODS。治疗过程中无低体温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CRRT治疗重症ARF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营养支持及清除炎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重症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患者共17个错构瘤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28个月,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栓塞术后症状消失或有所减轻;肿瘤较术前缩小11.7%-47.7%.随访期未见肿瘤增大和症状复发.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错构瘤,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09,5(12):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