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鼠在脾虚时经口感染白念珠菌后经四君子汤灌胃治疗,检测小肠组织中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探讨脾虚小鼠在感染白色念珠菌经中药治疗后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组,经口感染白念珠菌,中药四君子汤灌胃治疗,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脾虚模型组、脾虚+白念珠菌、脾虚+白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当中IFN-γmRNA及蛋白的表达含量在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0.05或者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念珠菌组、脾虚+白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当中IFN-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含量在治疗后均升高(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白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当中IFN-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含量在治疗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白念珠菌+氟康唑组比较,脾虚+白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当中IFN-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含量在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机体在脾虚状态下,经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四君子汤通过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华北兰盆花总黄酮甙及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家兔血浆旦白的影响。兰盆花总黄酮甙可使血浆白旦白增高,α_1—.α_2—及β—球旦白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肠杆菌内毒素可使白旦白、α_1—,α_2—球旦白持续地不同程度的减少,而β—球蛋白和r球旦白均增多;二者合用,白旦白略有降低,而β球旦白增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类白血病反应(简称类白)30例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及讨论了引起类白的病因及有关鉴别诊断问题。引起类白的主要病因有感染、肿瘤、中毒、大量出血等。但以感染多见,本组达53.3%。类白临床上并不罕见,有时易与白血病混淆,本文就类白血病的鉴别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与正常孕妇血清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群 《重庆医学》2004,33(5):683-683
妊高征孕妇出现低蛋白血症及白/球比值下降,已众所周知.但切莫忽视孕妇在妊娠时的低蛋白血症及白/球比值下降,易致妊高征的发生和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我们对259例正常妊娠孕妇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值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癌胚铁旦白(Carcinofetal isoferrit-in)是ALpert于1973年在肝癌内发现而提出的。随后,用免癌组织化学方法,有人以正常肝、脾铁旦白抗体进一步在人、鼠肝癌及其它肿痛中证明它的存在;并报道了它的阳性率。但文献上,尚未见用肝癌铁旦白抗原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定位;也没有报道不同年龄组与肝癌比较其铁旦白产生特点;肝癌内它的形态、分布及各型、各级肝癌与铁旦白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并对其活性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自烧伤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病人的创面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免疫蛋鸡,并对从该鸡产的蛋白中分离提取出的特异性IgY进行纯化及活性测定,同时用于烧伤大鼠感染白念珠菌的预防。结果:本实验制备的IgY有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能明显抑制烧伤鼠创面(痂下组织)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结论: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有助于烧伤鼠预防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白假丝酵母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白假丝酵母菌在侵染宿主时会遇到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pH、渗透压及氧化损伤等的改变,如何适应这些环境条件对白假丝酵母菌在宿主中生存及发挥其致病性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白假丝酵母菌应对宿主的应激反应通路,提示进一步深入研究白假丝酵母菌应激反应通路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真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8.
三、抗体体液免疫包括非特异免疫及特异免疫,前者包括补体、干扰素、溶菌酶、备解素等,后者主要指特异的抗体或免疫球旦白(Immu-noglobulin,简写为 Ig)。抗体是存在于血液或其它体液中能与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多数是丙种(r)球旦白,但不是一般的球旦白,而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球旦白,故名免疫球旦白(Ig)  相似文献   

9.
金颖  叶菁  张俊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0):713-714
目的观察静脉用阿奇霉素与白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给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对照组给白霉素10-15mg/(kg.d)静滴。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阿奇霉素组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白霉素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白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白霉素。  相似文献   

10.
萧燕梅  杨江英  曹伟红 《海南医学》2009,20(10):160-162
目的探讨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早期血浆置换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例急性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及积极的临床护理。结果全部6例患者经早期3次全量的血浆置换即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毒伞毒素,患者的肝功、心功、肾功逐渐好转恢复。结论血浆置换救治及积极的临床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精心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清除致命白毒伞毒素,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可溶性CD146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无白蛋白尿组(<20 mg/24 h, 8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200 mg/24 h, 6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 32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随访12个月后,根据白蛋白尿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白蛋白尿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浆可溶性CD146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多重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评价血浆可溶性CD146对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含量增加,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可溶性CD146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与无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Scr水平更高,GFR水平更低(均P<0.05)。1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白蛋白尿短期进展48例,归入白蛋白尿进...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及原发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机制均与自身免疫过程有关,因此统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自身免疫也系白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报道8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合并白癜的病例资料及35例白癜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合并白癜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略予讨论。病例资料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合伴白癜共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4~65岁,除1例为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铭悦茜白片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PRT)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探讨其止血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只BALB/c小鼠分为4大组,每组50只,再将每大组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铭悦茜白片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及云南白药(0. 667 g/kg)、铭悦茜白片(1. 80,0. 90,0. 45 g/kg)混悬液0.02 m L/g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后分别采用断尾法、毛细玻管法、试管法测定各组小鼠BT、CT及PRT,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铭悦茜白片高、中剂量组BT、CT及PRT均明显缩短,铭悦茜白片低剂量组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铭悦茜白片高剂量组比较,铭悦茜白片低剂量组BT及PRT均明显延长,铭悦茜白片中、低剂量组C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铭悦茜白片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铭悦茜白片高剂量组比较,铭悦茜白片低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铭悦茜白片可明显缩短小鼠BT、CT及PRT,升高血小板计数,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小板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欣 《当代医学》2008,(10):33-35
目的 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素-2受体(sL-2R)与白细胞介素-6(L-6)水平的水平进行观察,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法(EL I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36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8例)及正常血压组(38例)血清TNF-α(ng/L)、sL-2R(kIU/L)、L-6(ng/L)水平,并测量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ABPM)值.结果 (1)诊血压参数:EH组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ABPM参数,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平均24h DBP及平均24h DBP均明显高于白大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1),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DBP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5).(2)EH组血清TNF-α,sL-2R,L-6水平均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P<0.05)和正常血压组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sL-2R,TNF-α吨及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己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EH者与正常血压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EH早期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白念珠菌芽管单抗Mab03.2C1C2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ab03.2C1C2分别与白念珠菌孢子悬液、白念珠菌孢子和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混合液、白念珠菌孢子和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混合液共同孵育,观察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Mab03.2C1C2能显著降低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及在芽管形成条件下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其抑制作用与该单抗的浓度成正比.结论Mab03.2C1C2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通过抑制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而抑制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白念珠菌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6.
卢卓雄 《中外医疗》2013,32(2):25-26
目的探讨"尿道滴白"患者尿道分泌物成分,评价尿道滴白是否来源于前列腺液。方法选取78例"尿道滴白"患者,分别取患者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对尿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常规镜检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对前列腺液进行前列腺常规检测,比较两种标本的相关性,评价尿道滴白是否来源于前列腺液。结果 72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结合查体及前列腺常规、尿常规检测确诊为前列腺炎,6例患者单纯表现为"尿道滴白"症状,细菌培养阴性;78例患者前列腺液及尿道分泌物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提示"尿道滴白"主要来源并非前列腺液。结论 "尿道滴白"是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之一,并非前列腺液,可能为尿道腺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并对其尖性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自烧伤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病人的创面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免疫蛋鸡,并对从该鸡产的蛋白中分离提取出的特异性IgY进行纯化及活性测定,同时用于烧伤大鼠感染白念珠菌的预防。结果:本实验制备的IgY有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能明显抑制烧伤鼠创面(痂下组织)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结论:抗白念球菌特异性IgY有助于烧伤鼠预防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抗炎作用.[方法]白背叶根提取物最大溶解量为0.233 g(药粉重)/ml,一次给药后无小鼠死亡,无法测出LD50,故以白背叶根提取物最大浓度及小鼠能承受的最大体积(40 ml/kg)灌胃,测定并评价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等模型观察白背叶根的抗炎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最大给药量为27.96 g/(kg·d),相当于小鼠有效给药量的78倍.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白背叶根提取物高剂量能显著减少棉球诱导小鼠肉芽肿重量(P<0.05);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蛋清致小鼠肿胀足的1h、2h、3h的肿胀率(P <0.05或P<0.01).[结论]白背叶根提取物急性毒性低,对急、慢性小鼠模型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癜风属中医"白癜"、"白驳风"的范畴。主要由于酪氨酸酶缺乏,而不能合成黑色素,致使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病程长,可持续终身,易诊难治。临床表现为皮损局部呈乳白色,毛发也可变白。好发于面部、颈部、手背、腰骶部及会阴部等。本文报道中药方剂黑故子对其治疗的效果及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升白胶囊对辐射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以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贞芪扶正胶囊组、升白胶囊大剂量组、升白胶囊小剂量组,每组12只。经低能X射线照射制备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造模后第8d、第14d取血及股骨进行检测。观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和骨髓DN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白细胞(WBC)数、BMNC数及骨髓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贞芪扶正胶囊组与升白胶囊大剂量组第8d、第14dWBC数及升白胶囊小剂量组第14dWBC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贞芪扶正胶囊组、升白胶囊大剂量组BMNC数及骨髓DNA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升白胶囊小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升白胶囊对低能X射线照射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有显著升高作用,其机制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