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增至2.866亿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人数将达163.82万;到2050年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可达到5.333亿,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每年可能会有超过300万例髋部骨折病例;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中,估计17%-21%的病人在2年内将经历另一次某种类型的骨折。由此可见,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髋部骨折及二次骨折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美国目前每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达25万人,专家预测到2040年该数字将达到50万人。90%的髋部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3/4发生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预防再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骼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急剧增加,预计到2020年,每两个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是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所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骨折,但骨质疏松症又常常是直到骨折才被发现的静悄悄的流行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骨骼疾病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则是导致骨折最常见的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大约每10个50岁以上的白人女性就有4个可能会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及髋部(股骨近端)骨折。将来随着人的寿命增长,所有各种骨折发生率还会提高。  相似文献   

4.
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结构退化性病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折,此类骨折又被称为脆性骨折,与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脆弱、力学强度下降密切相关。髋部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90%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囊内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美国每年发生转子间骨折达25万例,随着年龄增加,骨折发生率也上升。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及脏器功能障碍,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转子间以松质骨为主,骨质疏松使骨小梁微结构破坏,轻微暴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604-604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目前约有1000万名50岁以上的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症。另有3400万人为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与其他骨疾病(如paget病和成骨不全)均可引致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直到生活不能自理,丧失行走、站立或穿衣能力,乃至过早死亡?另有研究报道约有20%的老年居民在发生髋部骨折1年之内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特点及诊治注意事项。方法 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共治疗60岁以上(60-93岁)髋部骨折15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71.8岁;女性101例,平均年龄73.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4例,男性20例,女性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本组接受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115例,其中行各种内固定手术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8例,股骨头颈切除2例。部分病例同时给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获得随访110例。随访时间0.5-3.5年。术后下肢静脉栓塞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2例,断裂1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4例,术后近期死亡2例(死于心肌梗塞及呼吸道感染),97例(88.2%)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1)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占64.7%;男性少见,占35.3%。这与女性绝经后骨折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老年股骨颈骨折多见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多见于男性。70岁以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明显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2)老年人髋部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都有明确外伤史;而股骨颈骨折常由轻微外力(扭转)所致,因此在诊断时须防止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3)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具致使的威胁,因此在治疗上如无禁忌应争取早期手术,早期下床活动。(4)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这对减轻全身骨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再骨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对60 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进行回顾,设立单纯骨科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2~20 月,综合治疗组比单纯骨科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即除治疗骨折外,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随访 5 99例骨折的中老年妇女 ,统计其骨折发生时的年龄、骨折部位及双能X线下测定其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 ,了解其再骨折的情况。结果 初次骨折时桡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脊柱骨折组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而髋部骨折的年龄较其他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初次桡骨骨折时骨密度可不下降 ,而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时骨量减少 ;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与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1) ;再次骨折发生率为 15 . 9% ,以髋部骨折组发生率为最高 2 1. 2 1% ,各组骨密度均有下降 ,尤其髋部骨折组发生再骨折时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结论中老年妇女初次骨折是一个重要的风险预测因素 ,初次桡骨骨折后应定期复查骨密度等 ,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肱骨近端、腰椎、髋部初次骨折发生后在积极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进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并防止跌倒 ,以防再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王全平  邵萍 《颈腰痛杂志》2003,24(2):119-121
骨质疏松症主要危险是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易发生再骨折。创伤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多发生局部或全身性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骨质疏松及再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骨质疏松与骨折相互影响、病理机理、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J.  M.  Lane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2):66-71,18
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量减小、骨的纤维结构退变.脆性增加易于骨折。原发性骨疏论为非内分泌性及明确疾病所致的骨质疏松。全美患者约2千万,每年发生骨折120万例(包括28万例髋部骨折),1992年骨折治疗费用100亿美金。随着寿命的延长.在美国发生骨质疏松的绝对数量及发病率在增加。年龄增长使股骨近  相似文献   

12.
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发病特点初步调查及分析,揭示长春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676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生病例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多于粗隆间骨折,69~7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冬季和沙尘暴季节是骨折的好发时间段。结论针对长春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地域特征,应该做好宣传、跌倒、骨质疏松等工作,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62例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的治疗,探论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其的骨质疏松程度、术前并存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组平均住院22d,并发症发生率12.3%;非手术组平均住院87d,3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28.6%。结论 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特点及诊治注意事项。方法:对5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1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35例,时间6~22个月。术后下肢静脉栓塞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116例(85.9%)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65岁以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老年人髋部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具有致命的危险,因此若无禁忌证应争取早期手术。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重视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六所三级医院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1071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特征及4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女性发生例数明显多于男性,70至8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呼和浩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地区特点。结论应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加强本地区人群髋部骨折,尤其跌倒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海淀地区121例住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及流行情况。方法选取121例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出院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年龄≥50岁,通过电话随访完成问卷调查,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21例骨折患者,年龄71.41±10.35岁,平均住院天数15.69±10.67天,平均住院费用4.05±2.86万元;骨折原因中,跌倒所致占60.33%,日常活动所致占36.36%,其他原因占3.31%;出院后有14.88%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所有骨折患者中脊柱骨折98例,髋部骨折23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9.74±10.21和78.48±7.76岁,住院天数分别为13.62±7.95和24.48±15.58天,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79±2.73和5.15±3.20万元,骨折原因中,脊柱骨折组和髋部骨折组因跌倒所致分别为53.06%和91.3%,骨折后脊柱骨折组和髋部骨折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分别为5.10%和21.74%,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骨折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占14.87%,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占85.13%;骨折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有62.81%,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占37.19%。结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跌倒是首要致病因素,其中髋部骨折比脊柱骨折平均住院日更长,花费更多,危害更大。所有患者骨折前后的骨质疏松诊断率、治疗率均不足。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1996?2001年)统计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该统计来了解我院近6年来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情况,充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的我国资料。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骨科与中医骨伤科病人6年中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腰椎骨折的病人住院治疗天数及治疗费用加以统计。结果 股骨颈骨折人数平均每年93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1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0729元,平均每年递增3%;股骨粗隆间骨折人数平均每年3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0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l1374元,平均每年递增45%;桡骨远端骨折人数平均每年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9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3310元,平均每年递增40%;腰椎骨折人数平均每年4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5d,平均每年所需治疗费用6691元,平均每年递增13%。结论 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每年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住院的病人,他们的治疗费用约为每年150万元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很高,有的报道达10%,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大多为前屈型损伤.其应力集中于椎体前部.多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应用聚甲基炳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C型臂X线机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56例64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