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消法是通过具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对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从消法的广义来说,凡祛痰、  相似文献   

2.
消法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相似文献   

3.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4.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剂。它的立法依据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和“结者散之”的原则立法的。凡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壅滞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消法自古有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有"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得其平矣……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其中,"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有余折之","邪气盛者辟夺之",都是指通过"消"与"散"的方法而祛除体内有形或有余之实邪.  相似文献   

6.
消法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内经》有关“结者散之”、“坚者削之”、“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等论述,是其理论基础和立法原则。根据各种病证形成的原因不同,消法具有行滞、散结、消积、除痰、逐饮、决淤等不同作用。《伤寒论》中,就消法的运用说理详明,辨治极确,其所创众多方剂,法度井然,每多切中肯綮。在此,笔者略陈管见,冀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探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治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通过翻阅近几年的文献,对"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治疗肿瘤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它体现了中医攻逐祛邪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治疗各种肿瘤疾病的方法。经临床研究显示,在扶正的同时,采用攻邪之法来治疗肿瘤疾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角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三味中药联合使用,依据其四气五味,归经、药性等特质而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形式。消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指的是消散、通导体内邪滞,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即为单一的消法运用,包括消瘀法、消气法、消水法、消痰法,广义的消法还包括分消法,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表里分消法、前后分消法、上下分消法等。仲景消法治法的配伍和消法角药的运用对于临床有指导意义,故今结合消法与角药来探讨其于《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9.
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叶传蕙教授擅长治疗疑难重症。尤其在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上集验甚丰。叶师躬身临床,并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肾脏病辨证治疗体系。她颇具匠心地将肾脏病治疗方法归纳为消、通、补、固、和五个方面,验之临床不仅取效甚佳而且易于掌握。笔者试就五法论述如下:1消法 消有消散、解除之意。消法的内容包括解表散邪、清热解毒、清热祛湿诸法。解表散邪法用于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之风水证,除具有解除表邪之作用外,更有宣畅肺气、通调水道之功能。此即《金匮要略》“风水相搏……汗出乃愈”之…  相似文献   

10.
软坚散结法属于“八法”中消法的范畴,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它的治疗范围与活血、行气、化痰诸法之间存在着若干重叠,在中药分类上,软坚散结药物又大多散见于活血、化痰、理气、清热诸类药中,因此历代中医文献对其均无系统的论述。实践表明,软坚散结法的治疗范围颇为广泛,用之得当往往收效满意。兹扼要阐述如下。一、软坚散结法的源流与发展《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确立了后世软坚散结法  相似文献   

11.
消法属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消积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凝结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岭南地区炎热潮湿,加之岭南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性有其独特性,脏腑气机失调,气滞、痰浊、食积、血瘀应之而发,故治疗岭南儿科疾病用消法中的理气、化痰、消导、祛瘀之法,可消散痰浊瘀滞食积,使邪去病退。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自拟穿山甲散治疗卵巢肿瘤八例,效果尚属满意,兹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遵照《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虚者补之”的原则,以“消坚”、“散结”、“行滞”、“化淤”、“补虚”为法。体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14.
《金匮》消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1,19(4):19-20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早所结成的有形这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本文结合《金匮》原文从消瘀、消痰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老年人患胆石症用中药攻下排石疗法,往往排石不理想。因老年人胆石症多属本虚标实,若单纯用苦寒通腑,不能收功,反伤正气,排石思路转向中药“化石”或“溶石”。《内经》中早有“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的治疗原则,为消法提供理论依据。消即通过消导和散结的方法,使有形之邪得到渐消缓散。常用药有:槟榔、山查、内金、枳实、木香、大黄、莪术、三棱、延胡、乌药。在运用消积行瘀散结之同时,要适当加入健脾益气之品,以免攻伐太过,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何宏邦运用消法论治胃脘痛。胃失通降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故以消法为治,意求健运疏导,以通为安。其治疗要则是:郁结者疏之,食积者导之,湿阻者化之,血瘀者散之。  相似文献   

17.
浅论"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法是通过消积导滞、消坚散结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结聚、积滞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其核心是“消”与“散”,适用于蓄积有形之邪的病证。临床有消导食积、消痞化癜、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消、托、补"三法在治疗女性炎症性不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托、补"三大法则是中医外科内治法的总纲。笔者认为盆腔附件的炎症同样可将其视为内疡内痈之列而援用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作为指导分期治疗女性炎症性不孕的治则纲领,既可规避宫外孕,又可促进受孕。"消法"应用于炎症性不孕的炎症急性期或慢性炎症的活动期,以及慢性盆腔炎瘕积聚形成而正气未虚者,此时以正盛邪实或邪气鸱张为病理特点。"托法"用于炎症性不孕症的邪气未清,正气已伤,而湿热邪毒,稽留于胞脉之系,缠绵难却,正气无力抗邪外出;或素体本虚,又感邪毒,病症反复而迁延者。"补法"是在前消、托两法的治疗基础上,湿热瘀滞等均已清除,炎症及其炎性物均已吸收,病情向好,已具备受孕条件的阶段而运用,此三法能进一步促进人体生殖机能,提高受孕机率。  相似文献   

19.
石洪 《四川中医》2000,18(11):15-15
消托补为疮疡内治法总则,亦可为形症俱备疾患的内治大则,消为治疗目的,托为重要手段。有形为实,邪瘀为实,重症与久病,往往有脏腑及气血阴阳等亏损,单纯补法有留邪之虞,邪无去路,易犯“实实之戒”,单纯用消法,有毒散不收、气血阴阳受损之弊,故消托补三法临床上往往兼施。 穿山甲为血肉有情之品,兼补气血,性味咸凉,除归肝、胃经外,亦人肾经。《医学衷中参西景》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通达关窍,凡血凝血浆为病,皆能开之……,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  相似文献   

20.
消渴与肝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龙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5-466
一般认为,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是病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润肺、益胃、滋肾为历代治消之大法。《医学心悟·三消》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