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9-12收治的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手术及术后1年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114例,保守治疗组28例.随访所有出院患者至1年.结果 两组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例手术治疗患者均为急诊手术,入院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9±8.5)h,住院死亡率7.89%(9/114),随访1年死亡1例,存活率91.2%(104/114);保守治疗28例,住院死亡率42.86%(12/28),随访1年死亡10例,存活率21.4%(6/28).两组在住院死亡率及1年存活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急诊常见的致死性急症之一,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采用经胸超声及主动脉3D-CT的检查方案可快速有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两者比值在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D)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 年7 月至2017 年7 月156 例可疑AD 胸痛患者,先经CT 平扫后再行CTA 检查明确诊断,并取100 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分 别测量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直径,并计算两者比值(rDA),绘制ROC 曲线,评价降主动脉直径和rDA 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胸痛患者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Stanford B 型AD 组患者降主动脉直径及rDA 值均较胸痛非AD 组明显增大(P〈0.05),以降主动脉直径30.00mm 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2.0%;以rDA 0.8 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1.0%。结论 降主动脉直径和rDA 值可用于快速排除胸痛患者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其中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则应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以往认为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甚至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下以及复杂的弓部置换手术,至今仍是心脏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2]。随着手术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累及颈动脉时对血流的影响,为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急诊超声诊断并经CT血管造影术(CTA)确诊的4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夹层未累及颈动脉组(A组,n=20)和累及颈动脉组(B组,n=21),分析两组颈动脉频谱及血流量差异并比较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Stanford A型AD患者头臂血管累及率高达51.20%。A、B两组间的颈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频谱形态异常者明显高于A组(P0.05),双侧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血流量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比较两组间新发脑梗死发生率(20.00%vs 42.86%,P=0.115 9)、病死率(20.00%vs 38.10%,P=0.203 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tanford A型夹层头臂血管累及率高,虽然脑梗死发生率和病死率未显示明显差别,但累及颈动脉时频谱形态及入颅血流量明显受到影响,应及时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颈动脉进行评估,为主动脉夹层患者脑梗死防治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其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平均年龄(50.1±11.2)岁,男女比例6.5∶ 1.0,最多见症状为胸痛(占70.8%).Stanford A型夹层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50.1±8.3)h、平均年龄(44.6±8.1)岁、入院时血压(142.6±43.5/68.3±25.0)mm Hg与既往有高血压史的病例比率(53.3%)均少于Stanford B型,分别为(112.3±9.8)h、(52.0±12.8)岁、(159.0±36.4/92.5±22.7)mm Hg和73.5%(P<0.05);Stanford A型动脉夹层合并马凡综合征患者比率(13.3%)及死亡率(33.3%)高于B型(分别为0和9.6%;P<0.05);心包积液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也高于B型(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壮年男性,冬季发病率较高.A型主动脉夹层的就诊时间早,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心包积液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Stanford分型为A型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是否累及升主动脉可将胸主动脉夹层分离分为Stanford A、B两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其近端剥离常累及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血管内形成夹层,甚至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完全从主动脉窦部内膜撕脱,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主动脉疾病~[1],可分为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其中A型危害性更甚,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已经成为AD的重要群体,≥70岁以上的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所占逐渐继续上升~[2]。现根据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采用精准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病人愈后,现将1例Stanford A型AD高龄病人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脉夹层(AD)属凶险性心血管危重症,系由不同原因所致主动脉壁内膜裂口,导致主动脉血液涌入破口,引起内膜撕裂,动脉中膜分离,引起夹层病变[1-2]。Stanford B型AD系指破口位于胸降主动脉的AD类型,其病变尚未累及升主动脉,约占所有AD病例的33.3%[3]。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AD的金标准,早期常采用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干预,其可彻底修复撕裂主动脉,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B型AD 10例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急诊入院,其中4例收入消化内科,3例收入胃肠外科,2例收入心内科,1例收入肝胆外科。10例均首诊误诊,分别误诊为胃肠炎及急腹症各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胰腺炎及胆囊炎各1例。10例经相关科室治疗后腹部疼痛减轻不明显,后怀疑AD,经主动脉CT造影(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B型AD,误诊时间5 h~14 d。确诊后均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9例术后恢复良好出院,1例术后因肾衰竭死亡。结论 AD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特别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易被误诊。在中老年急性腹痛患者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AD可能,及早行主动脉CTA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84例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结果84例烧伤病人均得到了紧急救护、安全转运及有序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结论完善、有效的护理组织管理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醉酒后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296例醉酒后顿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包括准确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缺氧,纳络酮治疗及护理等,抢救成功率97.6%。准确评估伤情,快速急救和细致观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15批85例伤员救治情况,内容包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伤情快速、准确分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快捷、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间。结果 15批85例伤员全部得到正确的救治,无1例漏诊、误诊,延误病情,最后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熟练的抢救技能、正确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胸腹联合伤患儿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26例胸腹联合伤患儿的急救护理,提出规范抢救程序,提高护士急救意识,准确判断伤情。识别休克的存在及进展并及时纠治,同时重视心理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总结42例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局部的症状和体征,根据病情观察结果作出判断。认为骨盆骨折伴有并发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严密的护理观察能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订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并按此流程组织实施抢救.结果 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抢救时间缩短(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科学规范,分工明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并发ARDS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加强有效护理和病情监测。结果 10例患救治成功,占52.6%;9例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后合并ARDS的患给予以抗感染治疗、合理氧疗、机械通气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方法2002年起,对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为25分~54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的急救护理管理方法,在一体化的结构布局与设备配置下,建立一体化的急救护理管理网络,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稳定的急救护理队伍,成立抢救小组,制定一体化的抢救制度与程序。结果采用一体化急救管理方法后,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94.2%,合并昏迷的抢救成功率89.4%,合并呼吸困难的抢救成功率90.8%,合并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抢救成功率86.1%,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护理人才。结论建立一体化的抢救程序和急诊管理制度,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使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上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谢爱群 《全科护理》2012,10(3):236-23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救护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病人临床资料、抢救过程,措施包括组织特医特护、迅速建立有效循环、及时给氧、准确估计出血量、迅速止血、开展二级护理查房、提供舒适住院环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预防并发症。[结果]18例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病人全部抢救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置胎盘病人易发生产后大出血,分娩前后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前提,护理措施正确及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腔医院门诊急救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方法 构建急救护理网络,即建立门诊急救护理管理组织、成立急救护理专家指导小组和组建门诊急救护理团队;制订门诊急救流程和急救预案;做好物质配备与管理;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结果 护士急救考核成绩和抢救成功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