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总结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高风险科室工作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关键环节和推荐做法,杜绝各个环节中个人防护的危险因素,避免工作中防护不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降低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自2019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医院院感防控这一公共卫生问题进入公众视线,同时也切实关系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本文总结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重症病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的措施管理,旨在提升医务人员防护能力及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防护意愿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个人防护装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5月1日—3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出舱人员进行防护意愿调查。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结果 共纳入医务人员70人。其中,护士61人,重症监护病房38人。在防护意愿调查中,选择一次性隔离衣47人、防护面屏44人、二层鞋套/靴套69人。共采集标本640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检出6件,阳性率为0.94%;阳性标本均采样自防护服鞋底。6名阳性样本检出对象均意愿选择二层鞋套/靴套。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防护意愿较高,但个人防护装备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应合理选择,避免过度防护。  相似文献   

4.
总结肿瘤外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病区人员出入的管理、病区环境的管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住院患者及陪护者的健康防护、病区保洁人员的防护,为非定点专科医院肿瘤外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热门诊是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患者、治疗发热患者所启动的预防预警机制。为了积极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本院迅速完善发热门诊管理,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严格患者筛查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医患安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在院内传播。本文从发热门诊的布局、医务人员管理及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B超室的管理体会,从环境管理(包括物表环境管理、超声机房的管理、候诊区分级分区的管理、自主设备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包括培训、监控、个人卫生防护、心理建设)、特殊时期患者的管理(如何分流、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心理疏导等)以及预检护士如何筛查患者等方面进行阐述。注重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心理建设,旨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技能与个人防护意识,使其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状况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自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感染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对105例武汉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为在感染前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患病前有不适但坚持工作、可能发生感染的工作场景是病房、感染时班次为白班、患病时有发热症状、患病所属类型为轻型、确诊后出现焦虑的情绪、个人认为科室设施不符合呼吸道传染病要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人员在不同年龄、医院工种类别、医院性质、感染时所在科室等特征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院应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防护隔离措施、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限制患者的留陪和探视、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定期开展医院全员院内感染防护培训、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增强组织支持,并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感染问题,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血液透析病人维持正常的血液透析治疗,我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床边血液透析治疗专家小组,制定专门的诊治流程、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和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案,目前所有病人均得到有效的治疗,且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引领身边人做好自我防护的主要措施包括: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加强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做好心理防护。认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宣传,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可以有效切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争。  相似文献   

10.
医学检验科作为医院中重点科室之一,接触临床标本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医疗废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高危科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科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做好科室医务人员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该文重点从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标本检验流程管理、医疗废物管理、个人防护、重视科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阐述,旨在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突发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医院作为疾病诊治重要组成单位,疫情期间合理的医院内工作流程调整对控制病毒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推荐针对2019-nCoV感染流行期间医院内防控的7个关键临床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及管理经验制定了紧急推荐意见,并结合国内的临床实际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在2019-nCoV感染期间合理调整院内工作流程进行院内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于我国武汉暴发,成为全球近十几年来,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之后第3次暴发的冠状病毒疫情。本次COVID-19疫情传播迅速、广泛,病毒传染性强,但目前尚无针对2019-nCoV的特异性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属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上均显示出抗SARS-CoV和抗MERS-CoV活性,且在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该药被认为是治疗2019-nCoV感染极有潜力的药物。本文对瑞德西韦治疗CoV感染的研发历程和潜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综合性医院作为最直接的前沿阵地,如何在短时间内有序、有效、快速和安全地开展突发医疗救治工作,是控制疫情的焦点和难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本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十大举措,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收治一例四脑室-延髓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后患者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像学及血液检查指标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患者合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既往感染,对医护人员鉴别诊断、临床救治及疫情防控提出挑战。本文报告该病例的综合救治及应急处理,并结合文献分析神经源性肺水肿形成原因,指导我们在脑与外周器官交互作用基础上为神经重症患者提供更有利的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可视化分析和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国内研究现状,为疫情防控策略与方案提供线索和指引。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文献的作者和关键词共现网络,解读共现图谱聚类揭示的COVID-19研究现状与热点。结果检索到有效文献664篇,文献作者形成5大团体,但各团体间的合作较少。“疫情防控”和“中药”等1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他关键词共同聚类成7个研究主题,每个主题所揭示的内容均真实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与热点。结论国内关于COVID-19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的管理与防护、儿童感染及防护、COVID-19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中医药在COVID-19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十四批医疗队佛山二队(以下简称佛山医疗二队)在武汉抗击疫情过程中,队员们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事件和相关处置经验,为日后医疗队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方法对佛山医疗二队的人员构成、基本信息及发生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地点、持续时间、相关处理和预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佛山医疗二队共有160人,驰援武汉抗疫期间有33人共计104人次的身体不适上报事件,主要以咳嗽(56.7%)和头晕/头痛(13.5%)为主。76.9%的队员不适症状持续时间为24 h。绝大多数发生在酒店驻地(83.7%),90.38%的队员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含在病区内休息、离开病区休息和在酒店内休息),少部分需要药物治疗(6.7%)。有6人次(5.8%)进行了CT和核酸检查,结果无异常。 结论及时和正确地处理好队员健康问题是确保医疗队平安和顺利完成任务前提。佛山医疗二队通过健康专管员对全体队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处理和上报各种身体不适事件,建立医疗队保健制度和应急抢救流程,加强队员的心理干预和情感关怀,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和健康顺利返回,相关管理和处置经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富秀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5,19(11):954-955
介绍了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状况及其原因,提出预防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重点是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力、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护易感者以及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调整,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已面临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情形。北京协和医院秉承“以人为本、全人照顾”的理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坚持循证、简明、临床可操作的原则,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建议(2023)》。对于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临床问题,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一线工作经验及多学科专家意见,给出了相应诊疗建议。本诊疗建议强调在社区筛查重症高危人群,并尽早予以药物以及加强营养、心理治疗、睡眠支持等非药物干预,构筑家庭、社区、医院三道防线,以期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has sprea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and i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global health. Patients in the Neonatal Surgery Department have rapidly progressing diseases and immature immunity, which makes them vulnerable to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a relatively higher mortality. This means that these patients require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including early diagnosis, timely transport, emergency surgery and intensive critical care. The COVID-19 pandemic poses a threat to carrying out these treatment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health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edical services in the Neonatal Surgery Department, we developed recommendations focusing on patient transport, surgery selection and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and preventing infection in medical staff during the current COVID-19 pandemic.  相似文献   

20.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 (commonly known as SARS-CoV-2) is a novel coronavirus (designated as 2019-nCoV), which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the Chinese health authorities reported a cluster of pneumonia cases in Wuhan, China in December 2019.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disease is evolving quickly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experts’ opinions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are constantly being updated. On January 30, 2020,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lared the SARS-CoV-2 outbreak as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The total lack of immune protection brought about a severe spread of the contagion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is reason, diagnostic tools, patient management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ave been tested along the way, in the desperate race to break free from the widespread infection and its fatal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Current medic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on severe and critical patients’ management and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are still evolving, but several protocols on minimizing risk of infection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workers have been approved and diffused by International Health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