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用证欺诈和独立担保欺诈的救济手段之一是发布止付令,我国在2005年也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中止支付程序。然而对于止付令的法律性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止付令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禁令,在大陆法系表现为假处分,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则应当归入财产保全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欺诈和独立担保欺诈的救济手段之一是发布止付令,我国在2005年也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中止支付程序。然而对于止付令的法律性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止付令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禁令,在大陆法系表现为假处分。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则应当归入财产保全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以信用证欺诈概念的界定、信用证欺诈成因和表现形式及如何探求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为观察视野,结合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信用证欺诈及其司法救济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慧 《法学研究》2002,(2):95-111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施诉讼行为时会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受不利判决。对此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不同的对待。在英美法上 ,对于因错误、受欺诈、受胁迫、疏忽而为的诉讼行为 ,受不利判决的当事人可以请求取消。大陆法系国家原则上不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诉讼行为加以救济 ,但承认一些例外。基于追求实体正义的考虑 ,我国应当设立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诉讼行为的救济制度。但对此应设定比较严格的条件 ,以维护判决的安定性。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的公证书证据效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凡 《中国公证》2005,(10):45-47
一、公证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特殊证据效力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规定,公证书是司法认知的对象,这是公证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特殊证据效力的体现. 司法认知的对象,受证明标准以及诉讼模式的影响,各国在认识上各有不同.由于司法认知有利于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诉讼效率,在英美法系国家,学者和司法实践都存在着扩大司法认知范围的倾向.与英美法系相比,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对司法认知的解释和规定更为概括、谨慎.  相似文献   

6.
纳税人诉讼是一种以私权制约公权的公益诉讼。作为衡平法上的救济方式,它不仅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承认,而且也被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并得以发展。对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发挥公众在财政监督中的作用,增强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以及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庄春英 《中国公证》2005,(11):17-19
一、强制公证与意思自治原则没有矛盾 强制公证,也称必须公证,指在民商实体法中有关民商事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才产生一定法律效力的制度设计.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存在强制公证制度,其价值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降低当事人和国家的诉讼成本.英美法系国家注重事后救济,一般不采取强制公证,因而有统计表明,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成本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宣传资料所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司法的行政费用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法国为0.8%,德国和意大利均为1.3%,而美国为2.2%,从中可见国家司法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下)张卫平三、英美法系的陪审制与大陆法系参审制的比较分析陪审制是英美法系司法裁判的一种具有特色的制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英美法系的诉讼传统和诉讼观念,尽管在英美法系并非每一个案件都必须适用陪...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证欺诈司法认定之法律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在信用证欺诈司法认定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完善我国信用证欺诈司法认定的法律制度,从立法上明确具体的信用证欺诈认定标准及救济程序,从而正确地认定信用证欺诈并适用欺诈例外原则。这样可以使人民法院保护国内企业免受境外不法商人的欺诈,也可以增强法制的透明度,防止法院滥用权力而影响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和国内法院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之间平等对抗、法官享有司法审查权等“诉讼”特性。两大法系国家虽因诉讼观念的不同而在侦查的诉讼化程度上存在差异,但二互相融合相吸收的趋势却日益明显,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大量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其侦查的诉讼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实践,以有限的诉讼化为目标重建我国侦查制度。具体思路是;适当限制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一定的侦查权和针对侦查机关行为的较为全面的防御权,赋予法官以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证明标准,指出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异后,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支点,对传统上的“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提出质疑,主张建立以“法律真实”为诉讼价值目标,以“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为主,而以在一些特殊案件实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为辅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后,文章还关注法学界和司法审判的最新动态,探讨了“盖然性占优势”与“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翟云岭  王阳 《法学论坛》2004,19(1):28-34
默示条款法律制度,虽为英美法系所特有,但究其实质,乃一种合同解释的有效路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合同漏洞的补充方法。故大陆法系虽没有这样明确的制度,但其相关的漏洞补充的合同解释方法却毫不逊色,可谓虽无默示条款之"名",但却有默示条款之"实",二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联系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释(漏洞补充)方法,探析英美法默示条款制度有关法律问题,以资完善我国合同法上合同解释制度之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举证时限制度设置的目的应为确立与法定顺序主义相适应的双阶型审判流程。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赋予了法官过大的裁量权,与设置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目的相去甚远。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的革新本身是想朝着双阶型审判流程而去,却深受民法法系国家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影响,淡化了驱动双阶型审判流程的法定顺序主义,最终陷入裁量陷阱。《举证时限通知》的进步在于对法官在举证时限制度运行中过度裁量权的限缩。举证时限制度的合目的运行不仅需要程序技术的进步,更需要程序伦理的支撑与推动。《举证时限通知》的进步仅仅是程序技术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REVIEW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80,43(6):724-742
Bailment . By N. E. Palmer . 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 By Hugh Beale . Legal Norms and Legal Science . A Critical Study of Kelsen's Pure Theory of Law . By Ronald Moore . Moral and Legal Reasoning . By S. J. Stoljar . The Politics of the U.S. Supreme Court . By Richard Hodder -Williams . Kindesmisshandlung ? By Dieter Giesen . Of Presbyters and Kings : Church and State in the Law of Scotland . By Francis Lyall . The Maritime Zones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 By Clive R. Symmons . Oil Rigs : Law and Insurance (Some Aspects of the Law and Insurance Relating to Offshore Mobile Drilling Units ). By Michael Summerskill .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 Second edition. Studies in Civil Procedure . Edited by Eric Gertner . Perspectives on Legal Aid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 Edited by Frederick H. Zemans . Solicitors and the Wider Community . By David Podmore .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办案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水平,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讨论案件的范围不明确,提交讨论的案件过多过滥;讨论案件的程序不规范,背离审判活动的某些基本原则;审委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案件讨论质量偏低。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Book Reviews     
《Law & social inquiry》1981,6(2):571-581
Book reviews in this article:
M artin H. R edish , Federal Jurisdiction: Tensions in the Allocation of Judicial Power .
C harles R embar , The Law of the Land: The Evolution of Our Legal System .  相似文献   

17.
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司法独立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 是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的必然产物。司法欲独立, 必先独立于立法与行政, 次须独立于社会, 特别是传媒; 上下级法院以及法官之间亦须相互独立。欲保障司法独立, 必使法官任期终身, 享优厚之待遇, 以及司法豁免权等。  相似文献   

18.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是源于域外的一项重要制度,无论是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还是在英美法系的美国英国,在其刑法理论中均积极的研究这一制度,并将其作为共犯理论的重要问题。共犯脱离理论与刑法中的共犯中止理论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这一全新的制度毕竟不同于共犯中止理论。如果能在我国确立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处罚的均衡、发挥刑罚个别化机能、实现刑罚的目的等诸多机能。  相似文献   

19.
鉴定人出庭质证规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法律已经确立了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原则,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定,实践中鉴定人不出庭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司法公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应借鉴两大法系的立法,确立鉴定人出庭、陈述、质证内容以及专家辅助人参与质证等,并建议修改民事诉讼法时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尧 《法学家》2022,(1):98-113
虽然《担保法》《物权法》以及《民法典》明确规定不得以依法被查封的财产设定抵押,但不能据此认定其属于禁止性规定,从而将违反该规定而设定抵押权的行为一律归为无效。查封虽在公法上具有绝对效力,但就其对债务人的效力而言,尤其是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制定《查封规定》之后,已经由绝对效力转为相对效力。结合《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37条第2款规定来看,若查封已经充分公示,债务人以查封物设定的抵押权仅是相对无效,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包括轮候查封的申请执行人)以及其后参与到执行程序中的债权人,但对于其他债权人而言仍是有效的。如果查封的公示效应不达,则允许成立善意取得,就查封物取得抵押权的债权人有权对抗前述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