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分析美国医疗器械召回的相关法规,制度等,对美国医疗器械召回信息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对美国医疗器械召回数据库召回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对特定品种召回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开展医疗器械召回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赵卫新  樊春鹏  高静 《首都医药》2008,15(20):12-12
日前,北京药监昌平分局和辖区内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功完成了一批骨关节产品的召回行动.笔者全面回顾了此次医疗器械产品召回的过程.总结了成功召回的原因和现实意义.通过此次行动.笔者认为,日常监管中除对产品生产工艺、检验过程(原料、半成品、出厂)等环节监控外,也应注意产品上市后跟踪措施的制定以及是否具有可执行性.这也是医疗器械缺陷产品成功召回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召回是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消除或减少缺陷医疗器械的风险和危害。我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在法规制度、信息监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应借鉴国外医疗器械召回管理的有效经验。其中,加强对全球医疗器械召回信息的监测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医疗器械召回的典型案例,阐明国内外召回事件的处理过程与处理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事》2011,(7):728-728
对缺陷医疗器械实施召回是国际惯例,对保障公众用械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为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监管实际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  相似文献   

6.
彭诗荣  白洁  杨悦 《中国药业》2010,19(2):8-10
通过介绍英国医疗器械现场安全纠正措施及我国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比较英国和我国医疗器械召回制度的不同,为完善我国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制度探讨与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制度现状,并以强生血糖仪、佳腾除颤器两起召回事件为案例,阐明整个召回事件处理的过程,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1,(28):2684-2684
<正>本刊讯对缺陷医疗器械实施召回是国际惯例,对保障公众用械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为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监管实际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1年5月20日发布,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共六章三十八条,分别从医疗器械召回的监管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医疗器械召回的法律法规与文献资料,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医疗器械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72例FDA医疗器械产品一级召回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严重医疗器械风险事件的发生规律,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2012年FDA官网发布的最严重的医疗器械产品一级召回事件,对其中不涉及假劣、伪造等非法原因的272个事件案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构成比排前10位的产品种类占到90%的事件数量;能量型危害是主要危害形式,占79.4%;产品组件失效是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占76.1%。结论从产品的角度,严重医疗器械风险事件的产生主要与应用部分、组件可靠性及其功能、能量控制、可用性等主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324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京航  张黎明  梁伟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38-140,144
目的 对324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可利用性,探索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监测手段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为安全有效使用医疗器械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初步形成。结论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确保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许慧雯  孟芸  邵姝姝  郭月  赵佳  余新华 《中国药事》2022,36(12):1350-1357
目的: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协调进程不断发展,科学合理转化国际标准,持续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与国际接轨,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医疗器械国际贸易、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和技术水平,助力医疗器械科学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转化国际标准工作的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了医疗器械转化国际标准工作的现状、未转化国际标准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措施。结果结论:研究提出了加强国际标准转化的政策引领,探索国际标准转化的机制创新,继续强化国际标准的跟踪、比对研究,加强监督考核和人才建设的具体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振 《中国药事》2014,(3):237-239
目的为我国无源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医疗器械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无源医疗器械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较大提高空间。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研究,加大无源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已成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错误是与医疗器械使用相关的潜在风险,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医疗器械使用错误及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医疗器械标准是产品技术审评的重要参考之一.然而,对于标准在技术审评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迄今未见有专门论述.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医疗器械标准在技术审评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追溯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价值。方法总结使用可追溯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43例的管理方法,并探讨其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干预后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性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厂家设计原因、性能原因以及临床医生的实际操作原因和使用辅材原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