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主要的疗效因素。方法将80例住院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参加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分析团体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因素。结果①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在焦虑症团体心理治疗中重要的疗效因子依次为:希望重塑、情绪宣泄、信息传递、存在意识因子及团体凝聚力。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抗抑郁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还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家庭照料者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招募80名密切接触患者的照料者.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对照组的照料者实施常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对干预组是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对照料者增加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干预6个月后测量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在干预前和干预完成时,两组家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PANSS、SDSS、ADL等量表及其因子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家庭患者在PANSS的阴性量表分因子、SDSS、ADL量表因子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的PANSS的阴性量表分因子和ADL量表躯体生活因子均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均<0.05),SDSS、ADL量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因子和ADL总分的平均得分比干预前和干预完成时都有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家庭照料者对该家庭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近期影响有限,但具有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控制、生活功能的远期效果.家庭照料者所提供的积极康复氛围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团体治疗以其科学、系统、可操作和可评估等优势成为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并已经被证明对社交焦虑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2]。目前,对于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其主要的疗效因素方面的报道比较少见。本研究选取团体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DSM 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20例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分析。检验药物配合动力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有无差异。增加对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认识。方法将我院精神科与心理科门诊近3年(2014年~2016年)就诊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双重治疗组,即采用药物治疗组和药物加动力心理治疗组相比较。结果药物治疗加动力心理治疗组明显优药物治疗组。结论对强迫症患者治疗需要药物配合动力心理治疗,治疗效果会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床位医师的药物治疗及病房的常规生活护理及康复护理。治疗组由2名心理治疗师负责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接受本病区护士常规生活护理及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测评。结果 治疗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伴有明显心理因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团体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04%,临床显效率83.33%;对照组治愈率42.11%,临床显效率6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HAMD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对伴有社会心理因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早期、及时应用有效,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照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使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男女各半,年龄18~65岁,平均(38.9±2.53)岁;心理治疗组60例,男女各半,年龄19~67岁,平均(39.7±3.1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20mg/d,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组药物加心理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第0周(基线)、干预后第2周、第4周、第8周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 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越长,两组的疗效差异越明显.结论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9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两组,50例用药物加心理治疗为甲组,44例用药物治疗为乙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结果 甲组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明显高于乙组.结论 心理治疗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抑郁症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使团体心理治疗这种最具成本效果的干预方式之一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促使团体心理治疗抑郁问题时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文献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类属分析。结果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团体心理学治疗应用于抑郁症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评估工具、研究设计、统计方法方面还仍存在许多问题。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人际关系团体治疗是治疗抑郁症有效方法。但今后在理论和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及效果.方法 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家庭干预加药物治疗,100例)、药物组(单用相同药物治疗,100例).采用精神现状检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于干预前后(共4次)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优于药物组(P<0.05);干预组复发率(16.3%)低于药物组(37.8%);干预组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P<0.05),对患者的照管态度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家属对患者照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美沙酮维持合并心理、家庭干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心理、家庭干预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维持治疗的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9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A组,30例)、心理、家庭干预(B组,30例)和对照(C组,30例)3组。比较组间治疗保持率的差异及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组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比较,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组治疗保持率高(P<0.001);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P<0.05)。维持剂量20-70 mg.d-1。结论: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对提高海洛因依赖者治疗保持率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到个体化,并足量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和饮食疗法对糖尿病的病情影响.方法 将68例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心理治疗加饮食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测定有关生化指标,数据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精神症状和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应用心理治疗加饮食疗法可以稳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延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接受不同护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家庭暴力及家庭心理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以其严重性及与许多家庭都可能息息相关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本文就近两年来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遇到的青少年对父母暴力行为及采用家庭心理治疗结果作一分析。1 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 ,男性 8例 ,女性 1例 ;年龄 14~ 17岁、平均15 .1岁。初中生 6例 ,高中生 3例 (高中、中专、职高各 1例 )。性格内向 6例 ,外向 1例 ,自我中心、任性、急躁 2例。暴力对象 :父亲 2例 ,父母 2例 ,母亲 4例 ,母亲、奶奶、爷爷各 1例 ;暴力形式为谩骂、徒手殴打和砸坏电器等。家庭养育 :9例中有 3例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 ;2例为童年寄养在祖父母家 ,上小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提供有效途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心理治疗状况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据患者意愿与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采用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结果心理干预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住院神经症患者接受团体心理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住院神经症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症状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不适、抑郁、焦虑等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神经症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为在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且初次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50分或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53分,共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每周2次的团体心理治疗。于入组时、治疗第2周和第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1)在入组时用SAS和SDS总共评估228例急性期住院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有136例患者,其中共病抑郁障碍136例(59.6%),共病焦虑障碍的有91例(39.9%);(2)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AS及SDS存在组间主效应(F=44.25,P0.01;F=19.96,P 0.01),时间主效应(F=353.39,P 0.01;F=193.40,P 0.01)以及两者交互效应(F=6.03,P 0.01;F=3.26,P 0.01)。两组SAS及SDS评分在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t=1.31,P 0.05),在第2周及第3周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 SAS=6.56,P 0.01,t SDS=4.49,P 0.01;t SAS=2.15,P 0.05,t SDS=3.58,P 0.05)。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减轻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