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职业学校的重视,因为职业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级的技工操作型人才,因此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在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根据目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并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任务驱动法在“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定位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数据库领域内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王剑  施俊 《福建电脑》2013,(11):61-62,85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社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下的课程考核,应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JS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JSP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穿插到项目中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目的,对高职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理念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家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能够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通过开展技能大赛可以更加深入地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今后的就业当中具有广泛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目前的技能大赛在职业学校中的推广程度较低,仍然需要更多的职业学校予以重视和推动.本文将以咸宁卫生学校为例,针对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设计和创意作为Photoshop教学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应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拓宽计算机学科领域,改善计算机学科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内容,完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叙述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闭卷笔试为主的方法,这种模式严重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了种种弊端,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扎实的实训,构建了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学方法金和考核模式,即:以国家职业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体现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知识能力等全面的教学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计算机专业,与当前信息化社会对IT人才需要量较大的背景紧密结舍。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加大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职教育是我国的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制度在不断的改革,中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职教育模式已经由以往的传统理论教育模式变更为当前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计算机是我国当前各个行业都在应用的技术,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力度,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增强了企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适当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年红 《网友世界》2014,(12):248-248
正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为了能够适应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工程基础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改革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1、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从培养研究设计型人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上,电子电器的基本目标是让人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探讨了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电子电工实验室的对策作为重要的教学基地,无论是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市场的主要的地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果表明,项目教学可以实现无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是达到培养学生的协作目标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早日成才的必须。项目化教学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实用型和技能人才工程教育下的职业定位环境。  相似文献   

14.
周珊红 《网友世界》2014,(15):283-283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设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并且也非常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总体来讲,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对创业人才的培养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晚,所以在其培养模式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一种新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模式,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现实中,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流失率大,稳定率不高,是职教人一直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防止实习学生流失,提高稳定率。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项目教学法"是从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引入到我国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在日常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行为,反思教学评价,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口单招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这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有力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职业学校和社会的肯定。烹饪专业对口单招更是为扬州大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高等烹饪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本文将从烹饪专业对口单招概述、淮安市烹饪专业教育简况、淮安市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对口单招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突出学生人文素养、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职业理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达到优秀水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高职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可以取得预备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拓展新的空间,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业教育重要载体的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变传统中职"灌输式"教育模式,构建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人以所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教学为研究背景,以无线电技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在专业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思考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和技能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探究式学习与电子专业课程结合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