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难愈性创面病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转移皮瓣的愈合情况。结果负压引流更换次数最少1次,最多4次,所有接受负压引流创面均不能自行愈合,引流一周后,创面有不同程度缩小17例,占85%,应用游离皮片移植愈合6例,占30%,而选择转移皮瓣移植14例占70%。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顽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中,对确保植皮或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慢性创面患者行常规清创术,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覆盖创面,每次负压吸引7-10 d,经1-2次吸引,创面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结果 3例患者自行愈合,46例患者经游离皮片移植,9例经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简便有效、可靠安全,能改善创面条件,缩短创面治疗时间,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皮片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慢性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5d后去除负压敷料,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总计手术次数。结果:在62例患者中,59例患者术后5d的皮片成活率为100%,3例患者皮片出现小部分坏死,面积均小于2cm×1.5cm,采用常规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5d,全部病例均需1次手术即可闭合创面。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植皮片固定技术,其可有效缩短皮片成活时间,提高皮片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tl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足踝部皮瓣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术前给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植皮或植皮联合皮瓣转移术。结果21例创面全部愈合,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16例创面经VSD治疗后,肉芽新鲜,行自体皮移植后创面愈合;2例创面行植皮联合皮瓣移植后创面愈合;1例创面局部颅骨外露,给予钻孔去颅骨外板,负压吸引14d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经植皮创面愈合;2例创面经两次置入VSD治疗,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能减少手术操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促进了创面的愈合,缩短了治疗时间.方法:46例糖尿病足患者,控制血糖平稳后,清除坏死组织,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结果:46例糖尿病足患者行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8例溃疡通过换药后创面愈合,22例经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术后创面愈合.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使用加速促进了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因每次创面换药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福锦 《广西医学》2009,31(10):1492-149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7例慢性骨髓炎治疗患者先清除病灶,再给予负压封闭引流,Ⅰ期封闭创面、Ⅱ期植骨,伴有软组织缺损较多者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结果17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无水肿,通过Ⅱ期植骨、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均愈合,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使病灶清除后的创面在封闭状态下得到充分引流,既能避免持续滴注灌洗引流不畅的问题,又能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同时也能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利于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踝部软组织损伤术后的护理,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和引流通畅,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方法:对64例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彻底清创,然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2~3次,每次持续吸引7~10 d后,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47例行游离植皮成活,17例行皮瓣移植成活。结论:经负压封闭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并早期行植皮或皮瓣移植,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牛兴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77-1878
目的总结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移植、皮瓣转移治疗8例患者的不同部位的慢性溃疡创面,其中背部1例,右膝关节外侧1例,骶尾部压力性溃疡6例。给予患者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清创后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后,根据创面基底部条件选用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8处创面通过应用全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完全封闭愈合,9处小于3 cm×2 cm的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良好。结论创面清创后正确使用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保持创面液化组织的充分引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提高了慢性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创面患者68例,均入院后行清创术,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治疗7 d后,测量组织液氧分压,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评估创面床条件及患者全身情况,行Ⅱ期手术。观察并计算治疗7 d后2组的细菌清除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泡沫干瘪率,并于治疗过程中记录计算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方式及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泡沫干瘪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为(112.80±4.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2±4.03)mmHg(P<0.01)。2组手术方式分别为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皮片移植成活率和皮瓣移植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12个月,2组所有皮片或皮瓣成活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之后进行Ⅱ期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方法 对11例应用VSD治疗深度压疮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加强营养和疼痛护理.结果 11例患者行负压吸引平均使用9天,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一次性愈合1例,植皮6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4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压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良好的护理可促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疗效。方法:4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观察组于清创后给予 VSD技术治疗7-21 d,Ⅰ期封闭创面或Ⅱ期植骨、皮瓣修复;对照组给予清创后传统闭式灌洗冲洗引流术,Ⅱ期行植骨、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局部组织无水肿、肉芽组织生长良好,4例Ⅰ期封闭创面,17例经植骨、植皮或皮辩移植修复均愈合。治疗结果优良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骨髓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使创面在封闭状态下得到充分引流,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局部水肿,利于创面修复,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褥疮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0年1月褥疮患者18例,实施手术清创后进行持续负压吸引7~28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经过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一次性愈合6例,游离皮片植皮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9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褥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头皮回植治疗头皮撕脱伤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头皮完全撕脱,不能进行血管吻合再植者采用中厚皮片反取皮原位移植,皮片表面用VSD泡沫敷料覆盖封闭,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大小在20~30kPa。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11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颅骨外露局部皮片坏死,经颅骨密集钻孔凿除外板及VSD后,Ⅱ期植皮愈合。结论VSD引流充分,可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片与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创面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的效果。方法1990-2005年对119例患者分别应用中厚皮片移植67次;皮瓣移植36个,肌皮瓣移植19个,肌瓣转移2个,治疗慢性创面124个。所有创面术前均采用负压引流,皮瓣、肌皮瓣术后均采用负压引流。结果52例患者皮片成活率达98%以上(包括1例肌瓣表面植皮),13例患者达95%以上,有2例患者行补充植皮。3例局部皮瓣出现边缘表皮坏死,换药后治愈外,其余皮瓣、肌皮瓣、肌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创面修复后外观满意者106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6例(5例均为肌皮瓣转移术的局部臃肿,1例为植皮术后凹陷瘢痕)。结论无骨、肌腱、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露,局部瘢痕化不太严重,修复部位对耐磨和感觉要求不高、时间较短的慢性创面可以选择中厚皮片移植;对外观需求较高且创面较凹陷者可选用局部皮瓣或肌皮瓣;局部感染明显或需改善血液循环的慢性创面最好选用肌瓣或肌皮瓣修复。密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修复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7例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引流组(n=43)清创后采用VSD修复创面,常规换药组(n=44)清创后采用传统换药方法修复创面,Ⅱ期行中厚皮片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封闭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负压引流组感染控制时间、清创至Ⅱ期封闭创面时间短于常规换药组,清创后3d、1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术后植皮/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精心护理和有效的VSD管理对创面及早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所有病例经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确定感染。创面扩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创面清洁后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皮瓣面积为8 cm×7 cm~15 cm×11 cm,带2~3 cm 宽3~7 cm 长筋膜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3~7 cm。结果:21例皮瓣未发现感染迹象。22例皮瓣中17例全部成活,成活率77%。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具有控制感染快、皮瓣成活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皮肤缺损及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皮肤缺损和溃疡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游离植皮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平均使用VSD 7 d,18例皮片全部成活,创面愈合;2例皮片成活95%,经换药创面愈合。患者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游离植皮处理下肢皮肤缺损及溃疡,能更好地进行创面引流,控制感染,促进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植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19.
罗东斌  焦锋  张文佳 《海南医学》2014,25(2):252-25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反取皮全厚、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24例.结果 16例患者创面一期封闭,6例发生小范围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片坏死较大者经过二次邮票植皮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4个月.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植皮者肢体外观色泽接近正常,弹性及感觉功能较好,关节功能良好;全厚及中厚皮片原位植皮者有少量瘢痕增生,功能恢复满意.本组未发生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植皮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皮片与创面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对30例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行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2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外露。结果:经VSD治疗后,坏死组织少,创面感染得到控制,移位修复后,无感染发生,30例全部成活,3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供区植皮完成成活。术后经过6个月-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下肢负重、行走基本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提供良好条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后期良好修复创面,两者联合应用是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