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相位窗选择.方法:9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5%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相位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两组:心率≤75 min-1者为Ⅰ组,76~90 min-1者为Ⅱ组.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相位的图像质量(排除冠脉重度钙化者).结果:心率≤75 min-1者,在7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98.02%(247/252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心率76~90 min-1者在4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77.27%(68/88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所有受检者,结合75%及45%两个相位窗,共有93.82%(319/340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结论:对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行75%及45%两个相位窗重建,即可使绝大多数受检者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晓晖  孙英彩  张敏  陈勇  李石玲 《河北医药》2009,31(17):2249-225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CTA图像,记录扫描期间心率变化情况,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并制定冠脉成像质量评价标准。结果图像质量为优的48例,图像质量为良的27例,差的10例;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68例在60%-70%的R-R间期内采集数据显示冠脉最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了在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努力将其去除,才能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冠脉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4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心率分成〈60次/分,60~69次/分,70~79次/分和≥80次/分四组,评价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在70次/分以下时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扫描时心率变化幅度大时成像质量下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密切相关.心率低于70次/分且波动范围小于5次时获得的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进行分组(各3组),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累计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A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未服用药物),心率因素,特别是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仍然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降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体模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冠脉体模实验,改善64排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使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评估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方法 本研究利用冠状动脉心脏模具,采用不同的心率、不同重建算法、图像重建相位窗,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图像质量最佳心率为<70bmp,心率波动<10bmp.60%实验组,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心率快而波动小,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图像质量比较好.结论 心率、重建算法和图像重建相位窗是影响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主要参数,在应用中应适当运用以上的参数,才能获得优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提高冠脉图像质量,我和同学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三级甲等医院亲临调查研究与分析,消除或减弱各种干扰因素后行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得到的图像效果.方法:248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常规冠脉检查与286例接受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两组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结果:常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84.27%,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90.90%,相比Ⅰ级图像图像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项目以中学生为视角,研究科学合理的降低各个影响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技术及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CTA表现。结果心率变化是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有冠心病史的患者与冠脉狭窄>50%的相关性为83.3%(30/36)。结论 64排螺旋CT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在临床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心率、焦虑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需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测试病人干预前后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心率、焦虑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像。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率比较平稳且稍慢,对照组心率明显加快;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性伪影少于对照组,但冠脉成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实施合适的心理干预护理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稳定心率,减少图像运动性伪影,进而提高冠脉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在骨盆骨折损伤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于患者知情前提下遵从其对比剂剂量选择方案,将66例骨盆骨折损伤分为低剂量组(n=36)和高剂量组(n=30),两组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图像质量及相同层面的髂内动脉的CT值.结果 ①低剂量组患者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为(2.5±0.4)分,同高剂量组(2.6±0.3)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名医师对两组患者血管显影图像质量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低剂量组左侧髂内动脉CT值同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在骨盆骨折损伤检查临床中运用,同高剂量对比剂使用效果相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条件下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138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检查前、中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卫生宣教、屏气呼吸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时心理精神状态、心率控制时间、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冠脉成像的质量.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焦虑与恐惧、服用药物的人数、心率控制时间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严格有效细致的护理干预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87.5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82.50%、72.50%、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12±0.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0.57)分,客观评价指标左冠脉主干和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主干中段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常见伪影的分类、成因及应对方法。方法对15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图像质量并对伪影进行分类。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患者心率、呼吸运动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因素呈负相关,常见伪影可分为层状伪影、阶梯状伪影、模糊伪影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评估率较高,但由于患者自身或扫描的原因会出现影响图像诊断的伪影,对这些伪影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及避免假阳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6排螺旋CT预扫描以及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临床患者1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问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接受预扫描和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对照组未采取预扫描和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对这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图像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造影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在CT增强扫描中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CT图像质量,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19例房颤患者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 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 bpm和平均心率≥70 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19例房颤患者行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和使用硝酸甘油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二者对心脏的不同作用机制对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时的图像质量的优劣。方法100例怀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1组服用倍他乐克(倍他乐克组),另1组服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扫描用西门子64排 CT 进行,扫描后常规75%时相重建。以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 AHA 的标准将冠状动脉分成15段,分析患者≥2 mm 的血管段。图像质量按Ⅰ清晰,Ⅱ稍模糊,Ⅲ模糊。结果倍他乐克组患者平均心率控制在60次/min,共有750个≥2 mm 的可供诊断血管段。2组50例患者平均心率71次/min,共有600个≥2 mm 的可供诊断血管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一级图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仍是心率,单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仍不能很好的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13例病例扫描,其中42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成像质量Ⅰ级93例(82.30%),Ⅱ级17例(15.04%),Ⅲ级3例%(2.65%)。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为92.86%,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29%、93.33%、96.15%、87.50%。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率100%,图像质量评价优为88.9%,良为11.1%.其中主动脉夹层58例,图像质量优为89.7%,良为10.3%;非夹层组32例,图像质量优为87.5%,良为12.5%.夹层组与非夹层组采用团注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x 2=0.0977,P>0.05.结论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我科300例冠状动脉CT检查者,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所举患者心率为每分钟45次至112次,平均每分钟(71.68±11.88)次。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4级。将心率分为5个等级,即每分钟60次以下为一个等级,每分钟6069次为一个等级,每分钟7069次为一个等级,每分钟7079次为一个等级,每分钟8079次为一个等级,每分钟8089为一个等级,每分钟90次以上为一个等级,比较在不同的等级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并观察在不同的等级条件下,冠脉检查的成功率、显示优良率与重建心动周期时相的差异。结果所举30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89.33%(2680/3000),显示优良率为79.20%(2376/3000);心率与成像质量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影响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且在高心率下,64层螺旋CT可获得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若要保证高质量图像,每分钟70次心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29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同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其他因素,以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结果115例能满足临床诊断,14例不能用于诊断,其中有7例心率变化大(心率〉80bpm,且波动〉20bpm),2例屏气不佳,2例扫描延迟时间不准;筛选出冠心病25例(其中3例横断面显示陈旧性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41例,冠心病治疗后评价5例(搭桥术后2例、内支架3例),冠状动脉血管变异12例,正常冠状动脉32例。结论64层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反复进行屏气训练、认真测算扫描延迟时间、尽量控制心率〈75bpm、并根据心率优化扫描参数,以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为筛查冠心病、诊断血管变异、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术后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