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安定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和运动黏度(40℃),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表征了亚油酸甲酯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测定了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从氧化反应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随氧气流量改变,亚油酸甲酯氧化安定性较好,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诱导期缩短,氧化安定性明显下降;通过计算得到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是36.003kJ/mol。  相似文献   

2.
油脂或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催化加氢反应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而钯(Pd)催化剂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加氢催化剂,这就为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加氢提供了可能.在温和条件下,以PdCl_2为催化剂,以氢气为还原剂,研究了亚油酸甲酯的加氢反应.以亚油酸甲酯完全氢化成油酸甲酯时产物中生成的反式酸含量作为反应的主要评价指标,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常压条件下(1 atm),无水乙醇为溶剂、PdCl_2与亚油酸甲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002,反应温度为20℃,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此时氢化产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69.3%,硬脂酸含量为5.7%,亚油酸甲酯转化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不影响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低温流动性的情况下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可对生物柴油进行选择性氢化,将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氢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以低共熔溶剂(DES)为溶剂,使用PdCl2为催化剂,对脂肪酸甲酯的选择性氢化进行了研究。以亚油酸甲酯完全氢化为油酸甲酯时的碘值(76 g/100 g)作为反应的评价标准,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氯化胆碱和尿素合成的DES为溶剂、氯化钯与葵花籽油脂肪酸甲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0,反应温度60℃,转速600 r/min,此时氢化产品的碘值最低(87 g/100 g)。且氢化脂肪酸甲酯中,油酸甲酯的含量为74.19%,亚油酸甲酯的含量为13.44%,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抛光大米中掺涂菜籽油的分析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抛光大米中的菜籽油, 经皂化和甲酯化油脂, 异辛烷溶解, 最后经气相色谱检测。当测定结果中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和芥酸甲酯测定值大于55.0、45.0、1.50、0.20 μg/mL时, 可判定抛光大米中非法添加菜籽油, 判定结果的可靠性为95%, 置信度系数为2。  相似文献   

5.
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兴保健油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养小球藻藻粉中亚油酸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C测定藻粉中亚油酸的优化预处理方法为酸催化甲酯化法,选用2mL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异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1h,加入3mL体积分数为2%的H2SO4-甲醇溶液甲酯化,1mL乙醚萃取.优化产率为3.00mg/g.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温热重(TG-DTG)分析和常压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气氛对含硼燃料热氧化特性的影响.利用TG-DTG切线法得到不同气氛下含硼燃料的着起始氧化温度温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50~650 ℃温度区间,燃料的着火温度不受气氛影响,提高氧浓度有助于促进燃料反应放热.在650~1 100 ℃温度区间,在O2、空气和CO2气氛下含硼燃料中硼的起始氧化温度温度分别为705.3、710.8、723.4 ℃,在N2下增重非常少,与Ar不发生反应;提高O2浓度有利于降低含硼燃料中硼的起始氧化温度,加快氧化反应,提高含硼燃料的反应效率.采用Satava-Sestak 积分法模型计算燃料在高温段(650~1 100 ℃)不同气氛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共轭亚油酸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UV-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地,测定了由植物油脂制得的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甲酯、共轭亚油酸三甘酯在不同浓度时在200nm-300nm的吸光度,绘制出样品在不同浓度时的吸光度曲线,找出适宜的浓度范围,用MicrocalSoftware Origin Version4.0做回归分析,由线性回归给出样品浓度和吸收光度的线性关系,为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和校正,采用惠普8452A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同一批样品在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吸光度,利用PEAutosystem XL-TurboMass测得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准确度,结合回归系数给出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Raney-Ni催化下菜籽油生物柴油催化转移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下,以异丙醇为供氢体和Raney-Ni为催化剂,对菜籽油经酯交换得到的生物柴油进行催化转移加氢研究.通过定时取样分析生物柴油的碘值变化和组分含量,研究了生物柴油中亚麻酸甲酯(C18∶3)、亚油酸甲酯(C18∶2)和油酸甲酯(C18∶1)催化转移加氢选择性和反应动力学,以及加氢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顺反异构情况.结果表明:在水环境下生物柴油催化转移加氢反应可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C18∶3和C18∶2的加氢选择性较高,反应速率常数是C18∶1的6倍,但产物主要为反式油酸甲酯(t-C18∶1),而且顺式油酸甲酯(c-C18∶1)进一步加氢变成硬脂酸甲酯(C18∶0)的速率远远高于t-C18∶1.  相似文献   

9.
自然因素作用下沥青老化化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沥青在热、光、氧、臭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老化化学反应.指出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沥青中各组分会自行发生热氧化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等老化反应,分析提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角度揭示了沥青老化的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废餐饮油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废餐饮油预处理后,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的催化下以其为原料和乙酸甲酯通过转酯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产物的主要组成,结果表明主要是由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构成;实验还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采用六因素五水平L25(56)设计正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得知:废餐饮油2.0g,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的用量为油重的8.0%、乙酸甲酯与废餐饮油摩尔比为10: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8h、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用量为油重的40.0%,叔丁醇用量为0.5mL为最佳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86.43%.对酯化所得生物柴油的部分理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本符合美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和我国-50#轻柴油标准,具有较好的柴油机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硫脲和氯代十八烷为原料合成正十八硫醇,在均相反应条件下,开展了其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第一步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测得表观反应级数为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rA=-dcA/dt=4.602×1013exp(-13 464.27/T)c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1.95 kJ/mol,介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40~400 kJ/mol之间,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信.  相似文献   

12.
采用450 W汞灯做光源,对TiO2薄膜光催化氧化甲基橙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TiO2薄膜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动力学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L-H)方程描述。甲基橙初始浓度≤20 mg/L时,TiO2薄膜光催化氧化甲基橙表现为一级反应;甲基橙初始浓度≥24 mg/L时,则表现为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长期负荷预测能够解决城市燃气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为城市燃气公司的管理运行提供帮助。为了提高天然气长期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SVM-GA(SupportVectorMachines-GeneticAlgorithm)的天然气长期负荷预测模型。分析确定影响天然气用气量的相关因素,应用遗传算法和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对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惩罚因子c 及核函数参数g 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将优化后的参数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中,进行天然气长期负荷预测。以某省实际的样本数据为例,将SVM-GA模型的预测结果与SVM 和交叉验证法结合模型及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VM-GA 预测模型分别比SVM 和交叉验证法结合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在衡量预测精度的相对均方误差、归一化均方误差、归一化绝对平方误差、归一化均方根误差、最大绝对误差五个指标分别高0.58%、3.98%、2.99%、4.58%、8.64%和6.13%、26.28%、19.71%、21.09%、31.48%。因此支持向量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天然气长期负荷。  相似文献   

14.
以真实三叶草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三维体相环境为计算实体,以模拟工业运行温度的函数作为边界条件,采用无网格数值方法求解傅立叶传热方程,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加氢裂化催化反应过程中外界温度波动对催化剂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内部并非等温反应,在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外界的反应温度波动以及催化剂内部的热点分布对催化剂团簇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催化剂体相内部的平均温度也随着反应体系放热情况、催化剂粒径、原料油密度、反应空速以及催化剂内部热点分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进行轻燃料油催化裂化反应实验,经参数估计确定了生焦动力学参数,建立了轻燃料油催化裂化反应生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参数与原料组成进行线性关联,改进了模型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对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微乳液配方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方程系数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出适用于朝阳沟低渗透油藏的微乳液配方(质量分数):1%石油磺酸盐+1%正丁醇+1.38%正己醇,测量微乳液特性参数R=0.261,验证配方微乳液为最佳中相体系。使用激光粒度仪对微乳液体系进行粒子半径测量,测量其粒子半径在0.01~0.22μm,适用于朝阳沟油藏微小孔喉。通过微乳液驱替低渗透岩心实验,得到微乳液驱能在水驱采收率的基础上提高最终采收率7.41%,降低注入压力24%,验证了该微乳液体系对朝阳沟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铁的影响 ,应用分光光度法 ,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混合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增敏行为进行了考察 ,提出了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甲基紫为显色剂 ,硫酸为酸性介质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 -80增敏作用下 ,痕量铁能强烈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褪色 ,使其灵敏度得到提高 ,并研究了该反应动力学条件 ,测定其反应活化能及表观速率常数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III)的新体系。方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重现性好 ,一定量的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 ,检出限为 2 .2 4 7× 1 0 - 10 g/mL ,测定线性范围为 0~ 0 .8μg/2 5mL。用于人发、豆样和水样中铁的测定 ,回收率均在 96%以上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2-羟基苯甲醛、乙二胺合成了双席夫碱配体,然后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使其与无水氯化钴按照物质的量比1∶1反应,得到了一种可用于电驱动催化水氧化反应的单核钴基(Ⅱ)席夫碱类配合物。纯化后以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等检测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以循环伏安法对其催化水氧化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中性pH 条件下,该催化剂具有活跃的电驱动水氧化催化活性,氧化峰的起始放氧电位仅为0.5V。循环伏安法连续多次的扫描结果显示,该催化体系在水氧化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合较低的合成成本及纯化难度,该配合物在催化水氧化领域将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输气管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输气管网上的应用也不断加大。把仿真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真实地表现天然气输气管网内气体的流动规律,确保天然气输气管网合理、优化地运行。在全面、系统地研究TGNET、SPS等软件的基础上,使用当前天然气物性计算最精确的方程式MBWRS状态方程,以及四阶龙格-库塔法(Runge-Kutte)来求解输气管网的稳定流动微分方程组。并以C#软件为工具,结合相关软件的优势,充分考虑初始和边界条件及输气管网的焦耳-汤姆逊效应等,开发了仿真软件,更适用于压缩机、管道、阀门、气田等组成的多气源任意管网。与TGNET软件相对比可知,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作为非稳态流动模拟的初始值,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