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刺影响下丘脑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针刺肥胖大鼠并作相关实验分析,探讨针刺减肥效应的某些机理。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布曲明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体积、脂质代谢、胰岛素、瘦素及神经肽Y的变化,分析其相互作用与联系。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指数、脂质代谢有明显改善(P<0.01),左肾周脂肪湿重降低,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与西布曲明组比较针刺组作用更好(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西布曲明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也趋降低(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瘦素与神经肽Y之间有协调趋向,但分布并不一致,西布曲明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具有减小体重指数、改变脂肪细胞体积、调节脂代谢功能的作用,且可能通过协调机体胰岛素、瘦素及神经肽Y分泌水平而达到降脂减肥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频电针刺激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高频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模型组(n=19)、针刺组(n=19)。采用高脂饲料、谷氨酸钠造模法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电针"后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穴,频率100Hz,电流3~5mA,每日1次,每次10min,共治疗28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分布;用酶学终点法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以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免疫比浊终点法测定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瘦素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组织湿重及脂肪细胞面积均明显降低(P<0.01),而脂肪细胞个数增加(P<0.01);血清脂质各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5),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P<0.01);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降低(P<0.01,0.05)。结论:高频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机理.方法:大鼠皮下注射15%谷氨酸钠溶液,制成肥胖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西布曲明组;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TG、TC和LDL-C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电针组优于西布曲明组(P<0.05);电针组和西布曲明组HDL-C的含量都高于模型组(P<0.01),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电针组LPL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和西布曲明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与西布曲明对胰岛素的影响差异没有显著意义,而对瘦素的影响电针组降低的程度比西布曲明组高(P<0.01).结论;电针刺激能够改善肥胖大鼠的高血脂状态,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同时调节血清高瘦素和高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2 Hz,2/15 Hz,15Hz),每组各10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LR)和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均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量,下丘脑组织中LR与IR较模型组均上升。其中高频组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结论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肥胖大鼠,可能通过减少脂肪量和提高下丘脑瘦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达到减肥效应,且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凤霞  陈瑞  王华  袁芳  王立 《中国针灸》2004,24(12):858-86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4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3只,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治疗组针刺"胰俞""后三里""关元"穴,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胰岛素和神经肽Y(NPY),运用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糖.结果:针刺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使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血浆NPY水平降低(P<0.05),对降低的胰岛素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降低血糖的同时使糖尿病大鼠的NPY水平降低,可能是针刺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讨频率调节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选取大鼠曲池、丰隆、三阴交、后三里、中脘和关元穴,采用2Hz、50Hz、100Hz频率针刺。测定大鼠体质量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湿重;用酶学终点法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的含量;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用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3组大鼠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湿重、血清TG、TC和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2Hz、50Hz、100Hz电针频率降低大鼠Lee,s指数、调整脂代谢的作用有依次递减的趋势,50Hz电针频率似在降低脂肪重量上较2Hz和100Hz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指标和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机理,为临床应用针刺减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制备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以及脂肪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肥胖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较肥胖组明显下降(P<0.01),体长变化不大;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针刺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Ins)调节及脂肪消耗的差异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的方法制造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雌、雄)、电针组(雌、雄),并设正常组(雌、雄)进行对照,每组10只。电针组取曲池、中脘、关元、后三里、丰隆、三阴交穴,针刺后采用2Hz低频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观察电针治疗前后雌、雄大鼠血清ins含量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组雄性与雌性大鼠血清Ins含量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的重量分别较模型组同性大鼠显著降低(P0.01),且电针组雄性大鼠各项指标较电针组雌性大鼠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在降低血清Ins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方面,雄性大鼠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针改善颈源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所致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机理.方法:采用组织硬化剂注射法建立家兔VCS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模型.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行双侧"风池""听宫""外关"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记录10 Hz低刺激率、50 Hz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和低频(1 000 Hz)、高频(6 000 Hz)短纯音耳蜗电图(EcochG)听神经动作电位(AP)阈值,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 Hz高刺激率ABR的Ⅲ波峰潜伏期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之间10 Hz低刺激率AB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AP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6 000 Hz AP阈值显著高于1 000 Hz AP阈值(P<0.05),电针组1 000 Hz和6 000 Hz AP阈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电针可改善VBI的脑干神经元突触效能和外周听觉通路传导,增强耳蜗高、低频听力水平,恢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针与电针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神经肽Y(NPY)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体针组、电针组、模型组并设正常组进行对照。体针组采用传统捻转手法,平补平泻法;电针组采用疏密波,频率为100Hz。测量4组大鼠的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并观察针刺干预后肾周脂肪细胞病理形态学以及血清、下丘脑NPY含量的变化。结果:体针组和电针组Lee’s指数及血清、下丘脑NPY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下降(P<0.01,P<0.05);肾周脂肪细胞直径、面积、体积较模型组均有减小(P<0.01),但体针组均明显优于电针组(P<0.05,P<0.01)。结论:体针和电针均具有减肥减脂及调节血清和下丘脑NPY异常水平的作用,但体针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磷酸化的肝细胞Janus蛋白激酶2(p-JAK 2)、磷酸化的转录激活子3(p-STAT 3)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饮食造模,平均每只大鼠30g/d,连续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手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后三里"和"中脘"穴,电针组针刺并用电针刺激。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Lee’s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p-JAK 2、p-STAT 3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瘦素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脏p-JAK 2、p-STAT 3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和手针组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瘦素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肝脏p-JAK 2、p-STAT 3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手针组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瘦素高于电针组(P0.05),肝脏p-JAK 2、p-STAT 3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手针可以有效地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电针疗效优于手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肝脏JAK 2-STAT 3信号通路,减轻肥胖大鼠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15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肥胖大鼠模型。针刺大鼠"后三里"和"中脘"穴,并接通电针仪,频率10Hz,电压1.5V,每次治疗1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每10d测体重、体长并计算Lees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结果:针刺组血清瘦素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1),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增加(P<0.01);针刺组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的改善是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针刺减肥需要一定的时程。  相似文献   

13.
高秀领  何立  张雪娟  丁敏 《中国针灸》2007,27(10):738-740
目的: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与单纯药物减肥的疗效差异,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天枢、关元、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等穴,配合耳穴贴压神门、内分泌、脾、胃、三焦、大肠等穴的方法;药物组采用口服西布曲明10mg,每日1次的方法。观察治疗2个疗程(2个月)。分别评价减肥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的含量。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8.0%,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的治疗结果相近(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针刺组下降水平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加耳穴贴压减肥与西药减肥疗效相当,但针刺加耳穴贴压较西药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易玮  许能贵  孙健  贾真 《中国针灸》2007,27(7):525-527
目的:探讨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及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①空白组、②模型1组、③模型2组、④针刺1组、⑤针刺2组。②③④⑤组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后,①③⑤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②④组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④⑤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2w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胰岛素抗体(INS-A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①组比较,②组大鼠FBG、INS升高,ISI降低(均P<0.01);与②组比较,③④⑤组大鼠FBG、INS下降(均P<0.01),ISI上升(P<0.05,P<0.01);各组INS-Ab( )例数均为0;②组大鼠TNF-α较①组升高(P<0.01),③④⑤组大鼠TNF-α均较②组下降(P<0.01)。结论: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有逆转效应,饮食能促进此效应。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肥胖大鼠神经肽Y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减肥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和NorthernBlot技术测定下丘脑神经肽Y(NPY)基因表达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 ,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肥胖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浆和下丘脑NPY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降。结论 :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NPY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抑制下丘脑NPY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脂肪、脂蛋白代谢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其它组均按要求喂饲高脂饲料,造膜4周后,电针双"内关"、双"足三里"穴。用ELISA法检测血清Leptin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NS水平。结果电针组肥胖大鼠体重明显下降,血清Leptin、INS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肥胖大鼠具有减肥效应,能降低肥胖大鼠血清Leptin、INS水平,促进脂肪代谢,提高Leptin受体、INS受体的敏感性和表达,激活信号传递可能是针刺降脂减肥的细胞分子学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邹文凯  范华  徐继勋  周仕伟 《中国针灸》2007,27(11):801-803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对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揭示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小儿厌食之间的关系。方法:42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15例),针刺四缝穴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B组(15例),针刺四缝穴治疗,2周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12例),口服乳酸菌素片,每次1~2片,每天3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A组有效率为93.3%,治疗B组有效率为93.3%,均高于药物组75.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A、B两组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能促进患儿血清瘦素分泌,改善患儿厌食症状。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体重指数及腰臀围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减肥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体针、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体穴取天枢、关元、三阴交等,耳穴取神门、内分泌、脾等;药物组采用口服西药西布曲明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2.5%,2组的治疗结果相近(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针刺组患者的腰围及腰臀围比值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减肥的疗效确切,并且针刺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