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相关凋亡调控蛋白C-myc、Bcl-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CA1等蛋白表达检测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C-myc、Bcl-2和p53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校正的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BRCA1、C-myc和p53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10.0%(2/20)和5.0%(1/20),Bcl-2在细胞质/膜阳性表达率为85.0%(17/20);在浸润性导管癌,BR-CA1、C-myc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2/120)、38.3%(46/120)和36.7(44/120),Bcl-2阳性表达率为50.8%(61/120);与良性乳腺病变比较,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C-myc和p53表达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相关;C-myc表达与p53表达相关;BRCA1、p53、C-myc表达与Bcl-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BRCA1、C-myc和Bcl-2表达与组织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失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凋亡调控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莉莉  仝铁  胡庆 《贵州医药》2010,34(6):493-496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癌基因(CerbB-2)表达与常用化疗药物耐药因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性激素受体ER、PR、CerbB-2及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Ⅱ)、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并进一步对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各耐药因子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大都存在多药耐药现象(81.6%),耐药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是否绝经无关,但与癌肿的临床分期有关;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ER(-),CerbB-2低表达纽TOPOⅡ的表达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CerbB-2和耐药因子TOPOⅡ的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RCA1、BRCA2蛋白在12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和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RCA1、BRCA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中的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低年龄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组BRCA1基因蛋白失表达率增高,BRCA1和BRCA2在乳腺癌中的表表这具有一致性.结论 BRCA1、BRCA2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中有很高的表达,在乳腺癌中其表达率下降,且均与乳腺瘸组织学分级县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表明其肿瘤抑制功能丧失,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对遗传性和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usashi2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Musashi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对HER2检测结果为“++”的病例进一步做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分析Musashi2表达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和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usashi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在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P<0.01)。在TNM分期的早期(Ⅰ+Ⅱ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Ⅲ+Ⅳ期)患者(P<0.05),但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脉管是否受累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乳腺润性导管癌,Musashi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ashi2表达水平与ER、P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影响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BRCA1蛋白表达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散发性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组织石蜡标本的BRCA1蛋白表达,结合ER、HER-2的表达情况和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乳腺良性组织BRCA1蛋白均在细胞核阳性表达;121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按ER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组后,在ER(+)HER-2(+)、ER(-)HER-2(+)、ER(+)HER-2(-)、ER(-)HER-2(-)各组中,BRCA1蛋白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10/27)、37.5%(6/16)、74.4%(32/43)、65.7%(23/35),乳腺癌ER(-)HER-2(+)与ER(+)HER-2(-)和ER(-)HER-2(-)组间的BRCA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ER(+)HER-2(+)与ER(+)HER-2(-)组间的BRCA1蛋白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的,BRCA1阳性表达率降低;BRCA1蛋白低表达、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腋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增高;BRCA1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未见差异。结论BRCA1蛋白表达检测,结合ER、HER-2的表达水平,对临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研究要求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理检查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患者癌组织中ER、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肿块边缘呈毛刺征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毛刺征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等-低增强患者的ER和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增强患者(P<0.05).增强均匀患者p53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增强不均匀患者(P<0.05);有灌注缺损患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灌注缺损患者(P<0.05).在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患者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随CDFI血流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随之上升(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
何庆  周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28-430
目的探讨AKT2和HIF-1α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3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KT2和HIF-α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AKT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AKT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ER、PR表达无关(P>0.05),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CerbB-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无关(P>0.05),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CerbB-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着正相关(P<0.05)。结论 AKT2与H IF-1α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占45.00%(27/6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BRCA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51例散发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例乳腺良性组织的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组织的石蜡标本BRC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例乳腺良性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CA1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CA1蛋白均在细胞核阳性表达,其中70%为强阳性表达;在51例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检测到7例BRCA1启动子发生异常甲基化,甲基化比例为13.73%(7/51);其余44例(44/51,86.27%)未检测到BRCA1启动子甲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S2mRNA和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主要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S2mRNA和蛋白在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pS2mRNA阳性表达率为58%,pS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S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的pS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转移的(P<0.05)。结论pS2的表达对乳腺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NOEY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切除乳腺的女性患者标本,其中IDC组46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组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组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DCIS)组2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组1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NOEY2基因的甲基化率及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IDC中NOEY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NOEY2基因甲基化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DC组的完全甲基化率高于NBT及UDH组(P<0.01);NOEY2基因完全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无相关性(P>0.05);完全甲基化的IDC标本NOEY2 mRNA表达量低于部分甲基化的IDC标本(P<0.05);IDC中NOEY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NOEY2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659,P<0.05)。结论 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mRNA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周期蛋白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E(cyclin E)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周期蛋白E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7.14%(20/35),低表达率为42.86%(15/35)。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结论 周期蛋白E蛋白的检测对评估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100A4、C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100A4、CB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及15.0%(3/20),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30.0%(6/20)及35.0%(7/20),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及72.5%(29/4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S100A4蛋白与C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100A4及CB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且与乳腺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癌基因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213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组织中的CerbB-2、ER和PR表达.结果:CerbB-2、EB和PR的阳性率分别为43.2%(92/2131、54.0%(115/213)、50.7%(108/213).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在ER和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P<0.05);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erbB-2、ER、PR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erbB-2、ER、PR的测定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c -erbB -2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在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6 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及c-erbB -2蛋白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c -erbB -2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 75 .8%,无淋巴结转移组 40 %,P <0 .0 1,该基因蛋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c -erbB -2阳性者预后差 ,与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ER无关 ,PR与c -erbB -2过表达正相关。结论 c -erbB -2是评价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合并ER、PR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将乳腺癌分为≤40岁及〉40岁两组,各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未经任何治疗。同时选取乳腺腺病20例对照。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RCA1蛋白在腺病中表达于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核(阳性率90%);在乳腺癌中表达于癌细胞胞质或细胞核(阳性率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年龄≤40岁BRCAl蛋白阳性表达率(52.0%)低于年龄〉40岁组(76.0%);同时无淋巴结转移组其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80.6%)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5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C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以及病理组织分级无关(P〉0.05)。结论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通过对BRCAl蛋白的检测,有助于筛选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及其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 和13.3%、63.3%、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 mRNA及COX-2 mRNA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OX-2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Snail及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