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短期出现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标本系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分离自2009年7月25日-8月7日;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4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痰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DNA分型分别为A型和B型,非同一克隆株。结论调查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不具同源性,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性;提醒要合理用药,加强标准预防,提高无菌操作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监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某重症监护病房(ICU)一周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与病房环境中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和同源性.方法 用K-B法检测17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检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病房内环境分离出12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人携带分离出3株;ICU内物体表面分离出9株,其中11株为多药耐药菌,且耐药表型与患者的5株感染菌完全一致;RAPD分析患者感染菌3株、环境分离菌8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该病房存在着某一基因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院ICU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1年11月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4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4株鲍氏不动杆菌中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株敏感、2株中度敏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2株敏感、2株耐药)、阿米卡星(1株敏感、3株耐药)稍敏感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均耐药;4株菌株均携带blaOXA-23-like和blaOXA-51-like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4株鲍氏不动杆菌分为A(A1、A2、A3)和B型,其中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产碳青霉烯酶OXA-23是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同一克隆株在同一病房内传播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不同患者送检标本及环境中分离得到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切断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方法应用西门子MicroSca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来自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运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有10株为多药耐药株,其中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有3株分离自ICU患者送检标本、4株分离自ICU环境;同源性分析显示,13株鲍氏不动杆菌共分为4型(AD),其中有10株为A型。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暴发由A1亚型引起,含有鲍氏不动杆菌的气溶胶可能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2月27日-2017年3月10日神经内科ICU 4例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124份,其中空气21份,物体表面87份,医务人员手部6份、鼻腔6份、工作服4份,查找环境中的鲍氏不动杆菌,Eric(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患者分离的菌株与环境中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Eric-PCR和MLST结果显示4名患者的痰液标本中检出2种基因型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ST92型和ST75型,其中1床和12床患者临床菌株具有同源性,09床和19床患者临床菌株具有同源性;6份物体表面标本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鼻饲碗、床沿、护理人员工作服,其中12床鼻饲碗,09、19床床沿,护理人员工作服上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与12床患者痰液标本中的鲍氏不动杆菌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手卫生和隔离措施的缺失是此次多药耐药菌传播的环节,在多药耐药菌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当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的追踪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8个月内从医院分离的15株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5株全耐药菌株被分为6个RAPD型,其中ICU1、ICU2分别存在两株克隆株,从ICU1转入外科病区的患者,同源件与其完全相同,全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性很明显.结论 ICU存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及传播途径,探讨预防控制对策. 方法 对2008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8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ICU13 d内陆续发生8例患者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8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7例患者使用呼吸机,2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同一克隆株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结论 ICU布局流程不合理、个别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和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可能引起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ICU7月1-29日12例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预防控制.结果 除病情危重、年龄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外,还存在ICU环境污染,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物体表面和手共采集标本73份,有16份标本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有13株DNA(RAPD)基因分型为同一型,采取综合措施后.使ICU下呼吸道痰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从7月份的30.0%下降至12月份的12.0%.结论 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降低外源性感染、控制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状况,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ICU 2008年7-12月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对其环境进行大面积卫生学监测,并用肠杆菌属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8年7-12月,在ICU共23例患者发生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得标本86份,其中在门把手、监护仪、听诊器、医护人员手、呼吸机及患者床头用品等54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率达62.8%;DNA图谱显示23株菌均为同一克隆菌株。结论医院ICU有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一克隆株的暴发流行,环境污染严重可能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大力加强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离株进行同源性研究,结合病史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流行特点,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临床分离到的75株CRAB,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5例患者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为COPD和糖尿病。68例患者(90. 67%)曾接受侵入性操作。59例(78. 67%)患者病程中使用过2种以上的抗生素。63例(84. 00%)患者接受机械通气。75株CRAB共获7种PFGE型别,主要为A型(29株)、C型(20株)、D型(21株),B型、E型、F型、G型为散在株。结论 CRA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接受机械通气及使用多种抗生素。CRAB存在院内传播的现象,以ICU最为严重,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 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CRAB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下呼吸道20株、静脉导管4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呼吸道(6株)和静脉导管尖端(4株)的36株CRAB进行PFGE,结果表明主要为7个PFGE型(A~G),其中A克隆5株,B克隆2株,C克隆3株,D克隆4株,E克隆3株,F克隆8株,G克隆3株;其余8株菌为散发。该ICU分为Ⅰ、Ⅱ区,其中A、B、F克隆在两个病区间均存在。3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其中2例血液、下呼吸道、静脉导管尖端为同一克隆,另1例血液和下呼吸道为同一克隆。对其中6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CRAB进行PFGE分型,3例同属D克隆。对12例血流感染患者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为CRAB,分别与各自血液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 ICU存在CRAB血流感染流行,患者间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ply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s from a six-be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s described. Investigations for A. baumannii were performed in three subsequent surveillance studies. In the first study, surveillance cultures were taken from patients, health care 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second study surveillance cultures were taken at 0, 4, and 7 days from all patients admitted consecutively to the ward; and in the third study surveillance cultures were taken from patients, health care 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irst study all fou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rbour A. baumannii. Hand cultures did not grow any A. baumannii when staff entered the ward from home, but 7 positive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identified out of 25 samples taken during work, and two cultures of environmental specimens grew A. baumannii. During the second study, 4 of 86 (4.6%) patients resulted colonized with A. baumannii. In the third epidemiological study, no A. baumannii was cultured from either patients, health care personnel or the environment. All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various patients or sources produced conserved macrorestriction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patterns and showed the same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refore, they can be considered indistinguishable. The sam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macro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previously isolated A. baumannii strains in the ward during May 1997, suggesting the persistence of a single A. baumannii in the ICU.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that molecular typing is an essential tool in the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showing here the persistence of a single A. baumannii clone in the ICU. The origin of this strain remains unknown but, when basic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inforced,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and antisepsis and judicious use of gloves, control of A. baumannii spread in the ward wa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外科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0年1-5月医院外科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11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药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来自痰、咽拭子、尿液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共114株,占送检阳性标本的33.9%,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90.4%;在常规监测的抗菌药物中,总体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8.2%,其次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96.4%.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外科ICU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因此,应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情况,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院2001年8月~2002年3月显著增多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7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7株不动杆菌分为:A型2株,A1型2株,A2型1株。A1型与A2型之间的相似系数达94.6%,它们与A型的相似系数达84.9%,其余两株各有独特的PFGE分型。结论 其中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高度同源性,第5号株极可能是此次院内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医院2005年11月-2009年6月ICU住院患者发牛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833例ICU住院>48 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4%,患者日感染率为5.73%,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A法调整后的医院感染患者日感染率为4.43%.检出病原菌145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56.55%),鲍氏不动杆菌占VAP致病菌的百分率逐年上升.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医院感染菌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且有多药耐药性,目标性监测町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医院外科ICU 2008年4月-2009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来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7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感染率为15.06%;共检测出病原菌22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27%,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70.0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所有病原菌的20.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1.3%,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 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减少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BA)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0- 2011年ICU156株ABA,对分离出的菌株用VITEK-2 Compo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并根据CLSI 2011年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本次监测的结果表明,ABA主要来源呼吸道,在156株ABA中,痰的分离率最高占84.6%,其次是支气管分泌物占5.8%、静脉插管占4.5%、血液占3.2%、引流液占1.9%;该菌在ICU分布最多且易暴发流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ABA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最低为27.6%,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其耐药率分别为56.4%、57.7%,最高的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其耐药率均达到92.3%.结论 ICU的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必须加强对ABA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出现严重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