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芪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芪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寒凝血瘀(肾上腺素 冰水应激)、气虚血瘀(灌服番泻叶)模型大鼠,观察红芪醇提物和水提物对血液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并考察其对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红芪醇提物可明显降低正常大鼠高切(80s^-1)和低切(20s^-1)下全血比粘度,红芪水提物可明显减轻正常大鼠体外血栓的干重,显降低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所致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湿重及干重,对血栓长度、全血比粘度及血沉等指标有一定抑制趋势;二均可明显降低番泻叶所致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缩短其红细胞电泳速率;体外125、250、500μm/m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红芪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维络通脉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辉  金云海  张小娜  刘少红  梁永 《中药材》2004,27(11):856-858
目的:探讨维络通脉胶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和血瘀模型大鼠,观察维络通脉胶囊对血液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栓形成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维络通脉胶囊可明显降低正常大鼠的全血比粘度和血栓干重,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湿重及干重,对血栓长度、全血比粘度及血沉等指标有一定的抑制趋势.结论:维络通脉胶囊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救心滴丸对血液流变性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救心滴丸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复制血瘀模型,用锥板法测定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粘度,用Chandler法测定体外血栓的形成;采用Born氏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结果救心滴丸明显降低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体外血栓长度(P<0.01)、血栓湿重及干重(P<0.05~0.001),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在切变率30s-1、5s-1下的全血粘度(P<0.05~0.01).结论救心滴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聪灵胶囊对寒凝血瘀证大鼠的血流变学及血栓湿重的影响。方法:大鼠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浸入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体外血栓湿重。结果:聪灵胶囊有改善寒凝血瘀大鼠血流变学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降低血沉及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聪灵胶囊能改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学特性,减轻血栓湿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效学。方法:研究通脉注射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大鼠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对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家兔心血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溶解的影响。结果:通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其聚集性,降低红细胞压积及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及家兔心血体外血栓的形成,促进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溶解;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血小板细胞的粘附性。结论通脉注射液有明显的活血通脉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降压片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钩藤和罗布麻有效成分组成的复方降压片(FU Fang Jiang Ya Pian,FFJYP)(钩藤有效成分:罗布麻有效成分=2:1)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按文献方法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来观察FFJYP对血瘀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的影响.结果:FFJYP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降低血瘀大鼠全血比黏度,对血浆比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影响不明显.结论:FFJYP可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聪灵胶囊对血液流变性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口服给药7天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体外血栓的测定。结果:聪灵胶囊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降低血沉及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栓湿重。结论:聪灵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参素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丹参素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ADP为诱导剂,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采用电刺激法,测定闭塞性血栓形成的时间;用冰水刺激制备“血瘀”模型,检测主要流变学指标。结果:丹参素胶囊能明显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时间,降低“血瘀”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机体血液流变性。结论:丹参素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黎明  张晓双 《河南中医》2009,29(10):969-971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①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4 d。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②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0 d。观察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能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能减轻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少血栓干湿重,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缩短血栓长度及重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在治疗血瘀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和动物模型对芎芪胶囊的功能主治进行验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测定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方法,观察芎芪胶囊抗血小板聚集性和抗凝血作用;采用测定实验性血瘀大鼠血液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的方法,观察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试验,观察其抗血栓作用。结果:芎芪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能明显延长血瘀大鼠凝血时间(P0.01);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液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P0.05,P0.01);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栓重量(P0.01)。结论:芎芪胶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our screening program for antihypertensive properties of plants, the leaves of Ailanthus excelsa (Roxb), a plant used in Egyptian traditional medicine, were analyse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A. excelsa MeOH extract yielded six flavonoids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species, namely apigenin, luteolin, kaempferol-3-O-alpha-arabinopyranoside, kaempferol-3-O-beta-galactopyranoside, quercetin-3-O-alpha-arabinopyranoside and luteolin-7-O-beta-glucopyranoside. The in vitro hypotensive activities of the MeOH extract and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All the flavonoids tested exhibited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in particular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 was kaempferol-3-O-beta-galactopyranoside with an IC(50) value of 260 micro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降压的可能机制.方法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束缚性应激组仅做捆绑处理,SHR对照组、SD对照组做空白对照,测量2个疗程后颈动脉插管的平均动脉压及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1.2个疗程后,电针组血压159.67±17.05mmHg,束缚性应激组195.83±19.08mmHg,SHR对照组188.33±24.63mmHg,SD对照组127.5±7.15mmHg,电针组血压较SHR对照组血压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SD对照组大鼠的血压(P<0.001);2.电针2个疗程后,电针组血清NO含量39.6±11.6μmol/L,明显高于SHR对照组的24.68±2.82μmol/L(P<0.05),与SD对照组的40.18±11.22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SHR血压及调整外周NO含量.通过调整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从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降低血压,可能是电针降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早期阶段(7天)肺、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作用机制即肺纤维化早期阶段中医方证本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用药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药,7d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结果:模型组肺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和泼尼松组,5-HT含量低于肾气丸组和泼尼松组,肾气丸组DA含量低于瓜蒌薤白汤组;模型组脑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DA含量低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麦门冬汤组,大黄虫丸组5-HT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肺纤维化早期阶段肺、脑组织NE含量增高,脑组织DA含量降低;瓜蒌薤白汤能阻止肺组织NE含量的增高与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麦门冬汤能阻止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大黄虫丸能提高脑组织5-HT含量,肾气丸能降低肺组织5-HT含量。上述方药可能通过影响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干预肺纤维化早期阶段病变,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变化可能与中医方证本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针刺神门穴和大陵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观察,探讨两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纳入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右侧神门和大陵穴,在fMRI下采用组块刺激模式进行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5模块分析,观察两穴的脑激活区。结果:针刺神门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10、BA13、BA47、BA22;右侧BA40、BA44。针刺大陵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46、BA47、BA22、BA10、BA45;右侧BA44、BA9、BA6、BA40。结论:针刺神门穴与大陵穴激活的脑功能区不完全相同,两穴共同激活区为语言、认知功能等相关区域;神门穴特异激活情绪控制等区域,大陵穴特异激活自主神经功能支配等区域,两穴针刺效应各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四关穴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针灸大成》中记载:"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合谷、太冲这一经典配穴,均为原穴,合谷善主气,太冲善调血,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治疗病证广泛,医者使用频次高。现从腧穴理论、配伍分析、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穴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穴在刺入0. 5~0. 8寸,承山穴在刺入2. 0~3. 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17.
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增液承气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风便秘患者口服增液承气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1个疗稃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6例中风便秘患者中痊愈65例、显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9%.结论 口服增液承气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便秘,可改善症状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药化瘀止痛液肛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化瘀止痛液肛肠点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作为中药肛肠点滴治疗组,20例作为米非司酮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肛肠点滴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化瘀止痛液肛肠点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可以反复使用,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溪配申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强制性脊柱炎颈腰痛患者均给予针刺后溪配申脉治疗,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针催气一次,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7例(63.64%),有效3例(27.27%),无效1例(9.09%),有效率为90.91%。结论:后溪配申脉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颈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