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包静  李振东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9-16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4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硬化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膜厚度(I MT),斑块数目和性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与检测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比较。结果:237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168例(70.9%),其中I MT增厚29例(17.3%),粥样硬化斑块139例(82.7%)中软斑或混合斑84例(60.4%)、硬斑55例(39.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增多,空腹血糖、FIB、LDL-C、CRP明显增高,HDL-C显著降低。根据脑梗死灶侧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可分为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侧硬化组,分析发现同侧组I M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显著增多、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软斑或混合斑数量显著增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另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血脂、凝血谱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惠普公司产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110例急生脑梗死患者和41例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脂、凝血谱。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8.18%,对照组为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2.79%,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向符合率82.56%。(3)高血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急性脑硬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8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类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其次是主干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对634例患者(包括72例脑梗死患者及5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医用磅称、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检测,统计吸烟指数。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81.94%、(7.24±0.07)mm、(7.21±0.60)mm]与腔隙性脑梗死组[28.85%、(7.45±0.10)mm、(7.52±0.75)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吸烟、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吸烟等指标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1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80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6例(82.5%),而8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2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间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57-15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50例老年啮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4%,对照组为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