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岔管是输水道是重要的工程部位,运行期间结构受力复杂,为保证岔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采用无钢衬高压钢筋混凝土岔 管技术后,国内在天荒坪蓄能电站再次应用该技术并获得成功。天荒坪电站岔管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680m,并在国内首次采用9.0MPa高压进行固结灌浆。总之,该岔管的设计和施工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荒坪工程上游输水系统为斜井,一洞三机,输水道总长与平均发电水头的比值为2.5。6台机组有两个相同的水力单元,中心距为59.54m,承受680m的最大静水头,输水系统全长1435m。尾水部分长245.3~253.8m,为单机单洞,共6条尾水洞。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底两次分岔,分岔角度为60°。高压钢管承受最大内压为8.7MPa,近厂房段钢管按明管设计,离厂房边线18m外按埋管设计并考虑钢管、衬砌和围岩三者联合作用。为保证钢衬回填质量,高压钢管均不设加劲环,在回填混凝土和回填浆液中掺适量微膨胀剂,并采用设置排水廊道和钢管外排水等措施降低外水压力。经充水试验观察,高压钢管部位缝隙值小于设计值,外水压力接近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上游引水系统充排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的引水系统是我国目前PD值最大的不工隧洞,一洞四机布置,主洞及高压岔管为钢筋混凝土衬砌,承受最大静水头为610m,隧洞充水平均速率为15m/h,排水平均速率为5m/h,隧洞充水采用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监测洞内水位,采用渗压计监测外围岩水位。在充水试验过程中,位于高压岔管上方的地质探洞出现后进行检查,发现高压岔管有较多裂缝,经处理后隧洞再次充水,观测结果表明,隧洞内水外渗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岔管是输水系统最重要的工程部位.运行期间结构受力复杂,为保证岔管的施工质量,施工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措施。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采用无钢衬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技术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再次应用该技术并获得成功。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岔管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624 m,采用7.5 MPa高压进行固结灌浆。简单介绍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隧洞的最大灌浆压力为9.0MPa。由于9.0MPa的高压或浆在国内是首次应用,需要通过高压渗透试验来论证的结构复杂的岔管部位进行混凝土衬砌及进行9.0MPa高压灌浆的可行性,同时经过试验,检验了灌浆设备、机具承受高压的可行性,并取得了高压灌浆施工的各项最佳技术参数。在高压或浆施工中,机械式高压灌浆塞及卷扬机牵引式斜井施工台车的应用,为高压灌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同时稳压器及  相似文献   

6.
天湖水电站为一高水引水式发电站,设计水头1074m。平洞内高压堵头长40m,承受静水头617m,最大工作水头679m,是压力引水洞的关键工程,为了保证高压堵头安全运行,采取了一系列灌浆措施,按目的的不同,包括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接触灌浆,按灌注材料的不同,包括水泥灌浆,化学灌浆等,经过各种灌浆处理后,满足了设计要求,保证了电站按时输水发电。  相似文献   

7.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Ⅱ期工程引水系统高压岔管的灌浆施工,其灌浆压力高达6.5MPa,文章对该高压固结灌浆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灌浆质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引黄工程地下泵站处于裂隙发育的灰岩地区,出水岔管和干管最高承受220m水头。本次灌浆试验表明,对于可灌性较差的灰岩,通过高压固结灌浆措施来加固围岩,提高围岩整体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广蓄二期工程高压岔管渗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装机120万kW,一洞四机布置,主洞及高压岔管为钢筋混凝土衬砌,承受最大静水头610m。由于位于高压岔管上方兼作排水廊道的地质探洞离岔管过近(只有32m),它们之间的围岩的水力梯度达19m,加上灌浆工艺有缺陷,地质上又存在微张结构,因而在水道首次充水过程中,高压岔管围岩发生局部水力劈裂,地质探洞出现大量漏水,漏水量高达32L/s。经对高压岔管进行化学灌浆封堵和对地质探洞做部分回填封堵以延长渗径、减小水力梯度的处理后,漏水量减小到2.5L/s , 说明这些处理措施得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1号上游输水系统是我国目前水头最高的大直径水工隧洞,一洞三机式布置,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680m,充水分7个阶段进行,第1 ̄第5阶段充水速率为10m/h,第6、7阶段各分2个小台阶,充水速度为5m/h。排水分3个阶段,采用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共同监理水道内水压力。由于采取的充排水程序合理、措施得当,充排水试验获得了成功,水道设计、施工、安装质量经受住了初步考验。  相似文献   

11.
三峡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与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形成二期基坑。上游横向围堰最大堰高82.5n,库容20亿m^3,围堰填筑最大水深达60m,最大挡水水头达85m,防渗墙最大墙高74m。上、下游横向围堰轴线总长2438m,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60万m^3,混凝土防渗墙总面积9.22万m^2,高压旋喷墙0.72万m^2,墙底基岩帷幕灌浆1.17万m,土工合成材料防渗面积5.49万m^2。要求截流后一个枯  相似文献   

12.
卢兆康 《人民珠江》1994,(1):39-43,46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引水系统的下平洞(洞径8m)、高压岔管承受610m的静水头,岔管主管直径从 8m渐变至 3.5m,均为钢筋混凝土衬砌,衬厚 60cm。采用 6.5MPa的高压固结灌浆技术对隧洞围岩进行加固,以提高洞周围岩的整体性及抗渗性。该文着重介绍高压灌浆的数学模型、高压灌浆试验、成果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长449.054m、其中直段长392.427m,倾角为50°,是国内单长最长的大型陡倾角引水斜井工程。引水系统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386.4m,承受的最大动水头为451.89m。在引水斜井中采用了“孔内循环、分段灌浆”的高压灌浆工艺,最大灌浆压力达6.0MPa。灌浆施工采用自制的斜井灌浆台车进行,1号斜井灌浆用时119天,创下了国内同类工程灌浆施工速度最快的新纪录。1号引水流道充水试验渗水量为0.95L/s;充水试验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水力发电》2001,1(6):41-4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分岔段采用钢筋混凝土岔管,岔管主管直径7.0米,支管直径3.2米,具有承受水头高(内水压力达6.80Mpa),PD值大(47.6MN/m),高压输水管道沿线地面坡度陡,两个水力单元紧密相邻等特点,设计中合理选择钢筋混凝土岔管位置进行体形和结构设计,并采取了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该高压岔管投入运行一年多以来,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围岩渗透稳定性也符合高压渗透试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省黔南州大七孔电站最大工作水头333.3m,额定工作水头320.5m,最小工作水头312.0m,最大升压水头(计算值)394.2m,单机容量16.0MW,是我省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中水头最高的一座中型水电站。继1号机蜗壳现场水压试验之后,2号机蜗壳现...  相似文献   

16.
锁金山水电站是一座高水头引水式电站,设计水头650 m ,管线长2 240 m ,pD 值144 000 N/cm ,引水钢管为露天明管,规模大,结构复杂。岔管是引水钢管的关键结构,按规范要求对岔管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岔管用材为对焊接裂纹敏感性低的调质高强度 WCF- 62 钢板,这种钢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和延伸率。采用整体退火的办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取得较好效果,岔管还经受了超载水压试验的考验。引水压力钢管投入运行以来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硅粉砂浆是一种抗冲耐磨防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硅粉具有颗粒小,二氧化硅含量高,化学成分稳定等特点。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成分的硅粉,可改善砂浆的物理力学特性。该材料首次用于湘西自治州花垣县下寨河电站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防渗补漏。该输水发电压力管长2302m,内径3m,承受内水压力4kg/cm2,水头和管内径之比,HD值达120。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和温度影响,有50m长管壁严重漏水,1989年曾采用环氧玻璃钢补漏和防渗灌浆处理,但效果不佳,渗漏量仍达9.9L/s。我们从南京水科院引用硅粉砂浆全断面处理后,…  相似文献   

18.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设计内水压力6.1~7.25MPa,在国内首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为了验证设计和高压水工隧洞研究,在与高压岔管地质条件、地应力条件基本相同的现场附近,进行1:2大比尺模拟试验洞压水试验,最高试验压力达到5.90MPa,获得了大量观测资料.本文根据试验成果,对试验洞的受力变形性态、围岩渗压分布、洞体渗漏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高压喷射灌浆在王甫洲工程围堰基础防渗中的应用:(1)国内已应用过的各种高喷工艺均在王甫洲工程中进行了大会战大表演,尤其是振孔高喷在低水头围堰和砂砾石地层中发挥了经济、体质、高效的作用;(2)在王甫洲工程两个围堰8条边中有5条采用高喷工艺约2/3计3.25万m^2的防渗面积;(3)经基坑大开挖,渗透系数达10^-5cm/s。证明施工是成功的;(4)在围堰基础防渗上大面积使用高喷技术,从设计  相似文献   

20.
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上、下游最大水头差为37.60m,每次最大输水量17.5万m3.最大流量545m3/s,如此规模的单级船闸国内属最大,国际上也罕见。船闸采用底部纵支廊道立交分流二区段出水盖板消能输水系统,可获得更好的水力指标,是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分流型式.试验表明:在设计水头下5分钟启门,充、泄水时间为10、11.4分钟,相应最大流量为545.2、469.5m3/s.在各种情况下闸室及引航道停泊条件良好;减压模型试验证明了利用突扩体门楣和门后低压区通气来解决阀门段的空化问题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