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方法对92例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患者在干预前后各填一份自行设计的包含10项调查指标的口腔保健知识调查表,分析比较进行干预前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10个指标中有9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系统口腔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率及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利于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做好我县婴幼儿口腔卫生工作。方法2006年9—10月对我县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对参加调查的母亲进行问卷、母子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正确率为76.9%,其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母亲知晓正确率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为62.0%,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检出率100%,明显高于未患龋儿童(59.1%)。结论做好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母亲从孕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母婴间龋病的传播。加强对婴幼儿的口腔护理,擦拭牙齿,清除口腔内牙菌斑,预防婴幼儿龋病;注重女婴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教育程度,从源头做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宏丽 《上海护理》2001,1(1):42-44
我国儿童龋患率平均55%左右,而儿童口腔健康的维护与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有密切的关系[1]。为了了解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以及其是否与家长文化程度有关,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此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天津市和平区76名3岁~6岁儿童家长,结果显示儿童龋患率72.38%,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初中组31.48%、高中组45.05%,大专组60.72%,各组经X2检验得X2=73.94即p<0.001,则说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各组存在显著差异即随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知晓率上升。但总的看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从而提示,有关部门应有地放矢的向家长大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降低儿童龋患率。  相似文献   

4.
王瑾  张洁 《妇幼护理》2023,3(12):2845-2847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口腔保健对预防妊娠期牙龈炎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选择口腔检查的妊娠期产 妇 9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选择口腔保健干预。比 较分析的牙龈疾病发生率、牙周指标以及口腔保健知识。结果 研究组牙龈疾病的发生率(4.1%)比对照组的牙龈疾病发生率 (20.0%)更低(P<0.05)。研究组的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比对照组的更好(P<0.05)。研究 组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率(97.1%)比对照组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73.5%)更高(P<0.05)。结论 妊娠期口腔保健对预防妊 娠期牙龈炎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牙龈疾病的发生率,改善牙周指标,提高口腔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动网络平台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对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143例,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术前均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术后1~3个月观察组采用移动网络平台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和行为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饮食知识外,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和行为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和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移动网络平台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林兰  曾兢  张芸 《护理研究》2012,26(17):1559-1561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渝中区幼儿园家长221人及教师54人,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6.2%;幼儿园教师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6.3%,但82.9%的教师很少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教;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孩子为44.8%,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孩子高达76.5%.[结论]儿童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幼儿园教师对家长及孩子的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提出适宜的口腔疾病防治措施。方法:对3年来2380位来我单位口腔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知识等方面,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在口腔疾病防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结论:进行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修复及护理,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是防治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冯淑梅  李莉莉 《现代护理》2006,12(6):495-496
目的 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对就诊的135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2-6岁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为36.4%。7~12岁组为53.3%,2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2~6岁组饮食不良行为平均发生率为16.06%,7~12岁组为13.43%,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2~6岁组口腔保健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4.41%,7~12岁组为40.9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今后应加强时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以降低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情况,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方法随机选取南充市3所高校7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仅有7.78%的学生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有饭后漱口习惯的学生占41.67%,在校大学生中遇到口腔问题选择忍不了再就医者占49.72%,大学生最主要的口腔保健知识来源途径为报刊、杂志、科普读物。大学生有一定的口腔保健意识,但其口腔保健行为有待规范,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科学性。结论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态度有待改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需要科学的、专业的指导。教育、卫生部门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更为有效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口腔保健知识与口腔保健行为习惯的状况。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177例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并以244例社区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结果: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组比社区人员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更高(P<0.01),但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对某些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也较低;非口腔医学医护人员组和社区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较社区人员掌握较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但并没有更好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糖尿病(DM)患者对牙周病变预防知识的认识及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100例2型DM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半数以上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不良。结论 应重视DM合并牙周病变的的检查与评估,加大DM合并牙周病变的早期防治知识教育,强化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以减少DM患者牙周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白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144-314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现状。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对600例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口腔健康存在问题、口腔疾病治疗情况、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有555例存在口腔疾患,占92.50%;本科学历患者坚持治疗比例较高,达48.89%,不同文化程度患者间刷牙情况及掌握知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别为16.356,43.538;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提高自护能力及保健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对牙周病变防治知识的认识;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了解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病变及其预防知识的认识;在实施教育前、后评估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变化.结果教育前半数以上患者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近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不良;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发生明显改变(P<0.05),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掌握了相关的口腔保健知识,并已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结论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中,应重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早期防治知识教育,强化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对牙周病变防治知识的认识;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了解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病变及其预防知识的认识;在实施教育前、后评估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变化.结果教育前半数以上患者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近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不良;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发生明显改变(P<0.05),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掌握了相关的口腔保健知识,并已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结论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中,应重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早期防治知识教育,强化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298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施以系统化口腔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溢脓、红肿以及牙齿松动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护理之后,观察组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其对于口腔保健知识认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郝兰 《中国疗养医学》2004,13(3):147-1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口腔保健知识也越来越被社会进行普及教育,可还有相当一部份人并未引起重视。本文根据半年来我科对西安地区查体人员的口腔检查结果看,口腔保健必须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提供基线资料.方法对就诊的1 35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2~6岁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为36.4%,7~12岁组为53.3%,2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2~6岁组饮食不良行为平均发生率为16.06%,7~12岁组为13.43%,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6岁组口腔保健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4.41%,7~12岁组为40.9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今后应加强对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以降低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王文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79-4280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的口腔健康意识。方法对第一次到我科洁牙的医务人员进行咨询。结果非口腔科专业的医务人员口腔保健知识欠缺。结论需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民众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牙周病护理中的作用。使患者增强口腔保健意识,改善口腔卫生状态。方法: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口腔知识,提高护患间沟通交流技巧并且运用不同的健康宣教对牙周病科患者指导宣传。讲解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及如何护理。结果:宣教前后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宣教的实施得到较好的效果。结论: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了预防保健意识。为日后顺利进行治疗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彭光迎 《护理学报》2001,8(1):13-14
目的 为了解学龄儿童龋病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向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儿童龋病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不良饮食习惯及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密切相关,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就诊儿童及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