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静脉营养,适量补充热卡,对比两组新生儿喂养15d后的体重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实验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15d后的体重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静脉营养可以促进患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改善患儿代谢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1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护理及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补充益生菌(从肠内喂养前开始补充直至出院),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以及出院体重、出院头围、出院身长、住院天数、恢复出生体重天数,根据结果计算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增长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头围和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体质量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能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量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河南大学淮南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接收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出院时体重、睡眠时间、奶摄入量以及发生疾病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出院时体重、睡眠时间和奶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疾病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出现疼痛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前后的哭闹频次、父母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哭闹频次低于对照组,父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父母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讨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母乳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减少因免疫能力低诱发严重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四川省隆昌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观察组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和体重恢复至出生时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7 d后,观察组患儿的I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母乳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喂养耐受性差的症状,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讨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讨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将体重小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别随机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观察组)及早产儿配方喂养组(对照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后4天、10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1观察组胎便排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自主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27),生后4天及10天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早产儿配方喂养相比,早期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生长发育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76例,患儿从2015年3月—2016年2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从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皮肤损伤的发病情况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胃管喂养护理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的影响,提高其喂养成功率。方法:对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间歇胃管喂养护理,B组持续胃管喂养护理,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FI)发生率、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A组中发生ARDS为A1组,B组中发生ARDS为B1组,比较A1、B1组FI发生率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A组患儿FI发生率小于B组(x2值4.943,P0.05),A组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5.019,P0.05)。B1组患儿FI发生率小于A1组(x2值5.247,P0.05),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短于A1组(t值5.316,P0.05)。结论:间歇胃管喂养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FI的发生率,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ARDS患儿持续喂养则优于间歇喂养。结果为临床喂养护理提供参考,可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韩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0-229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及其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注入,喂奶时间为2 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比较并记录两组:①每次喂奶量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②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给予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组的早产极低体重儿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快,胃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辅助喂养方法,对VLBWI的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根据胃肠外营养方案不同将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儿给予早期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给予延迟静脉营养,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均及早给予经口微量喂养和鼻饲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血液生化指标(K+、Na+、Ca2+、p H、血糖)检测结果、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72 h血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以及血Na+、p H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72 h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7例患儿因血K+浓度纠正无效或血K+浓度纠正后最终死亡,死亡率为21.21%。结论:早期静脉营养能够及时补充超低出生体重儿氨基酸和K+、Ca2+,对减少患儿早期严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降低患儿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营养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2组均应用静脉营养提供部分营养液,此外实验组采用生后24h内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比较两组的第1周末摄入热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达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情况,测定两组VLBWI血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实验组每日体重增长增多,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下降(P0.05);实验组生后7天的GAS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SS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影响VLBWI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促进VLBWI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刘燕 《中国校医》2011,25(5):369-37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方法 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杜萍 《工企医刊》2009,22(4):10-11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40例)于生后24h~72h内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30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7/40);对照组56.7%(17/3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低体重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冷藏母乳人工奶瓶喂养,观察组于家庭病房内由患儿母亲亲自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NICU内建立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可有效提升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 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能否降低其脑瘫发生率。方法出生于28家医院胎龄32周或/和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857例,除外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早产儿,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指导的为干预组(452例);研究开始前9~15月内出生的早产儿,家庭常规育儿方式养育者为对照组(405例)。干预组患儿出院后即按早期干预计划(运动、认知、语言、情感、交往能力)等进行干预。运动训练,包括按摩、被动操、主动运动训练等。每月做神经运动检查,若出现异常者做家庭强化训练;对照组只和干预组接受同样的喂养、护理和婴幼儿保健指导。对照组在矫正年龄9、12个月做神经运动检查,继续随访到2岁。结果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情况比较,颅内出血干预组(26.33%)高于对照组(18.43%)(P0.05)。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诊断脑瘫时间均在1岁以后。干预组脑瘫发生率为22.1‰(10/452),对照组为61.7‰(25/4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2.79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院后开始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