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定期检测机械和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变化。规定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_(4~5)背根神经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从第7天开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下降(P0.05),从第15天开始对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显著升高(P0.05),L_(4~5)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核膜轮廓模糊甚至消失,核仁固缩明显,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异常,显著提高L_(4~5)背根神经节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L_(4~5)背根神经节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机械刺激与冷刺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同时分别灌胃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1)的白藜芦醇。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以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ε(PKCε)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PKA、p-PKCε以及PAR2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不仅可明显降低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同时还可明显抑制p-PKA、p-PKCε以及PAR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白藜芦醇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RPV1、TRPM8表达,抑制PAR2-PKA和PAR2-PKCε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中活化的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采用STZ诱导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分别灌胃甲钴胺片和木丹颗粒,于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取背根神经节。对比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活化的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活化Caspase-3、Bax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木丹颗粒组与甲钴胺片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活化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木丹颗粒组与甲钴胺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中Caspase-3的活化,下调Bax的表达,上调背根神经节中Bcl-2的表达,可抑制Caspase-3诱导的细胞凋亡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铂蓄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可能机制。方法 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各15只。空白组予以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 mL?kg -1,其余4组按照4 mg?kg -1,2 mL?kg -1予以腹腔注射奥沙利铂造模,一周2次,共4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灌胃给药2.48 g?mL -1,每日1次,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每日1次。每周测量大鼠体重,Von Frey试验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第28 d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双侧坐骨神经、L4-5背根神经节,光镜、电镜观察理形态变化,测量背根神经节核仁大小变化。ICP-MS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内铂含量,qPCR检测细胞铂蓄积相关因子OCT2和ATP7A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 < 0.05),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 0.05),随着剂量的累积越明显;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背根神经节细胞核仁缩小,线粒体肿胀,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升高(P < 0.01),铂摄入关键蛋白OCT2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铂泵出关键蛋白ATP7A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 > 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0.05);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病理损伤轻,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降低(P < 0.05),OCT2mRNA表达量减少(P < 0.05),ATP7A 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下调背根神经节细胞中OCT2的表达,减少铂摄入,上调ATP7A mRNA的表达,促进铂泵出,从而减少背根神经节铂蓄积,发挥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佛参口服液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进而为其临床应用于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体重分层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造模组、文拉法辛组和天佛参组。除空白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4mg/kg腹腔注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奥沙利铂4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4周,建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模型。此外,造模组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文拉法辛组予文拉法辛溶液16mg/(kg·d)灌胃,天佛参组予天佛参口服液2ml/d灌胃。每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最后检测L_4~L_5背根神经节μ、κ阿片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天佛参能增加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模型大鼠的体重,提高MWT值,诱导μ、κ阿片受体表达升高。结论天佛参能有效地压制奥沙利铂诱发的末梢疼痛觉过敏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μ、κ阿片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每组8只。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白藜芦醇45 mg/kg和9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4 d。在末次灌胃2 h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姿势反射评分、平衡木测试评分、脱胶试验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及Wn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姿势反射评分、平衡测试评分、脱胶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各项评分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均显著低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Wn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Wn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较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Wnt通路降低促凋亡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10)
目的探索强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肿证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3.35 mg/kg)、强心颗粒组(9.26 g/kg),采用阿霉素联合丙基硫氧嘧啶双重因子攻击技术建立大鼠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跨膜电位、心肌组织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yto-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强心颗粒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善,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心肌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心肌组织ATP水平显著增加(P0.01),Cyto-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减低(P0.01),Bcl-2/Bax比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优于缬沙坦组(P0.01)。结论强心颗粒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肿证大鼠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后三里”结合中药四君子汤对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病变(OIPN)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5只。采用腹腔注射奥沙利铂2 mg/kg诱导建立OIPN大鼠模型,进行机械缩足阈值测定确认造模成功。电针组予以电针双侧“后三里”、中药组予以四君子汤灌胃、针药结合组给予电针“后三里”结合四君子汤灌胃干预,1次/d,连续干预14 d。各组于干预第1、5、9与14天观察大鼠的机械性缩足阈值的变化;干预结束后,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检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NGF含量,HE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缩足阈值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第14天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机械缩足阈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中药组及针药结合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坐骨神经NGF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坐骨神经内N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背根神经节大神经元直径减小,细胞核、核仁形态模糊,多见偏心核、多核仁;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药组及针药结合组神经元内细胞核形态规则,仅少量偏心核、多核仁。结论:针药结合可提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其NGF水平,减轻奥沙利铂蓄积于背根神经节的伤害,改善OIPN大鼠痛觉过敏症状。针药结合效果较电针和中药单独应用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电刺激脑缺血后大鼠的"曲池""足三里"穴位,观察疼痛阈值和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s-3、Bax和Bcl-2表达改变,探讨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臂丛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4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刺激组(EA组)。I/R和EA组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后,I/R组未进行其他处理, EA组给予"曲池""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实验前(T_0)及实验第1天(T_1)、3天(T_2)、7天(T_3)、14天(T_4),通过电子测痛仪测定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观察并记录大鼠疼痛阈值。3组于T_1、T_2、T_3和T_4各取10只大鼠处死,取出右侧臂丛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臂丛神经的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实验前MWT无明显差异性(P0.05);S组MWT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组内T_0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更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MWT更高(P0.05或0.01)。Western blot检测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S组大鼠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实验前后无差异(P0.05);与组内T_1比较,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低(P0.01),Bcl-2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曲池"和"足三里"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促进臂丛神经修复,减少臂丛神经凋亡,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予温经通络散浸泡大鼠四肢及尾部,模型组大鼠予去离子水浸泡作为对照,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痛觉超敏和过敏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L4~L6段脊髓背角GFAP表达,RT-PCR检测大鼠L4~L6段背根神经节谷氨酸转运体1(GLT-1)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P0.05),中药组大鼠较模型组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升高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及GLT-1 m RNA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活性细胞减少、突起减少及GLT-1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温经通络散外用可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介导的伤害性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1,(7)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颗粒辅助奥沙利铂治疗H_(22)移植瘤小鼠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的蛋白质(Bax)的影响。方法腹腔驯化H_(22)细胞悬液,于前肢右侧腋下接种建立KM小鼠H_(22)荷瘤模型,以奥沙利铂+贞芪扶正颗粒(高、中、低剂量)干预10 d,并进行常规观察、称重和检测瘤体变化,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测量瘤体大小和计算抑瘤率及脾脏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和qPCR分别检测瘤体组织中Bcl-2、Bax的蛋白和mRNA表达、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法(Simple Western)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体质量均减轻(P0.05),瘤体体积减小、质量下降(P0.05);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贞芪扶正颗粒(高、中、低剂量)+奥沙利铂组抑瘤率均增高(P0.05),脾脏质量与脾脏指数减小(P0.05),Bcl-2蛋白和mRNA降低(P0.05),Bax蛋白和mRNA升高(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具有增强奥沙利铂抑制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羌活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背根神经节P2X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羌活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机械压力刺激法检测大鼠足趾机械痛阈值,ELISA法检测大鼠足趾肌肉组织ATP含量,并通过RT-PCR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羌活能显著升高关节炎大鼠机械压力痛阈值(P0.01),降低ATP含量(P0.05,并能明显下调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mRNA的表达(P0.05)。结论羌活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槐果碱缓解完全弗氏佐剂致大鼠炎性痛的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炎性痛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地塞米松0.3mg/kg)及槐果碱组(30、15、7.5 mg/kg)。于造模前1 d、造模后2 d(给药前1d)及给药后1、4、7 d,采用热辐射和Von Frey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与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炎症部位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PI3K、Akt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PI3K、Akt、p-Akt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槐果碱30 mg/kg后第4、7 d,使致炎性痛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延长,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升高,可下调大鼠炎症部位组织PI3K、Akt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槐果碱对CFA所致炎性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cl-2、Bax蛋白在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针刺抗大鼠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模拟日光中UV(UVA+UVB)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每次造模前,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阳性对照组采用VE涂抹造模部位,15周后取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单位面积各组大鼠皮肤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灰度平均值作为其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提高(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Bcl-2、Bax蛋白参与了皮肤光老化进程,针刺能够抑制皮肤光老化皮肤细胞凋亡,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营养不良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及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5/6肾切除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4周后,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片段(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中药干预后,CRF营养不良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大鼠Alb、Hb显著升高(P0.01)。结论:Caspase-3依赖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CRF营养不良骨骼肌蛋白的降解,并诱导了骨骼肌萎缩。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可能通过下调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CRF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腕踝针"下4"-"下5"-"下6"穴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1(NMDAR1)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腕踝针改善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腕踝针组,每组12只。采用结扎并剪断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制备SNI大鼠模型。腕踝针组于SNI后5~14 d予右侧"下4"-"下5"-"下6"穴腕踝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4 h,连续10 d。采用von-Frey测痛仪记录大鼠机械痛阈值变化,丙酮记录冷异常性疼痛行为学变化;采用核磁共振氢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背角Glu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侧脊髓背角谷氨酸受体NMDAR1磷酸化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下降(P0.01),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1),脊髓背角Glu含量及NMDAR1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提高(P0.01),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脊髓背角Glu含量及NMDAR1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腕踝针可减轻神经痛大鼠痛敏反应,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Glu及NMDAR1磷酸化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晶晶  沈宗姮  何沛原  刘玉萍 《中草药》2021,52(18):5620-5625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对miR-1290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高糖诱导小鼠肾足细胞MPC5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1.0、2.5、5.0μmol/L)小檗碱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290 mRNA表达情况。将阴性对照(mi R-NC)和mi R-1290模拟物(miR-1290mimics)分别转染至MPC5细胞,给予5μmol/L小檗碱进行干预,考察miR-1290对小檗碱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290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290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小檗碱+miR-NC组比较,小檗碱+miR-1290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通过下调mi R-1290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与CO_2激光灸对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缓解作用及其外周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行奥沙利铂溶液腹腔注射2 mg/kg,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分别采用电针和CO_2激光灸双侧足三里穴对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进行相应治疗,隔日1次,共7次。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和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TRPA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均下降(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坐骨神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髓鞘变性,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NGF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TRP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和CO_2激光灸均可以缓解大鼠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坐骨神经TRPA1和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硝苯地平组、灯盏花素组。肾脏缺血60min再灌注24h,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BUN和Cr浓度增高(P0.05),肾细胞凋亡指数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灯盏花素组血清BUN和Cr水平降低(P0.05),肾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升高(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变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参芪利心汤对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那普利(2.1 mg/kg)组以及参芪利心汤低、中、高剂量(9.975、19.950、39.900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p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以及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m 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和SV显著降低(P0.01),血浆NT-pro BN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利心汤中、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LVEF、LVFS和SV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NT-pro 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参芪利心汤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结构、能量代谢及心功能,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GC-1α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