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CAA6110AK与AC6110BK是在CA6110-B柴油机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2种新机构,其标定功率由原来117kW分别增加到125kW和132.5kW,但易产生节气门断裂故障。介绍了气门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配气机构可靠性和动力性能分析,凸轮性线改进。安装新凸轮、新弹簧及新气门的2台发动机200H可靠性实验后,配气机构无任何异常。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把原单凸轮分开为进、排气双凸轮。采用现有的CB机型气门升程曲线重新设计CG机型进、排气凸轮和气门配气相位,并对新设计凸轮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保证新设计的双凸轮配气机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CA4DC1型柴油机是在CA498柴油机基础上开发的能够满足欧Ⅲ排放法规要求的柴油机.介绍了该柴油机在配气机构总体布置、气门组零件设计、气门传动机构设计、凸轮型线设计等方面所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高速振动,降低其高速噪声,必须实现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的最佳匹配。本文将配气机构系统简化为具有一定质量和刚度的单自由度系统,分析了解放牌CA141汽车用6102Q汽油机配气机构的加载——变形关系、平面刚度、转动惯量、当量惯性质量、自振频率和气门正加速度,同时就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匹配对配气机构噪声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匹配分析有利于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根据下置式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示意图,进行了运动学和配气定时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软件。以高次5项式非对称凸轮型线CG150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软件设计分析,不仅输出功率提高了约1 kW左右,而且减小了气门的冲击,降低了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7.
设计摩托车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时,应先根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要求确定气门理论运动规律,然后再根据气门和凸轮的几何传动关系将确定的气门理论升程函数转化为对应的凸轮升程数据.设计计算表明,凸轮挺柱运动规律比气门理论运动规律前移或推迟了一定角度△ k值;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改善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相似文献   

8.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是一组弹性传动链。它在凸轮的周期干扰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造成振动和冲击,使气门的实际运动与理论运动不相一致,这表现为气门晚开、早关、冲击落座反跳、运动链飞脱及空间噪声大等不正常现象,如图1所示。严重时将会发生气门断裂、气门座下陷、气门弹簧损坏或凸轮挺杆早期刮伤等问题,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配气机构对发动机动力、经济等性能有重量影响。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是配气机构设计及优化的基础。本文对论高速发动机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的运动学问题。在精确求解气门与凸轮从动件升程关系方法的基础上,对凸轮加工检验等方面急需解决的升程转换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乐俊秉  吴广全 《汽车技术》1995,(2):10-14,33
采用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分析计算,在已知凸轮升程数据的条件下,求出凸轮轴不同转速时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机构各阶自振频率和振动振型,并研究了油温,油压及混入气泡量不同时,气门间隙液压调节器对配气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CA6110系列发动机前端多楔带附件传动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CA6110系列发动机前端多楔带附件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介绍了多楔带传动系统的设计程序,即设计功率、带速和传动比、带的有效长度和包角、带的张紧及楔数的确定;介绍了CA6110发动机原轮系布置与参数,多楔带布置方案,多楔带的校核,多楔带轮系的共面要求及轮系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原CA6110-2型柴油机曲轴采用4平衡块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在不增加现生产设备及不改变加工方法的前提下,在计算机进行平衡计算和分析,提出采用8平衡块结构对其加以改进,实践证明,CA6110ZLA9型柴油机采用8平衡块曲轴,解决了生产中动平衡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CA6110ZLA5车用柴油机达欧Ⅱ排放标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A6110ZLA5车用柴油机的排放理论及控制方法。针对该机型提出了技术措施,通过提高喷射 压力,加快喷油速率,改善雾化质量,延迟喷油定时及匹配涡轮增压器等技术,进行优化配置试验,有效地降低了柴 油机NOx和PM排放,使该机型达到欧Ⅱ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某增压汽油机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原模型配气机构,设计包角更大的进气凸轮以实现Atkinson循环,设计多组排气凸轮以得到20°~80°范围内的多个排气早开角(θ_(EVO)),改变传热模型实现缸内的低散热条件,模拟分析了1 500 r/min,40%负荷时,θ_(EVO)对低散热前后Atkinson循环增压汽油机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散热条件下,该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在θ_(EVO)为60°~70°范围内时较佳,而低散热条件下,该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在θ_(EVO)为50°~60°范围内时较佳;降低传热系数后,该汽油机散热损失的能量大幅减少,由此减少的能量在不同θ_(EVO)下转化为指示功的比例不同,θ_(EVO)为55°时转化比例为17.4%,此时指示热效率与原机相比提高了6.58%;而常规散热条件下Atkinson循环增压汽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只比原机高3.79%,说明结合低散热技术能进一步增强Atkinson循环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升级需求,将传统的Otto循环发动机改为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发动机,其中,配气机构的改进是完成循环改型的关键。对某汽油机配气机构建立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进而对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对配气正时进行再设计研究。利用进排气凸轮轴的双VVT机构,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对改型后的发动机进行了双VVT的优化控制设计。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成功地完成了Atkinson循环的转换,最低燃油消耗率由原机的250g/(kW·h)降低到232g/(kW·h),且低油耗区向常用发动机工况移动,验证了配气机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降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表明,气缸内平均压力升高率偏大是导致CA6110型柴油机燃烧噪声大的主要原因,从降低气缸内压力升高率这一角度出发,对CA6110型柴油机采取推迟供油提前角,提高压缩比和改进燃烧室结构等3项措施,并依据整机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液压阀板上多个电磁阀因内部液压过大而脱离液压阀板,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需要对每个电磁阀进行固定和限位。现设计一种冲压挡板,避免对每个电磁阀进行单独固定。从而减小阀板总成占用空间,阀体表面形状简单,降低了阀体的铸造和机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简化装配过程提升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EQ6110HEV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EQ6110HEV并联混合动力总成结构和采用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方法及过程,分析了电机峰值功率及基速点的选取对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并将匹配方案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该匹配方法正确可行,可为动力总成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