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210-211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采取中药熏洗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均采取中药熏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是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效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指导,展开健康宣教、病情监测、皮肤护理及药物护理,可提升患儿治疗效果,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消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二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呕吐、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方面的改善时间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介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呕吐、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为干预组,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针对性护理、出院指导等。另根据医院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之前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30例为对照组,患儿均在我院接受了一般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40例治愈35例,复发1例;对照组30例治愈19例,复发5例。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小儿过敏性紫癜病症治疗的患儿中选择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病症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儿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的病症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结果均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过程中增加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避免不良反映的发生且患儿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满意度、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P<0.05)。观察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尿蛋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5例,占11.6%,而对照组复发21例,占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疾病的痊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共9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儿,研究组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入院护理、臀部护理、杀菌消毒、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泻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使临床症状快速改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12-114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将患儿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各有1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和全面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紫癜持续时间、感染率、腹痛持续时间、疼痛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左西替利嗪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腹痛、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3.13±0.98)、(2.39±0.95)、(3.48±0.87)、(5.01±0.7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4±1.07)、(4.01±0.93)、(4.54±1.04)、(7.33±1.0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复发1例,复发率均为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西咪替丁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复发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抽取60例我院收治的HSP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即对照组30例执行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复方甘草苷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西咪替丁联合方案有助于早期改善HSP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观念,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过敏性紫癜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依从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为(7.96±2.03)d,住院时间(9.82±3.04)d,其护理依从度为95.83%;对照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为(14.95±3.44)d,住院时间为(17.97±4.85)d,其护理依从度为63.27%。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依从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有利于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腹型过敏性紫癜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腹痛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Hamilto焦虑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和焦虑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焦虑状态,缓解腹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两组,当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护理以后,试验组患儿的SAS评分为(44.5±4.6)分,SDS评分为(46.5±5.1)分,对照组患儿的SAS评分为(56.3±3.9)分,SDS评分为(57.2±4.7)分,试验组患儿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试验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为(3.3±1.3)d,皮疹消退时间为(4.4±1.7)d,住院时间为(7.7±2.4)d;对照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为(5.7±2.1)d,皮疹消退时间为(6.2±2.3)d,住院时间为(9.1±2.7)d,试验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采取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患儿不良情绪得以消除,进而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300例手足口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对症护理方法,试验组150例实施综合性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转归、抢救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儿家属出院满意度评分、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儿护理干预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出院满意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者在正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予以综合性前瞻性的干预措施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延莉  白媛  李妮 《贵州医药》2024,(1):144-14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个性化分级护理)各42例。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及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平均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分级护理可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短期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年内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研究组患儿1年内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例患儿中,仅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6例患儿中11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HSP-MP)患儿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4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均给予抗过敏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希舒美)10mg/(kg·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山莨菪碱0.1mg/(k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为7天.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过敏性紫癜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7.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WTBZ>0.05);但试验组随访6个月紫癜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azard ratio=0.31,95% CI:0.09~0.98(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WTBX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可快速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免疫和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梁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12-1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儿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0.36%,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10.07±1.58)d,少于对照组的(12.34±1.95)d,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并促使其及早出院,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结合益生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2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孟鲁司特钠与益生菌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出院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总复发率比对照组患儿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炎性反应使用孟鲁司特钠结合益生菌的临床疗效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该方式对其住院、消疹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某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临床路径组与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模式予以干预,临床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临床路径组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小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临床路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促进过敏性紫癜患儿症状改善,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